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6月1日泰州訊 日前,以臺灣中華社會福利慈善服務協會顧問鄭瑛茹為團長的新北市裡長代表團來到江蘇泰州海陵區興業、美好等社區參觀走訪,在江蘇省內率先拉開兩岸社區交流的序幕。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在社區,裡長們饒有興致地參觀社區愛心奶奶周劍秋事跡展覽館、居民音樂室、運動館等辦公設施。社區書記管冬梅沿途詳細介紹了社區在關愛弱勢群體、社區建設等方面的做法,帶領裡長們參觀並參與社區內群眾自發開展的各項活動。在手工藝品工作室,殘疾姑娘宋雅將剛剛用串珠精心編制的「愛心盒」手工製品贈送給各位裡長。看到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宋雅姑娘,中和區壽德裡裡長呂坤翰非常感動,熱情地與宋雅擁抱致謝,並邀請其他裡長們一起合影留戀。
聽說將有一批臺灣客人來社區參訪交流,城西街道興業社區的志願者阿姨們格外開心,當日一大早,就去買菜、擇菜,在社區小廚房忙活開了。裡長們來到小廚房時,熱心的社區阿姨已將剛剛包好、煮熟的餃子擺上了桌,熱氣騰騰的芹菜餡、韭菜餡餃子,給臺灣客人帶來了意外驚喜,大家濟濟一堂,一同品嘗這一象徵「親情」「團圓」的餃子,社區內洋溢著濃濃的同胞情意。
中華傳統文化搭起「連心橋」
居民盧舟是一名書法愛好者,他高興地與裡長們暢談書法練習的經歷,並邀請郭祥億裡長「露一手」,留下「墨寶」,互相切磋一下。在大家的一致提議下,他們共同書寫了「泰臺一家親」長幅,剛勁而飄逸的書法作品,表達了兩岸民眾對「血濃於水」親情的熱切嚮往。
在美好社區活動室內,居民自發組成的「夢之韻」表演團隊,將自創的舞蹈快板「健康活動99」、鼓韻說唱「海陵八景古風貌」等文藝節目展演給大家,歡快的節奏、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裡長們與廣大居民代表的陣陣掌聲。特別是「海陵八景古風貌」節目,集圖文並茂、說唱表演於一體,立體式、全方位地展現了海陵城區的人文景點和歷史底蘊,給裡長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參訪團團長鄭瑛茹稱,這些節目演出水準很高,展現了居民們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看得出,現在祖國大陸普通居民家庭的幸福指數很高,兩岸民眾的文化需求越來越高。貿商裡戴相熙裡長拉著演出人員的手說:「我們裡也有琴棋書畫、舞蹈健康等團隊,以後到臺灣來,大家交流互動,共同學習進步。」
聚焦民生瑣事話「感慨」
五股區五股裡陳義銓裡長不無感慨地說:「裡長是臺灣最小的父母官,從修整花木、水管堵塞到訪察民情,每天奔波在鄰裡之間,滿足民眾各種需要,真的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有一次,有個住戶家中因刮颱風下大雨,晚上家裡地上好多水,居民不會處理,嚇得打電話給我,我立即穿上雨衣過去,很快幫助排除積水。」壽德裡裡長呂坤翰接著舉例說明,「我們的裡只有一個裡長、一個專職幹事,民眾不管大事小事,一有需求,我們就得到場,人手不夠,怎麼辦,像今天來的明德裡候鈞瀚裡長,他的全家都在為居民服務,有非常好的民意基礎。」
興業社區管冬梅深有同感,由於小區內老、弱、病、殘居民不少,繁瑣小事就找社區,特別是一些獨居老人,年老體弱,社區工作人員就成了他們的子女,噓寒問暖,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這些居民也都把社區當個大家庭,有困難大家幫,有快樂大家享。
在臺灣,當裡長必須是居住該小區的居民,這樣才能更好更貼心地為民眾服務。針對這一點,美好社區王天溢書記認為,這樣的規定非常科學,又接地氣,值得借鑑。目前海陵區的社區主任從小區產生的比例還不高,大部分都不是所在社區的住戶,下班後,如果社區居民有需要,我們在服務跟進上就會打折扣,以後要向民政部門、街道辦事處建議,在換屆時儘可能兼顧這一要求。
裡長們和社區幹部們在工作上有太多、說不完的共性問題,他們的互動過程,真誠熱烈、談笑風聲。
深入社區聽民聲
「一言琴行」是社區孵化中心孵化的成功創業範例之一,近600平方的琴行裝修簡潔、格調高雅,裡長們來到琴行時,正值學生放學時間,不少家長已帶著孩子來到琴行練習,琴行內一派熱鬧景象,琴行老闆與裡長們聊起了創業歷程,裡長們給予了肯定和讚許,並祝願琴行越辦越好,越辦越大。
在居民家中,60多歲的金玉萍拉著戴相熙裡長的手,熱情地聊起了「家常」,從兩岸現今的房價、工資收入、家庭生活等諸方面,與裡長們歡談詢問,交流兩岸民眾的生活情況,場面非常溫馨。
為期兩天的參訪,給裡長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泰州的社區也學到不少寶貴經驗,最后里長們還與興業、美好兩個社區籤訂了友好社區共建協議,實現兩岸社區互動交流常態化,並長久保持下去。(中國臺灣網泰州海陵區臺辦通訊員 胡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