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蓬草 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菊科 俗名: 蒿子草,小白酒草,加拿大蓬,飛蓬,小飛蓬 。小蓬草(學名: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菊科,白酒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紡錘狀,莖直立,高可達100釐米或更高,圓柱狀,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常枯萎,下部葉倒披針形,近無柄或無柄,頭狀花序多數,小,花序梗細,總苞近圓柱狀,總苞片淡綠色,線狀披針形或線形,花託平,雌花多數,舌狀,白色,舌片小,稍超出花盤,線形,兩性花淡黃色,花冠管狀,瘦果線狀披針形,被貼微毛;冠毛汙白色,5-9月開花。原產北美洲,中國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常生長於曠野、荒地、田邊和路旁,為一種常見的雜草。已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
【識別要點】一年生草本,根紡錘狀,具纖維狀根。莖直立,高50-100釐米或更高,圓柱狀,多少具稜,有條紋,被疏長硬毛,上部多分枝。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常枯萎,下部葉倒披針形,長6-10釐米,寬1-1.5釐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具疏鋸齒或全緣,中部和上部葉較小,線狀披針形或線形,近無柄或無柄,全緣或少有具1-2個齒,兩面或僅上面被疏短毛邊緣常被上彎的硬緣毛。頭狀花序多數,小,徑3-4毫米,排列成頂生多分枝的大圓錐花序;花序梗細,長5-10毫米,總苞近圓柱狀,長2.5-4毫米;總苞片2-3層,淡綠色,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頂端漸尖,外層約短於內層之半背面被疏毛,內層長3-3.5毫米,寬約0.3毫米,邊緣幹膜質,無毛;花託平,徑2-2.5毫米,具不明顯的突起;雌花多數,舌狀,白色,長2.5-3.5毫米,舌片小,稍超出花盤,線形,頂端具2個鈍小齒;兩性花淡黃色,花冠管狀,長2.5-3毫米,上端具4或5個齒裂,管部上部被疏微毛;瘦果線狀披針形,長1.2-1.5毫米稍扁壓,被貼微毛;冠毛汙白色,1層,糙毛狀,長2.5-3毫米。花期5-9月。
【分布與害】我國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原產北美洲,現在各地廣泛分布。常生長於曠野、荒地、田邊和路旁,為一種常見的雜草。在管理粗放地和田埂有大量分布。【
用途與經濟價值】嫩莖、葉可作豬飼料;全草入藥消炎止血、祛風溼,治血尿、水腫、肝炎、膽囊炎、小兒頭瘡等症。據國外文獻記載,北美洲用作治痢疾、腹瀉、創傷以及驅蠕蟲;中部歐洲,常用新鮮的植株作止血藥,但其液汁和搗碎的葉有刺激皮膚的作用。
花 期
【常用防治方法】早春低溫或高抗區時候推薦:41%草甘膦200ml+5%雙氟磺草胺20ml+助劑,對抗性小飛蓬效果好,耐低溫,死草徹底,15-20天見效。溫度高於25度時候,可以使用10%草銨膦200ml,大部分地區能夠解決問題,高抗區存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