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經常會有很多壯觀的自然奇觀發生,比方說每年5月到11月,成群結隊的座頭鯨,都會一路從南極出發,抵達澳大利亞東部海域,在那裡繁育後代,之後再重新返回南極,往返路程有8000多公裡。
座頭鯨身上的健康密碼
每年座頭鯨往返於南極和澳大利亞東部之間,這絕對是最值得一看的海洋奇觀之一,不僅每年都有很多遊客紛紛前往沿岸海域圍觀,科學家們也對此非常好奇。
科學家們發現,座頭鯨在往返兩地的時候,它們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處于禁食的狀態,它們不吃不喝,一直到抵達目的地了,才能開始休息。
科學家們隨機採樣了20多頭正在遷徙途中,和已經抵達目的地的座頭鯨噴射出的水柱樣本,在其中發現了來自於它們呼吸道黏液中的大量微生物群,通過對比分析,揭開了座頭鯨的健康密碼,同時,也為研究其它鯨魚,提供了幫助。
科學家發現,當座頭鯨往返兩地的時間越長,它們的身體狀況也就會變得越差,噴射水柱中的微生物群多樣性,也就越弱。
因為和人類一樣,鯨魚也是哺乳動物,它們雖然生活在海洋之中,但是它們的祖先也曾經是陸地生物,而且還和河馬是近親,所以,對於哺乳動物來說,呼吸道黏液的微生物群可以反映健康狀況的情況,也同樣發生在鯨魚的身上。
是什麼危害了鯨魚的健康?
拿座頭鯨來說,它們的長途遷徙因為往返需要8000多公裡,這對於它們來說,考驗是非常嚴峻的,稍有閃失,可能就無法成功抵達目的地,所以,座頭鯨的心理壓力也是很大的,這就導致它們的生理健康也出現了問題。
此外,沿途的海洋汙染,也是危害它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來,人類的活動導致海洋汙染情況越來越嚴重,海洋中的汙染物越來越多,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也就被逐漸破壞掉,食物短缺、身體攝入一定的化學汙染物等等,這些都會威脅到海洋生物的健康。
同時,人類對於鯨類的大量捕殺,也讓很多鯨類時刻保持著警覺,這也同樣增加了它們的生理壓力,導致它們的健康情況出現問題。
研究者表示,如今在地球上,因為環境惡化和人類的捕殺,已經有很多鯨類都滅絕了,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才希望可以盡最大的力量,去保護鯨魚,這次對於它們健康狀況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這次通過座頭鯨揭開了鯨魚的健康密碼,日後科學家們就可以通過研究鯨魚噴射出來的水柱,來分析其中的微生物群成分,來獲取鯨魚的健康信息。
這樣做可以及時了解它們的健康情況,如果有必要,可以立刻對其中健康狀況堪憂的鯨魚展開救治,儘可能的幫助更多的鯨魚,避免它們因為健康問題而死亡。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11日文章《鯨魚噴出水柱成分 或可顯示其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