蘇東坡的達觀,白居易的樂天,黃庭堅的淡泊,誰與莊子最知己?

2020-12-25 好玩的國學

中國知識分子歷來有儒道互補的人文精神。儒家的剛勁勇猛積極進取,讓知識分子們多以功業為貴,他們如杜甫般心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夢想,渴望能做出一番於國於民有益的大事業。但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構又往往讓知識分子們茫然無措,一旦失勢失意,人生則如狼奔豕突般進退失據。

於是,倡導心靈寧靜悠遊林泉、清心寡欲無為自守的道家哲學,成了知識分子們心靈的後花園。他們有的甘老林泉悠遊歲月,聽清風枕白雲;有的遊走於朝堂與山林之間,一半是官員,一半是隱士,在「朝隱」與「林隱」之間進退裕如。

儒家太累,佛家太苦。道家很好地發揮了調節知識分子心靈的作用。

老子的思想側重於治國,莊子的思想則是治心的良藥。在中國文化史上,特別是唐宋以來「貶謫文化」史上的那些遷客騷人,大多從莊子處找到了自我安慰的良藥——凡是選擇了莊子的齊物逍遙人生哲學的人,大多堅強樂觀,曠達地面對世俗風波和多災多難的人生,縱然人在荒蠻異鄉,也能把他鄉活成故鄉,從而優遊自在,活出生命的精彩。

白居易被貶到江州黃蘆苦竹之間,從開始的「江州司馬青衫溼」,到樂天知命的香山居士,莊子對他的心靈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白居易在《讀莊子》中寫道:

去國辭家謫異方,中心自怪少憂傷。

為尋莊子知歸處,認得無何是本鄉。

莊子有一顆深邃曠達澄明的內心。在莊子看來,人生本來自於虛空的烏有之鄉,人生也必將回歸到那空無寧靜的大道之境。因此,貧窮富貴、是非榮辱、成功失敗本無區別,區別在於一顆悟與不悟的內心。認識到這一點,人生就能超越世俗的煩惱,哀樂不入於心,不受凡塵之情的困擾。正是在莊子的指引下,曾經悲戚於潯陽江頭的白居易,一生不至於被悲傷所籠罩。

白居易的鐵桿兄弟元稹曾貴為宰相,但在仕途上也風波屢起,在被貶謫的生涯中,他聰明地選擇了莊子,因為「學取莊周淚莫多」,終於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連一向排斥佛老的鐵漢韓愈,對莊子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順世精神也頗為認同。莊子 「安之若命」的自我解脫自我順應的精神,是他「夕貶潮陽路八千」之後的心靈安慰劑。

柳宗元不學莊子,終日清冷憂鬱地「獨釣寒江雪」,鬱結之情無從排解,抑鬱半生英年早逝。

宋朝婉約派之宗秦觀,在多年的貶謫生涯中,終日「飛紅萬點愁如海」,竟然比老師蘇東坡早死,讓蘇東坡悲傷地不能自已。

秦觀的師兄黃庭堅曾寫詩說,「莊生亦有言,外物不可必」,顯然受到莊子齊萬物齊榮辱思想的影響,雖然未能像蘇東坡一樣將艱難困苦活成詩與遠方,但他能於貴州的荒山野嶺之中淡泊自守,顯然是拜莊子所賜。

古代知識分子受惠於莊子多矣!

從對生命自覺自醒的魏晉名士,到唐宋貶謫事件中的遷客騷人,中國知識分子大多以莊子為知音。而如果讓莊子選擇一個最為知己的人的話,非蘇東坡莫屬!

蘇東坡幾乎是北宋官場中最倒黴的人。從「烏臺詩案」到「元佑黨碑」,幾十年政治生涯中,他被一貶再貶,從黃州到海南,越貶越遠。但蘇東坡卻在異代知己莊子的指引下,將黑暗的日子撕出一條裂縫,讓風進來讓光進來,讓詩歌與心靈一起飛翔,在苦難中活出逍遙的境界。

蘇東坡是最懂莊子的人。

在黃州赤壁,蘇東坡用莊子的思想安慰那個悵然若失的「客」,同時也安慰自己。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東坡從莊子的《逍遙遊》中讀懂了人生——人生之痛苦在於有待,而放下心中的利害,讓心自由起來,無所待的人生才能逍遙;

蘇東坡從莊子的《齊物論》中讀懂了永恆的宇宙——人生有限而宇宙永恆,唯有讓心胸超越俗世人生,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暢享大自然的永恆之美。

造物者給了清風明月,我們為何還要悲悲切切?

在莊子思想的浸染之下,蘇東坡無論身處何等絕境,他都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理由。

他不抱怨;他不扭曲;

他不憤懣;他不煎熬。

相反,他活得很詩意。

他有黃州的山水長江的濤聲;

他有承天寺如水的月光;

他有酒香茶韻詩朋禪友之樂;

他有自製的美酒和黃州豬肉;

他有楊貴妃都嫉妒的嶺南荔枝,

他有天涯海角的天風海浪。

只要心靈自在自足,人生何處不是故鄉?

剛到黃州時,蘇東坡也曾經茫然無措。但達觀的莊子一句「汝身非汝有」,讓蘇東坡洞徹了自我與人生。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如莊子般洞徹大道的蘇東坡,從此萬事不繫於心,他渴望將生命化作不系之舟,無為逍遙地放浪於江海之上。

人處於大道自然之中,連身體生命都並非你個人所有,人終將融入回歸於大道之中,認識到這一點,你為何還要悲傷?

莊子曾經看淡世間功名利祿與欲望紛爭,所謂的相位,不過是毛頭鷹眼中的死老鼠而已;莊子曾經看淡了人世間的相愛相殺,但人們爭來爭去不過是蠅頭微利而已。

蘇東坡在莊子的點化之下,洞徹了生活的本質,人生如夢啊!

他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他說,「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他如莊子一樣夢蝶:「帶酒衝山雨,合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夢裡栩然蝴蝶,一身輕」。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蘇東坡將莊子的洞徹與冷笑,將他自適其適的精神,都寫進了《滿庭芳》中,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精神坐標: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蘇東坡再次強調,造物者給了我們清風皓月、無際的苔茵、高張的雲幕,你為何還要悲傷?何不 「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忘了世俗一切煩惱吧,別再向外馳求滿足,而與造化同樂,超脫功利世界,才能超脫自我!

蘇東坡與莊子的心靈相通,讓他雖然經歷一貶再貶無盡的苦難,而始終保持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從容。

有莊子的護體,世間當沒有什麼東西能傷害蘇東坡了。

相關焦點

  • 蘇軾最達觀的十首「淡定詞」: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最達觀的十首「淡定詞」:此心安處是吾鄉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這是對蘇東坡為人處世態度的精確評價。經歷多次仕途打擊的蘇東坡,沒有轉向怨天尤人的「憤青」,而是從哲學層面深刻理解了人生的得失,進而修煉成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 林語堂是蘇東坡的超粉,寫《蘇東坡傳》來表達他對蘇東坡的崇拜
    因為在林語堂的心目中,蘇東坡不只是一個歷史人物,而是一個可以傾心交談的知己。林語堂激情四射地寫作《蘇東坡傳》1936年,林語堂舉家遠涉重洋去美國,收藏了半輩子的書籍,不可能都能隨他遠涉重洋。林語堂不得已丟棄了許多珍本好書,但關於蘇東坡的100多種研究資料他卻全部帶在身邊。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人生苦短,知己難得
    人生幾十年我們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可以成為生意上的夥伴,有些人可以成為牌桌上的牌友,而真正能成為你知己的人又有幾個人。索性阿然雖然朋友不是很多但是卻有一位真正稱得上是知己的朋友,所以在讀了這首詩之後感慨良多,所以今天就有大家一起分享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患難與共、生死相伴,蘇東坡的紅顏知己——侍妾王朝雲 雲夢歸處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更何況是紅顏知己。蘇東坡就有一位紅顏知己,就是他的侍妾王朝雲。王朝雲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也只有這樣的女子,才會在蘇東坡得意失意之時,都能與他傾心相伴。◆隨蘇東坡到黃州宋神宗元豐二年, 「烏臺詩案」,蘇東坡被押解回京城,打入死牢,後被貶到黃州(湖北黃岡)。後來王朝雲也隨王閏之一同到黃州,和蘇軾同甘共苦。十九歲時,她被蘇軾收為侍妾。蘇軾為她起字「子霞」,她比蘇軾小二十六歲。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宦遊生涯
    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在往來唱和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其中最繞不開的當屬白居易和元稹了。「死生契闊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這是白居易對兩人交往數十年的總結。今天,我們通過白居易的一首《贈元稹》,了解一下他和元稹之間的深厚情誼。
  • 蘇東坡: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孤獨失意的時候,會想起蘇東坡的這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的時候,也會用蘇東坡的這句詩來勉勵自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曾被命運高高地舉起,準備大有一番作為的時候,卻又被命運重重摔下。蘇東坡的一生,年少喪母,青年喪妻,中年喪子,仕途不順,一貶再貶,只有短暫的一時繁盛。
  • 蘇軾和黃庭堅,還有誰和北宋的大文豪、書法家一起來仿寫過詩詞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北宋的蘇軾和黃庭堅都對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崇拜不已,於是紛紛仿寫。不過「青箬笠,綠蓑衣」無疑是最深得人心的。蘇軾自己的《浣溪沙》完全承襲了張志和詞種漁夫淡然隱居的風格,而黃庭堅寫的漁夫則被蘇軾調侃為浪子漁夫。寫漁夫的詩句其實不少,但是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往往又是孤獨而非熱鬧的。就如我曾經用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作為微信的籤名。但即便如此,我覺得自己的境界還是差得很遠。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蘇東坡,不僅是個吃貨,還是個穿越古今的樂天派,心理學者
    或者說,他沒有表達出任何的苦,還能自我解嘲,所以說他是個樂天派。東坡先生書寫表達方式和今人有些許接近,難怪是穿越古今的樂天派呢。字裡行間充滿了感情,是為知己好友所作。作品用筆豐腴妍麗,結體上也能看到長短錯落,十分富有動感。可以說,反應了東坡先生成熟期書法風格的典型意貌。蘇軾倡導的這種「尚意」書風,把自己的心情能夠訴諸筆端,這樣的作品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走入這個蘇軾的內心世界。
  • 降薪裁員:當白居易的中產階級幻夢被擊碎之後
    對,你沒看錯,就是東坡,蘇東坡的東坡。蘇東坡喜歡白樂天啊,你看他說「我似樂天君記取」,「我甚似樂天」,「出處依稀似樂天」等等。他還給自己也建了個花園,也叫東坡。他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喜歡白居易。南宋羅大經說:「本朝士大夫多慕樂天,東坡尤甚。」一點都沒說錯。
  • 《賦得古原草送別》:學習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友之道,願你有一知己
    假如以個人所站的位置為圓點,一個手臂的距離為半徑,這個半徑之內的都是我們最愛的人,他們會是伴侶還有孩子,再外面一圈就是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一人一生能擁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呢?鄭爽和馬天宇的友情令人羨慕。當你遇見困難,想找人幫忙,卻感覺對誰都是難以啟齒,這種失敗的感覺是那樣真實。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得一知己足矣。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人,一個微笑,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你就懂了他,他也懂了你,千萬要牢牢地抓住了。
  • 下周,幼稚調皮,樂天達觀,薄情寡義,至死不渝,愛情的美妙之處
    下星期,幼稚的淘氣、樂天達觀、射手座薄情寡義、至死不渝,愛情的美妙之處。水瓶座水瓶在性格上看起來是矯情的,玻璃心的,做事看似愚蠢,一根筋,不懂變通,很古板的樣子就像玻璃一樣脆弱,經不起打擊的樣子。下星期,孩子氣十足,樂天達觀,薄情寡義,水瓶座至死不渝,愛的美妙之處。金牛座談起金牛座,很多朋友都是守財奴,吝嗇,為人處事很笨拙,不懂人際交往就會讓人覺得無聊,沒有話題。
  • 板橋體書法:對於「蘇東坡和黃庭堅」,板橋書法,受其什麼影響?
    鄭板橋大約在三十六、七歲時開始寫蘇東坡和黃庭堅。從鄭板橋所書的諸多《坡公小品》和所錄的蘇軾詩文可以看出,其對於蘇軾的詩、文、書、畫,及其畫論、書論都做過及其深入的研究。他認為蘇東坡字比較圓實,但肥厚短悍,不得其秀,恐至於蠢;。
  • 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
    (原標題: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 雖然後人常誇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 宋四家之一黃庭堅,被蘇東坡戲稱「死蛇掛樹」的顫筆技法令人叫絕
    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北宋中後期的先鋒藝術家,黃庭堅可能要算得上最好的一位。擺脫蘇軾的影響殊非易事。黃庭堅作為蘇門最年長的弟子,不但在詩文方面別開生面、開宗立派,書法也能不囿於師法,不但度越時輩,還可與古人爭勝。
  • 蘇東坡的吃貨知音佛印:誰說我不是正宗和尚?
    蘇小妹說:你貶低和尚,和尚聽後不但不生氣,反而真心讚揚你,你說誰有修養?沒有學問哪來修養?蘇東坡聽後恍然大悟。自此蘇東坡和佛印開始相交。某天兩人在廟裡一起打坐。蘇東坡問:你看看我像什麼?蘇東坡聽後大笑著對佛印說:我看你活像一灘牛糞。佛印不開腔。蘇東坡回家給蘇小妹講了他挖苦佛印的事。蘇小妹冷笑著說: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啥眼中就有啥。
  • 白居易和蘇東坡,深夜「賞花」家不歸,都在哪?
    白居易和蘇東坡,一位是唐朝人,一位是宋朝人,都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人物。有意思的是,雖然他們不是同一個朝代的,但卻都幹了同樣一件事,足可以看出詩人們的心底是相通的。白居易的故事:「山寺月中尋桂子」每說起白居易,人們首先津津樂道的一定是「素口蠻腰」這件事。蓄妓玩樂,雖然始於東晉,但卻盛行於唐代,白居易在這方面也毫不out。從他的詩中知名知性的歌妓就有十幾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