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劇的代表作不再是青春偶像劇,賈靜雯新劇像極了《黑鏡》

2020-12-12 影視口碑榜

說起臺劇,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王子與灰姑娘的《流星花園》?

兩小無猜的《薰衣草》?

神奇失憶戲《王子變青蛙》

再高大上點,豪門尋女記《公主小妹》

反正腦海中排名第一的肯定會是青春偶像劇,俊男美女的各類沙雕愛情故事,完美演繹了一番從洗剪吹、非主流的潮流史。

當然寶島不僅僅只有這一類,還有《再見阿郎》、《意難忘》、等百集高能家庭劇,論長度和韓劇也不相上下了。

但新晉一部劇卻打破這個,3月24日剛剛上線,豆瓣就捧到了9.3的高分。

它就是

《the world between us》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光聽名字,就足夠暗黑,大有罪案片的風採,沒錯,這次臺劇一改往日風格,從單純系走向了深度片,一起槍殺案讓一對夫妻痛失愛子,家庭關係瀕臨崩解。

一個母親,在痛失愛子之後性情大變,對家庭不理不顧。

一位律師,因替殺人犯辯護而慘遭民眾潑糞抗議。

一個女孩,在哥哥殺人後隱姓埋名進入受害者的公司工作。

究竟哪種是好人,哪種是壞人,有明確的答案嗎?

no!

而這也正是這部劇最現實的意義,無差別殺人。《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號稱「神劇製造機」的HBO和臺灣唯的非商業無線電視臺臺灣公視聯合推出的劇集,強強聯合,出手必是大作,果不其然,臺灣熱搜排行第一名,提前預定了年度最佳華語劇的坐席,更有衝進金鐘獎的苗頭。

那何為無差別殺人?

沒有目的性的殺人事件。恐怖嗎?想像一下在路上走著突然發生一場槍擊,那會造成怎樣的驚恐?

本片是根據一個發生在臺灣的真實社會事件改編成的。

故事開篇,一個男子在戲院隨意開槍,造成了9人死亡21人受傷。而這帶給這些受害家庭的則是無止境的傷害與痛苦。

「如果殺人犯跟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我的天彥到底算什麼?」受害者一宋喬安,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完美的工作,疼愛自己的老公,可愛的一對兒女,但突然一天,兒子被害了。自此性情大變,酗酒,冷漠,判若兩人。但到了晚上,又脆弱不已。

受害者二李曉文,殺人犯的妹妹。原來擁有美好前途的大學生,在哥哥殺人後,化名李大芝和家人斷絕關係,誰知命運安排又進入到宋喬安手下工作。

受害者三王赫,殺人兇手的辯護律師,在民眾眼裡,殺人犯是十惡不赦的,那替罪人辯護的肯定也不會是什麼好人,一出法庭就被人潑糞。但這麼做,不過是職責在身。

沒有傳統意義上但對錯,所謂正義與真理不過是我們心中的判斷罷了。

毫無傳統臺劇的小清新風格,一點點揭開社會的深層意義,是否像極了英劇《黑鏡》?

一開場的劇情已足夠精彩,演員陣容也是加分項。

賈靜雯,《倚天屠龍記》的趙敏,《至尊紅顏》的武則天,《太平公主秘史》的太平公主,再到這部劇的宋喬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風格,哪個都是她,夠嬌媚,夠聰明,這部劇,也夠狠。

吳慷仁,《一把青》裡的郭軫,《非常熟女》裡的家豪,《白蟻:欲望謎網》裡的白以德,這部劇裡的律師王赫,被人唾棄後則是維護正義的堅守。

編劇則是拿到過臺灣電視金鐘獎戲劇最佳編劇獎的呂蒔媛,委派此片,訪問了精神鑑定師,犯罪心理學教授等人,甚至現場觀摩死刑審判。

實力派的加盟,更讓這部劇自帶粉絲入場。

而真實案件中,施暴者是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的男子,受害人是一個年僅三歲的小女孩,案件發生後,所有人希望兇手被判死刑,唯獨女孩的母親否定,態度堅決不處死兇手,因為要以此研究出為何要這麼做。

善惡不過一枚硬幣的正反面,而解決傷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後和預防。文/蜜豆

相關焦點

  • 2019年臺劇崛起了!題材話題超越大陸劇!賈靜雯翻紅拿了影后!
    臺劇的沒落在10年前就已經十分明顯了,他們既沒有充足的製作資金,也沒有內地這樣廣大的市場,在內地學會了偶像劇的製作之後,被時代拋棄也是正常的事情。有出路的臺劇導演和臺劇演員紛紛進軍大陸市場。然而在大陸劇被各種10年前的臺劇劇本加上沒演技的流量演員衝刷的時候,2019年臺劇居然又開始崛起了?!
  • 現在臺劇題材好豐富,議題也很深刻,真的是讓人刮目相看了
    從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以瓊瑤為代表的臺灣言情劇時代和以柴智屏為代表的臺灣偶像劇時代,幾乎雄霸了內地螢屏近20年時間。言情劇時代的臺劇多以苦情戲為主,男女主愛得瘋狂,偶像劇時代的臺劇則以霸道總裁與灰姑娘的故事為主要模式,男女主基本都是不打不相識。雖然時代不同,但內核基本不變,時間久了臺劇難免在觀眾心中留下了瑪麗蘇劇的標籤。可以說臺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試問誰不會哼唱幾首那些年看過的偶像劇主題曲呢。
  • 2019年三部臺劇豆瓣評分破9,最新這部鵝廠旋風般買了版權,今日開播
    2019年3月24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臺灣「公視」開播,播出後好評如潮,大陸部分對新劇敏感的觀眾,也通過不同的渠道看到了這部劇,豆瓣得分高達讓人吃驚的9.5,連該劇的導演林君陽在接受【映畫臺灣】專訪的時候都說:我覺得《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分數有點誇張了2019年4月21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臺灣「公視」播出最後一集,3.4的收視率創下了本年度臺灣新劇的最高成績。
  • 告別浪漫,臺劇迎來轉機
    臺灣中時電子報稱,2019年臺劇題材更多元,有驚悚劇、越獄等不同題材,不再走傳統羅曼史路線。正在熱播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由無差別殺人事件延伸出的不同人物故事。賈靜雯在劇中出演受害者母親,在經歷喪子之痛後性情大變,用工作填滿心裡的傷口。該劇24日在臺灣首播當日登上當地網絡熱搜第一名,不少網民稱讚該劇製作規模超越以往臺劇,還說「演員的演技都很到位,令人起雞皮疙瘩」。去年7月在臺灣公共電視熱播的魔幻寫實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獲得很高反響。
  • 曾經風靡一時的臺灣偶像劇,現在都去了哪裡?看臺劇的蕭條之路
    80.90後的大多數小夥伴的童年應該是被港臺劇承包,整個青春期被臺灣偶像劇佔據,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臺劇慢慢地從屏幕上消失了,變成了時代的眼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臺劇是怎樣從星光熠熠到蕭條沒落的。
  • 兩年內誕生4部9分神劇,臺劇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2013年,偶像劇不再是收視寵兒,《阿爸的願望》和《孤戀花》依靠更好的口碑,收視力壓《真愛黑白配》,只是這些劇都未能打出臺灣市場。2014年,青春愛情劇《我的自由年代》贏得觀眾好感,細節豐富,情感真實,遺憾26集的長度造成劇情拖沓,口碑未能更進一步。2015年,收視冠軍的收視率,已經從2011年《犀利人妻》創造的9.5,下降到了2.85。
  • 偶像劇鼻祖: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臺劇」
    誰也沒料到,臨近年末,臺劇又出了一部爆款《想見你》,豆瓣評分一路漲到了9.0。追這部劇的時候,不禁讓小編回憶起當年追臺灣偶像劇的「輝煌」時刻:不僅上課的時候偷偷看劇透,而且還在晚上貓被窩裡追劇;每部劇的主題曲都要下載到Mp3上循環,跟著歌詞反覆學唱;房間裡一定要貼滿劇照,還會省吃儉用買周邊等等……今天,就和小編一起重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臺劇吧!回憶我們少男少女的時代。
  • 汪東城都40歲了,怎麼又再拍這種古早偶像劇啊?他隊友都轉型了
    (雖然之後的系列也魔改成不像樣子,但確實是他的代表作品)。而今天之所以說起他,是因為他又回去拍偶像劇了,搭檔郭雪芙。 說起偶像劇,倒也不說這個類型如何。畢竟當年撐起"偶像劇"半邊天的劇都是臺灣偶像劇沒有之一,久而久之都形成了臺灣地區的一種類型。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臺劇的「文藝復興」
    儘管《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簡稱《與惡》)未在大陸正式上映,但該劇播出過半後,每逢更新都能登上微博熱搜榜,而與其主演相關的話題「賈靜雯演技」還曾到排行榜第四。豆瓣網友紛紛驚呼「原來臺劇質量都已經拍到這個深度」「臺劇題材越來越廣了」「臺劇真讓人刮目相看」。
  • 臺劇崛起,如何讓「她時代」持續閃光?
    厚積方能薄發,歷經沉澱再度歸來的臺劇,驚豔了整個影視行業。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透過精神病患隨機殺人事件引發的一連串反應,深深刺進現實,成為不可多得的華語佳作,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討論;《俗女養成記》讓大眾看到,再普通的人也可以不違背內心感受,平凡且真實,有勇氣一路向前;《想見你》用奇幻的方式重新解構青春,既保留了臺灣偶像劇的內核,又拓展了其想像邊界。
  • Netflix三套華語劇出爐,賈靜雯張孝全《罪夢者》打頭陣
    今年3月,HBO那邊憑《我們與惡的距離》先拔頭籌,大結局(第10集)於臺灣收視高達3.4,幾位主角── 賈靜雯、吳慷仁、溫升豪、林哲熹等人氣再升,而播映期間掀起的追劇潮更一度席捲香港。至於另一套皇牌、由郭雪瑤主演的《通靈少女2》將在10月首播,至於宥勝和林予晞擔正的《戒指流浪記》,日前在臺北舉行開拍記者會,預計2020年首播。
  • 又一部臺劇火了
    在很多煲劇黨的印象裡,提及臺灣偶像劇,大概腦海中還是會浮現出《流星花園》《我可能不會愛你》等作品裡的甜寵橋段,實際上,那個走小清新風格的「臺劇印象」早已換了模樣,最近熱播的《想見你》就狠狠地打掉了我們的「有色眼鏡」。
  • 盤點臺灣偶像劇裡的經典歌曲,一首一部代表作,你還記得它嗎
    盤點臺灣偶像劇裡的經典歌曲,一首一部代表作,你還記得它嗎?我是百家號作者【福氣王國】。「趕快醒醒,快睜開你的眼睛,趕快看清,她甜的快要你的命,命中已註定是我看不清……」是不是很熟悉啊,沒錯就是霸道總裁鼻祖的王子變青蛙,最近小編總是會重溫以前的臺偶劇,畢竟經典還是值得重溫的,那麼陪伴我們童年的偶像劇裡面,你還記得它們的經典OST嗎?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經典臺劇的OST吧!
  • 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虎嗅網
    和那段隨臺灣偶像劇逝去的青春。從此,偶像劇在臺灣成為正式劇種,臺灣偶像劇的黃金時代正式拉開序幕。臺灣的影視公司、電視臺開始腹瀉式產出純愛風格的偶像劇。據統計,至2005年臺灣青春偶像劇總量已突破100部。其中就有你主動看過或者被動聽過的《惡作劇之吻》和《王子變青蛙》。
  • 憑《扶搖》翻身,時來運轉的他新劇搭檔楊冪旗下藝人,你怎麼看?
    早期阮經天給觀眾的印象是都市型男,陽光又帶點憂鬱氣質的他,憑藉著多部爆款作品迅速成為臺灣偶像劇一哥。他和陳喬恩主演的《命中注定我愛你》曾創下臺灣偶像劇收視紀錄。在之前臺灣偶像劇遍及的時期,像阮經天、鄭元暢、等這些憑藉臺灣偶像劇出名的男星,獲得了許多粉絲的喜愛,他們也曾活躍在大屏幕前。
  • 從黃金時代到文藝復興 : 《想見你》背後的臺劇興衰史
    導語:大熱劇集《想見你》完結了,這部爆紅之作讓 久違的 臺灣青春偶像風暴又一次成功颳起。算上之前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和《俗女養成記》,2019年的臺劇正在以一種全新而驚喜的方式捲土重來,在滿足一批觀眾大快朵頤之餘,也喚起了我們之於臺劇的某種集體記憶。
  • 又臭又長裹腳布劇+無人問津的偶像劇,臺灣電視劇現狀略讓人堪憂
    過完年後的第一天,【臺劇新報】恢復,這可能是目前大陸還在堅持固定介紹臺劇現狀的唯一自媒體單元了吧前兩天大陸向臺灣影視界釋放的利好,簡單總結就兩大點,臺灣影視界人士來大陸拍戲享受更多優待,臺灣影視作品進入到大陸享受更多的優惠
  • 當「臺劇」越來越像「美劇」,是機遇還是下一個困境?
    一部掀起社會廣泛討論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打響了品質臺劇回歸華語電視劇主流的一槍,之後越來越多的品質臺劇回歸華語電視劇觀眾的視野。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回歸後的臺灣電視劇在創作選題上和表現形式上較之前的臺灣電視劇模式都有著顯著的不同。
  • 2019高口碑臺劇頻出,能否創造現實劇「黃金十年」?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收穫了兩岸三地觀眾一浪高過一浪的讚譽後,越來越多的內地觀眾不禁開始發問,「記憶中的瑪麗蘇臺灣偶像劇什麼時候變了味」?「『我們與惡』的出挑是否只是一次意外,頹喪多年的臺劇市場能不能藉機逆風翻盤」?關於這些問題,臺劇很快就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