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自古以來,身在皇家雖然可以盡享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但這裡也是人類感情最稀缺的地方,尤其是號稱有著三千佳麗的後宮,更是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不論是哪個朝代,這些後宮中的妃嬪們為了生存、為了利益,常常對自己的姐妹們挖坑陷害、甚至殘忍謀殺......上演了一幕幕慘無人道的悲劇。同樣,她們在面對皇帝時,雖然極盡阿諛奉承,看似情切切、意綿綿,溫順無比,但很多時候都僅僅是為了從皇帝身上榨取在皇宮中立足生存、撈取更大利益的資本而已,很少有真情的付出,仿佛大家都猶如毫無感情的冷血動物一般,淡漠到了極點。
當然了,凡事總有例外,在明朝,正統皇帝朱祁鎮的錢皇后(以下稱錢氏)就是這樣一個例外的人。她雖然身處爾虞我詐的後宮,但對丈夫矢志不渝的感情,真真切切,至今看來,依然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淚下。
少年結婚,夫妻情深
宣德元年(1426年),錢氏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錢整是靖難功臣,祖父錢通曾官至指揮使之職,父親錢貴跟隨成祖、宣宗皇帝多次北徵漠北,憑藉戰功官至都指揮僉事。因此,錢氏可以說是妥妥的名門之後、千金小姐。
正統七年(1442年),年僅16歲的錢氏得到張太皇太后的青睞,被選入宮,成為了明英宗朱祁鎮的皇后。
雖說朱祁鎮和錢氏這段姻緣是通過祖母張太皇太后之命而結成的,但朱祁鎮對錢氏還是比較滿意的,因此,這對少年結髮夫妻在婚後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作為丈夫,朱祁鎮也給予了自己的妻子所能給予的一切。
錢氏在成為皇后、入主後宮之後,始終保持謙遜有禮的姿態,絕不以主欺僕、以大欺小,盡顯母儀風範。對於皇帝的恩賜,不該要的她也堅決不受,鑑於錢氏家族的爵位過於低位,丈夫朱祁鎮在婚後曾經打算效仿父親朱瞻基的做法,給予錢氏家族加官進爵,但錢氏生怕自己家族無功受祿的話,將會影響到丈夫「明君」的美譽,因此,雖然她很感謝丈夫的體貼,但卻謝絕了丈夫的好意,最終,在錢氏的再三堅持下,朱祁鎮也只得作罷,但自此之後,他對錢氏卻更加的敬重,二人之間的感情也更加深了。
除此之外,錢氏對於丈夫納妃一事也顯得非常開明,她深知,作為帝王之家,娶後納妃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開枝散葉、傳宗接代,可她雖然早早就被封為了皇后,但就是肚子不爭氣,幾年下來,始終無法為皇帝帶來一兒半女,因此,她也從不阻撓丈夫親近後宮妃嬪宮娥,對於那些為皇帝生下孩子的妃子宮女,她也毫不嫉妒,充分體現了她的包容大度。
當然了,對於這樣一位開明大度的妻子,朱祁鎮也沒有虧待於她,雖然錢氏一直沒有子嗣,但他並未因此就冷落人家,更沒有像父親宣宗皇帝一樣,以此為藉口,將人家廢掉,而另立皇后,他還是一如既往地愛著、寵著錢氏。同時,朱祁鎮也一直沒有放棄錢氏懷胎生子的希望,為此,他也一直未立庶長子朱見深為太子,因為他相信,錢氏總有一天會為他生下兒子的。
事實上,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朱祁鎮是很有可能等得到皇后為他生下孩子的那一天的,可正如常言說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朱祁鎮還沒等到皇后懷孕的消息,意外就來了。
土木之變,身陷囹圄
這個意外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興兵大舉進犯大明邊境,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鼓動下,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御駕親徵,最終,由於指揮失當,明軍在土木堡與瓦剌軍隊的遭遇戰中全軍覆沒,大明精銳盡失,朱祁鎮也被瓦剌俘虜,帶回北方打獵去了(北狩:皇帝被虜北方的婉稱),史稱「土木堡之變」。
消息傳到錢氏耳中,頓時猶如五雷轟頂,她只是一個女人,她不懂什麼國家大事,對於國家來說,皇帝沒了,再立一個就是了,反正大明帝國龍子龍孫多得是,無非就是走個程序而已,可對於錢氏來說,丈夫就是她的全部,失去了丈夫,她就失去了所有,她深深地陷入了無盡的悲傷和痛苦之中。
後來,錢氏聽說瓦剌人以丈夫為要挾,向大明勒索贖金,她就猶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什麼也不管不顧,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給了瓦剌,只希望對方能夠信守諾言,放自己的丈夫回來。
毫無疑問,錢氏還是失望了,當時的瓦剌正想以朱祁鎮這個稀世珍寶來向大明勒索更多的贖金呢,錢氏那點財產,怎麼可能餵飽胃口大開的也先,其結果就是,瓦剌人錢照收,但就是不放人。
對於瓦剌這種耍賴皮的行為,錢氏毫無辦法,她已經傾其所有,已經做了她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人家就是不履行承諾,她能有什麼辦法呢?況且,此時朱祁鎮的皇位已經被廢,成為了不受人待見的俘虜太上皇,丈夫尚且如此,錢氏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一名過期的皇后,她在朝中已無任何發言權,誰都不會再去理會她這個失去丈夫的女人。
能做的、該做的都已經做了,可丈夫歸來依然遙遙無期,錢氏已經無能為力了,她所能做的,就是每天傷心落淚,痛哭不止,到後來,哭多了,竟把一隻眼睛哭瞎了,同時,由於長時間伏地痛哭,一條腿也瘸了,可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即便她眼睛哭瞎了、腿哭瘸了,丈夫依然回不來,她只能每天靜靜等待,只希望有一天,真的有奇蹟發生,丈夫能夠回到自己身邊。
南宮生涯,同甘共苦
或許真的是錢氏的痴情感動了上蒼,景泰元年(1450年),在于謙等人的斡旋和明朝使者的努力下,終於將朱祁鎮從北方苦寒之地接了回來。時隔一年,朱祁鎮回到家,看著已經面目全非的妻子,他早已泣不成聲,夫妻雙雙抱頭便哭。
然而,朱祁鎮回來之後,並沒有得到太上皇應有的待遇,因為此時已經有一個人容不下他了,這個人就是他的好弟弟、大明現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鈺。此時的朱祁鈺已經徹底淪為了權力的癮君子,他害怕哥哥回來之後會將他的皇位搶回去,於是就把哥哥送入南宮,軟禁了起來。
當然了,即便被弟弟軟禁了,但我們依然有理由相信,此時的朱祁鎮和錢氏,應該是幸福的,畢竟他夫妻二人終於結束了天各一方的相思之苦。全天下都已經拋棄了我,只有你還在倚門等待,歷盡大漠風霜和刀光劍影,我早已經沒有了爭權奪利之心,不管當不當得了皇帝,餘生有你足矣,這應該是朱祁鎮當時內心真實的想法吧!
然而,他們這種幸福註定維持不了多久,因為此時的朱祁鈺已經為了權力而徹底瘋狂,他不僅將哥哥囚禁了起來,並且對哥哥在生活上的供給也極度苛刻,有時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這一下子就讓朱祁鎮和錢氏陷入了食不果腹的窘境。
無奈之下,為了養家,已經失去瞎了眼的錢皇后只得不顧自己的身體,每天做點針線活,做好後求人帶出去換些東西貼補家用,長此以往,由於操勞過度,她的另一隻眼睛又瞎了。可即便是這樣,朱祁鎮和錢氏二人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互為對方精神支柱,熬過了最艱難的8年南宮生涯。
奪門之變,苦盡甘來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鎮在「還鄉團」成員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的策劃下,發動「奪門之變」,又重新從弟弟手中奪回了皇位,第二次登基為帝,改元天順。
重新登上皇位,朱祁鎮不顧群臣反對,強行立了已經雙目失明,身體殘廢而又沒有任何子嗣的錢氏為後。
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我落魄時,你對我不離不棄,我東山再起,必將加倍對你。這是朱祁鎮對錢氏的承諾,也是對她的回報。
同時,由於此時錢氏雙眼已盲、腿已瘸,朱祁鎮為了照顧她,就一直帶著她,做她的眼睛和拐杖,度過了人生最後的幸福歲月。
天順八年(1464年),朱祁鎮病重,臨終前,他始終放心不下錢皇后,因此,一方面反覆叮囑太子朱見深要善待錢皇后,另一方面,他還是不放心,又給託孤重臣李賢下了一道詔書,要求一定要讓錢氏和自己合葬,交代完這些後,才溘然而逝。
事實證明,朱祁鎮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在他死後,繼任皇帝朱見深的生母周太后處處針對錢氏,甚至在錢氏死後,還千方百計出面阻撓對方與皇帝合葬,好在朱祁鎮有先見之明,早早就交代好了一切,再加上大臣們的堅決抵制,周太后無可奈何之下,才同意錢氏與朱祁鎮合葬,最終實現了朱祁鎮生同衾、死同穴的諾言。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或許,只有像明英宗朱祁鎮和錢皇后這樣的感情,才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