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沃爾瑪在美國阿肯色州一家門店取消了收銀員並拆除了傳送帶,改為自助結帳。沃爾瑪稱,會根據這家門店的試點情況,決定是否在其他門店推廣。
表面上看,這一舉措似乎是為了減少疫情期人員接觸,或者降低成本,但實際上,沃爾瑪也可以藉此打造一個數據閉環。
今年3月,沃爾瑪也把原本的在線雜貨應用APP關閉,整合到沃爾瑪同一個APP中。這樣,後臺能夠通過多樣數據,勾勒出一個更完整的消費者面貌。
對於新零售來說,能否在結算環節沉澱下消費者數據是一個重要的關卡。
一位前亞馬遜資深人士對AI財經社分析,近幾年,線下商超大都引入機器掃碼自助結算設備,但從對不同結算方式的使用,可看出不同商超對數位化理解的深淺。
他舉例,在大多數商超,顧客可以選擇在機器上掃碼,也可以在收銀臺結算,很多人最後會選擇去收銀臺。
「這種混合結算是一種不透徹的數位化方案,商家除了知道每天賣了多少貨,並沒有把人和貨物完全聯繫起來,導致數位化進程會比較慢。」
這位人士觀察盒馬鮮生要求顧客使用APP付款,這樣能準確知道顧客是誰、買了什麼等信息,並根據大數據分析他的消費結構,預測未來的消費需求。「從結算方式這個細節,你就可以了解,每一家企業對新零售的理解深淺」。(文| AI財經社 唐煜 編| 趙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