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球十大最美教堂如今,聖誕夜最擁擠的地方不是迪廳裡的舞池,也不是鬧市的街頭,而是教堂的開放區,這種最純正的聖誕節慶祝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
巴黎聖母院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教堂內部大廳可容納9000人,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裡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科隆大教堂萊茵河畔的尖塔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最為壯觀:裝在四周各建築物上的聚光燈向教堂射出一道道青藍色的冷光,照在宏偉的建築上,藍瑩瑩的璀璨晶亮,仿佛嵌上了藍色的寶石,染上了綺麗的神秘色彩。教堂中央的雙尖頂直剌雲霄,一連串的尖拱窗馱著陡峭的屋頂,整座教堂顯得清奇冷峻,充滿力量。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英國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總體來看,這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廊柱高大凝重,雕刻精緻優美,彩色玻璃華美絢麗,高聳的尖頂、鐘樓顯得巍峨挺拔,被認為是英國哥德式建築中的傑作。但經過13-16世紀曆代國王的不斷改建、擴建,實際上已經成了各種建築風格的大雜燴。在19世紀的最後一次修整中,設計師大膽拆除了一些非哥德式的構件和藝術作品,使得教堂部分恢復了哥特風格的原貌。
聖彼得大教堂最小國度裡的宏偉建築大教堂下面藏著歐洲最大的對公眾開放的水下古蹟,古蹟會使遊客了解大教堂是如何由一個簡單的小禮拜堂演變成它現在的規模的。此外,還能看到許多令人驚嘆的奇蹟,如建於公元4世紀的洗禮堂和公元5世紀,反映不同時期不同社會階層的精妙絕倫的鑲嵌圖畫。
墨西哥大教堂位於墨西哥城索卡洛廣場北側這是一座由玄武巖和灰色沙質石料砌成的巨大建築物,教堂呈傳統的拉丁十字形布局,有一個中殿和兩個側殿。與中殿成十字形交叉的側殿中,設有許多小祭壇和7個小教堂。其中一些小教堂都是後來各個不同藝術派別的藝術家們不斷加工和改建的。皇家祭壇是整個教堂中最漂亮的建築。
和平聖母大教堂一座羅馬天主教次級聖殿和平聖母大教堂是象牙海岸行政首都亞穆蘇克羅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次級聖殿,從1985開始興建,歷時4年,耗資3億美元,面積30,000平方米,是聖彼得教堂的4倍,長195米,高158米,即使是論高度,這座大教堂也是排名世界第二,僅比最高的位於德國的哥德式烏爾姆大教堂矮3.5米。
聖瑪利亞大教堂位於雪梨著名的海德公園的東面大教堂是由當地的砂巖建成,「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是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它始建於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來到澳大利亞是在 1820年,因此聖瑪麗大教堂又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
聖索菲亞大教堂330年時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這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廟改建為教堂、並由教堂改為清真寺的聖索菲大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是330年時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紀時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現在的模樣。奧斯曼帝國時期,聖索菲亞教堂改建為清真寺,周圍矗起四座高塔。
北京天主教東堂又稱王府井天主堂東堂為義大利式建築,坐東朝西,面闊25米,共約30間,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頂立3座十字架,正面開3個門,兩側各有旁門。堂內18根圓形磚柱支撐,直徑65釐米,柱礎為方形,堂內兩側掛著耶穌受難等多幅油畫。東堂正面懸有「庇民大德包中外,尚父宏勳冠古今」的對聯,上方有「惠我東方」字樣。
廣州聖心教堂"石室耶穌聖心堂"廣州聖心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該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哥德式的建築可以與巴黎聖母院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