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香港,也許人們首先會想到是港闊水深藍天碧海的維多利亞港、童話世界的迪斯尼樂園、中環鱗次櫛比的現代化摩天大樓……如果你在香港逗留久了,你會發現其實香港的魅力並不僅如此。比如,開往春天的香港地鐵。
香港的地鐵四通八達,非常方便,只需按站臺上顯示的路線圖就能很便捷地到達你想去的地方,即使這是個地下城,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也不會迷路。「前往尖沙嘴的列車將到達,請先讓車上的乘客下車。」耳邊傳來了廣播的聲音,用粵語、普通話、英語各述一遍。
地鐵公司為乘客想得很周到。目前,香港地鐵各線之間真正做到了「零」換乘,甚至是「雙零」、「三零」換乘。例如,港島線與荃灣線可以連續在中環和金鐘兩個站轉車,萬一錯過一站,還有下一站。每一處相交或重疊的轉換車站,不但名稱相同,且距離極短,近的只需走幾秒鐘,遠的也不過幾十米,乘自動扶梯上下一層即可。
香港地鐵裝修很有特色:每個站用不同顏色的馬賽克做牆壁貼面既省錢又醒目。如灣仔站的綠色、銅鑼灣站的紫色、中環站的紅色、金鐘站的橘黃色……讓人過目不忘。顯然香港地鐵看似簡單的裝修實際卻融合了美學和心理學的元素。
在出口上,香港地鐵也花出一些心思,在旺角這個出口,居然有14個出口之多。地鐵方面說,這樣做是為了儘可能讓民眾能通過地鐵出口接近自己的目的地。
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們的道德素質。人們乘坐滾梯時都是站成一排靠在右側,左側則留給急於上下樓的人使用的,不管人流量有多大,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卻從來沒有改變過。在地鐵裡沒有人大聲喧譁,人們都是靜悄悄地做著自己的事情。整潔的車廂雖然站滿了人,但大家都很自覺地站著,不會互搶座位,不會隨手扔垃圾(車廂內沒有垃圾桶),就連接聽手機,也是一手拿手機,一手捂著嘴,很小聲地說話,生怕幹擾了車上的乘客。港人多年來養成的文明素質,點點滴滴體現在平時的言行舉止中。
在香港,地鐵已成為一種文化的載體。2001年9月,地鐵公司把一幅名為《我愛北角》的巨型壁畫安置在北角站一條通道的兩旁,首次將藝術融合於車站建築內。此後,又陸續在各站展出了很多不同的藝術作品,通過把藝術元素引進地鐵網絡,當然,公益廣告在地鐵也隨處可見,這不但為乘客帶來舒適悅目的乘車環境,使他們的地鐵旅程增添了趣味,也增添了地鐵的文化魅力。濃濃的地鐵文化,也折射出了這座城市的真實風貌與文化底蘊。
地鐵文化在迪士尼線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香港地鐵迪士尼線是全球唯一專為迪士尼主題公園而設的鐵路專線,迪士尼列車設計簡潔而現代化,共有4節車廂,車窗設計為米老鼠頭形狀,車廂外部點綴金色彩帶以及奇妙星粉圖案。香港迪士尼站仿照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風格建造,在以開放式園林設計的月臺內,隱藏了近200個米老鼠頭。當步入迪士尼線,仿佛也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
筆者向在場的一位工作人員了解得知,香港地鐵車程準時程度平均年年達到99.9%,較服務承諾的99.5%要高。每天香港的地鐵,在長達91運行公裡上,運送250萬乘客。在整個香港的交通總量當中,地鐵所起到的作用佔到了30%以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地鐵了。
到了香港我可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奔走」,無論在馬路上還是在地鐵裡人們都是在匆忙地行走,步速飛快。這可能是香港激烈的競爭導致人們都有一種爭先恐後的意識。香港地鐵裡每天都有免費發放的報紙,當人們進地鐵時都會拿一份,車開動了人們就無聲地看著各自的報紙,可見他們的競爭意識有多強,絲毫不放過一絲的時間。
在香港地鐵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看著地鐵站裡到處是飲食店、美容店、餅店、便利店、時裝飾物及精品店等,還有很多人逛店購物或飲咖啡,我非常羨慕,心想內地地鐵什麼時候發展到這個水平就好了。
香港地鐵可以說是現代都市的一大奇觀,儘管這裡道路狹窄,但交通秩序井然,繁華都市的背後,是一個管理有方、設計合理的城市體系,而正是在這種先進的管理下,香港的魅力才更加突顯,讓香港成為了當今世界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香港地鐵有一站叫「天后」,而有一首歌叫《下一站天后》,我想,開往春天的香港地鐵和香港一樣,依然是下一站「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