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往返8000公裡的座頭鯨身上,科學家找到了鯨魚的健康密碼

2020-12-25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在地球上,經常會有很多壯觀的自然奇觀發生,比方說每年5月到11月,成群結隊的座頭鯨,都會一路從南極出發,抵達澳大利亞東部海域,在那裡繁育後代,之後再重新返回南極,往返路程有8000多公裡。

座頭鯨身上的健康密碼

每年座頭鯨往返於南極和澳大利亞東部之間,這絕對是最值得一看的海洋奇觀之一,不僅每年都有很多遊客紛紛前往沿岸海域圍觀,科學家們也對此非常好奇。

科學家們發現,座頭鯨在往返兩地的時候,它們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處于禁食的狀態,它們不吃不喝,一直到抵達目的地了,才能開始休息。

科學家們隨機採樣了20多頭正在遷徙途中,和已經抵達目的地的座頭鯨噴射出的水柱樣本,在其中發現了來自於它們呼吸道黏液中的大量微生物群,通過對比分析,揭開了座頭鯨的健康密碼,同時,也為研究其它鯨魚,提供了幫助。

科學家發現,當座頭鯨往返兩地的時間越長,它們的身體狀況也就會變得越差,噴射水柱中的微生物群多樣性,也就越弱。

因為和人類一樣,鯨魚也是哺乳動物,它們雖然生活在海洋之中,但是它們的祖先也曾經是陸地生物,而且還和河馬是近親,所以,對於哺乳動物來說,呼吸道黏液的微生物群可以反映健康狀況的情況,也同樣發生在鯨魚的身上。

是什麼危害了鯨魚的健康?

拿座頭鯨來說,它們的長途遷徙因為往返需要8000多公裡,這對於它們來說,考驗是非常嚴峻的,稍有閃失,可能就無法成功抵達目的地,所以,座頭鯨的心理壓力也是很大的,這就導致它們的生理健康也出現了問題。

此外,沿途的海洋汙染,也是危害它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來,人類的活動導致海洋汙染情況越來越嚴重,海洋中的汙染物越來越多,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也就被逐漸破壞掉,食物短缺、身體攝入一定的化學汙染物等等,這些都會威脅到海洋生物的健康。

同時,人類對於鯨類的大量捕殺,也讓很多鯨類時刻保持著警覺,這也同樣增加了它們的生理壓力,導致它們的健康情況出現問題。

研究者表示,如今在地球上,因為環境惡化和人類的捕殺,已經有很多鯨類都滅絕了,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才希望可以盡最大的力量,去保護鯨魚,這次對於它們健康狀況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這次通過座頭鯨揭開了鯨魚的健康密碼,日後科學家們就可以通過研究鯨魚噴射出來的水柱,來分析其中的微生物群成分,來獲取鯨魚的健康信息。

這樣做可以及時了解它們的健康情況,如果有必要,可以立刻對其中健康狀況堪憂的鯨魚展開救治,儘可能的幫助更多的鯨魚,避免它們因為健康問題而死亡。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11日文章《鯨魚噴出水柱成分 或可顯示其健康狀況》

相關焦點

  • 鯨魚為何遷徙?因為它們也愛「美白」
    一隻正越出水面的座頭鯨。鯨魚遷移的原因鯨魚,每年會來回遊過上萬公裡,從極地水域的覓食地,遊到溫暖的熱帶海洋中。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鯨魚這樣遙遠距離的遷徙,是為了躲避它們的捕食者,躲到熱帶地區進行繁殖。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顛覆了這樣的傳統觀點。研究人員在生活於南極水域的四種虎鯨身上,部署了62個衛星追蹤標記。用了8年的時間,追蹤、拍攝、記錄這些鯨魚的動向。
  • 探索大自然之鯨魚歌唱家,有著學習並且融合其他種群歌曲的天賦
    不過這種鯨魚之所以名氣很大,除了它的個頭比較大之外,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這種鯨魚絕對算是海洋裡面一種非常神奇的鯨魚,因為它是一位海洋出色的歌唱家,而且科學家經過對做出一定的研究發現,不光它自己有著歌唱的天賦,甚至還喜歡學習其他種族的歌曲,而且迅速的融入到自己的歌曲裡面的天賦。
  • 座頭鯨:溫柔胖子の治癒之聲
    好像炸彈一樣的身姿當鯨魚落入水中時,擊打水面會發出巨大的動靜,即便是數公裡之外的鯨魚也可以感受得到,所以科學家認為,座頭鯨這種行為是在向其它鯨魚發送信號。也有人認為,在交配級是雄鯨在展示自己的力量以博得雌鯨的注意。
  • 鯨魚身上寄生的藤壺!它會對鯨魚造成多大的痛苦
    鯨魚身上寄生的藤壺!而鯨魚作為海洋的霸主,幾乎是地球上最大的活動物,這些巨無霸每年行駛數千公裡,穿梭在海洋中。在別人眼裡,一隻小小的藤壺根本不能與一隻巨鯨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藤壺已經讓鯨魚痛苦不堪——大量的藤壺附著在鯨魚的表面,使鯨魚像牛皮癬和瘡一樣痛苦。藤壺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僅附著在巖石,樹木,行舟,更加依賴於鯨魚不停遊遷移。
  • 最大規模座頭鯨萬裡遷徙
    成年雄性座頭鯨平均有13米,雌性座頭鯨的個頭大過雄性,平均有14米長。座頭鯨奉行「一夫一妻制」,經常是雌雄同行,夫妻之間深情依戀。如果其中一方被捕鯨者擊傷捕獲,另一方會甘冒被捕的危險奮力解救,不肯離開。因而,說座頭鯨是鯨魚中的「情種」絲毫不誇張。
  • 為什麼藤壺喜歡寄生在鯨魚隱私部位?這會影響鯨魚交配嗎?
    為什麼藤壺會寄生在鯨魚身上呢?藤壺又對鯨魚造成了什麼影響呢?據了解,一頭龐大的座頭鯨身上可以寄居500kg的藤壺,這相當於十個50kg的人類趴在鯨魚的各個角落,但是對於鯨魚來說僅僅是一點點重量而已,就相當於人類提著十個雞蛋一樣輕鬆,那麼為什麼藤壺喜歡寄居在座頭鯨身上呢?為什麼海豚或者虎頭鯨身上從來不見藤壺的寄生呢?
  • 鯨魚在海裡怎麼哺乳?雌鯨魚有乳房嗎?
    鯨魚表面光禿禿,看不出有乳房,難不成把奶擠到海裡,那也太浪費了吧,今天,我們以座頭鯨為例,來談談鯨魚哺乳這件事。 海裡怎麼餵奶? 感動海洋的座頭鯨媽媽 鯨魚媽媽在哺乳的前幾個月都是不進食,每天輸出這麼多奶,卻不吃東西,幼崽僅僅依靠吃奶就能在幾個月裡長到接近一噸,等到座頭鯨寶寶有了一定的長途旅行的能力以後,母子會開始一場4500公裡的長徵,這對鯨魚母子是一次偉大的試煉。
  • 形似惡魔的手,被稱為來自地獄的美食,成為鯨魚揮之不去的傷疤
    有的喜歡附著在硬物的表面,天然巖礁、峭壁、淺水區和船底上,而有的則喜歡附著在活物身上,海龜、鯨魚等身上大片的藤壺,往往會嵌在寄主的皮膚裡,兩者是共生關係,會以鯨魚身體物質為食。
  • 鯨魚中的「音樂達人」,座頭鯨。
    或許是巧合,座頭鯨確實是一種非常擅長音樂的鯨魚。  與鳥類相近,鯨魚平時靠特殊的叫聲來相互交流,這種巨響被稱為「鯨歌」。座頭鯨的鯨歌非常複雜,甚至與人類的交響樂類似。它能發出七個八度音節,要知道,人類中比較優秀的歌唱家也只能發出三到五個八度的音節。由於座頭鯨的分布非常廣泛,歌聲甚至還有多種方言,不同方言的座頭鯨還能夠互相學習。
  • 為什麼同是海洋生物,大白鯊身上乾乾淨淨,鯨魚身上卻有附著物?
    大白鯊身上乾乾淨淨,而鯨魚身上卻有很多的附著物,問題就出在有生物在鯨魚身上寄生上。而這種寄生生物佔比最多的就是節肢動物藤壺。那麼,藤壺為什麼要寄生在鯨魚身上?為什麼在大白鯊身上沒有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幾個有意思的問題。
  • 一生只有一次,去和這隻白色鯨魚在海上相逢吧!
    臺長▲每年這個時候,世界各地的觀鯨者都在期待一隻叫做 Migaloo 的鯨魚出現。 Migaloo 是世界上唯一一頭已知的純白色的座頭鯨。人們認為,能夠目睹 Migaloo 的真容,是一件幸運的事情。2003年,它被一艘遊艇撞到,這在它身上留下了醒目的傷疤。
  • 捕魚高手座頭鯨
    張愛玲這段話,正是我和鯨魚四目交接那一瞬間、難以言喻的心情寫真。至今我仍忘不了,它那會說話的眼神。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座頭鯨,是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冰河灣國家公園。在繆爾海岬中,天色已暗,我們正划著獨木舟向峽灣中一座小島前進,看到前方幾百公尺海面噴出一大片水霧,伴隨「噗哇──」的動人聲響,一個龐然大物露出弧線型的光滑黑背,緩緩沉入海裡,巨大尾鰭比畫著V型勝利之姿。「前面有一隻座頭鯨耶!」
  • 座頭鯨、灰鯨和露脊鯨身上滿是鯨蝨和藤壺,為何虎鯨身上沒有呢?
    我們平時在觀看一些鯨魚跳躍的視頻時,都會注意到,有些鯨身上長滿了白色的疙瘩,讓密集恐懼症患者看起來渾身不自在,這些白色的疙瘩就是海洋寄生物組成的群落,主要是鯨蝨和藤壺。由於印象過於深刻,導致很多人認為鯨身上都有鯨蝨和藤壺,實際上,這兩種寄生物最喜歡附著的鯨類只有少數幾種。(文中無不適圖片)
  • 海洋世界,大海裡座頭鯨的故事,快來了解一下
    座頭鯨的後背像一座冒出水面的小山丘,座頭鯨不能像魚那樣在水下呼吸,它必須浮到水面進行呼吸,許多鯨魚都能發出聲音,但它們不會這般歌唱,它會悲嘆會哀鳴還會吼叫,也會發出長顫音,唱出歡快的調子。雄性座頭鯨也天生一副好歌喉,它們的歌聲最棒那美妙的聲音甚至能傳到數英裡遠的地方,科學家們還不知道雄性座頭鯨為什麼唱歌?它們可能是對雌性座頭鯨表達愛意,也可能是對其他雄性座頭鯨示威。
  • 厄瓜多旅遊:觀鯨最佳季節每年舉行「鯨魚節」
    每年6月至10月,數千頭駝背鯨從冰冷的南極遊到位於赤道的厄瓜多太平洋沿海,在這片溫暖的水域繁衍後代。厄瓜多旅遊業充分利用這一觀鯨最佳季節,每年在此時舉行「鯨魚節」,迎接紛至沓來的賞鯨遊客。每年約有6000頭駝背鯨從冰冷的南極遊過7000公里海域來到厄瓜多太平洋沿海水域繁衍後代。
  • CNN稱這位白人在肯亞「找到」了鯨魚,當地網民怒了
    CNN文章簡介寫道,「多虧了這名『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tist),這個國家現在有了蓬勃發展的海洋旅遊業。」正文上來就說,「直到最近,許多遊客、甚至本地人,才知道肯亞海域裡有水生哺乳動物(鯨魚、海豚)的存在。」通過前三段的描述,一個會出現在「探索與發現」節目中的專家,並且是造福肯亞旅遊業的「白人救世主」形象,躍然紙上。
  • 亞馬遜森林中出現一龐然大物,竟是只座頭鯨,來歷令人百思不得解
    原來這所謂的龐然大物竟然是一隻座頭鯨,但是科學家們感到十分奇怪的是,這片區域都是森林,並沒有什麼海,那麼這隻座頭鯨是怎麼憑空出現在亞馬遜森林裡呢?這隻座頭鯨的來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引起了大家議論紛紛:「這是咋上岸的呀?」有人猜測這隻座頭鯨是被猛烈的海浪給拍到岸上來的。但是有人卻質疑道:「座頭鯨的體型這麼大,得要多大的浪才能將它掀到岸上來呀!」
  • 往返600公裡 藏羚羊大遷徙暗含怎樣的"生態密碼"
    每年5月底,它們都要從各地前往位於可可西裡腹地的卓乃湖產崽。到7月底,雌羊開始攜幼崽返回原棲息地,往返遷徙行程可達600餘公裡。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傳科科長才仁桑周說,今年在卓乃湖產崽的藏羚羊近4萬隻,由於天氣適宜,其幼崽成活率較高。8月1日起,每天約有200只回遷藏羚羊穿越青藏公路,數量較去年有所增長。11日,最後一批藏羚羊從五道梁保護站觀測點離開。
  • 澳大利亞:座頭鯨從鱷魚出沒的河中逃脫
    最初在河中發現了三頭鯨魚,兩頭鯨魚逃脫後,其餘的鯨魚在周末返回海中。 座頭鯨走錯了彎路,進入了澳大利亞的一條鱷魚出沒的河流,設法逃回了大海。 上周,鯨魚首次在北領地卡卡杜國家公園的東鱷魚河中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