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錫林郭勒盟,人們首先想到的多是草原、牛馬、蒙古包、烤全羊,確實,錫林郭勒盟要自由給你自由,要文化給你文化。但在文化和風景之後,還有一處地質奇觀不得不說,那就是在阿巴嘎旗沉睡萬年的火山群。
阿巴嘎火山群是第三紀至第四紀初期由於火山噴發而形成的玄武質火山。它們星羅棋布的點綴在阿巴嘎草原上。每到夏天,火山「軀體」上的草甸變綠,從空中看去整座火山溫柔得像一塊大大的抹茶蛋糕。
阿巴嘎,蒙古語意為「叔叔」。成吉思汗的同父異母弟別力古臺的後裔所部稱阿巴嘎部,清代設為阿巴嘎旗,沿用至今,被稱為「叔叔草原」。沿著省道309和省道101行駛至阿巴嘎旗寶格達烏拉蘇木附近,方圓數十平方公裡火山群,就在眼前壯觀呈現。
火山,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黑龍江的五大連池、吉林的長白山天池。其實阿巴嘎火山群與之相比起來也是毫不遜色。因為阿巴嘎火山群數量多,規模大。廣袤的草原上三五成群地分布著200餘座錐形死火山丘,高差50—160米。
由於久經剝蝕與流水切割,多呈馬蹄形或方形,山頂齊平,錐體丘低矮,周圍常散布有大小不等、疏密不均的玄武巖石塊,部分檯面上有明顯玄武巖裸露,僅坡地上覆蓋有殘積物和坡積物薄層。
在火山群西北方向屹立著一座雋秀孤山,這座山,就是阿巴嘎旗人心中的聖山——成吉思寶格達山。「寶格達」蒙古語是「神聖」的意思,「烏拉」是山的意思,「寶格達烏拉」即為「神聖之山」。相傳,公元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在此山祭拜感悟神靈時親自將聖山命名「寶格達烏拉」。遠望聖山,只見山勢由東向西傾斜,東南兩面險峻陡峭,西北坡度平緩,山頂平坦。從東側遠望此山,山體尤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仰面頭像。額、眼、眉毛、鼻子、嘴巴及鬍鬚等均輪廓十分清晰,神態逼真,如成吉思汗在仰臥沉思。聖山周圍水草豐美,草場植被保持良好。每年5月31日,一年一度的成吉思寶格達烏拉聖山祭祀儀式在這裡舉行。
總之,火山不過是千萬年來漫長地質活動中的浪花,破壞地表的同時也重塑地層,人類與火山之間的關係,遠比我們所知道的深遠複雜——我們畏懼火山帶來的災難,又不得不為它展現的自然力量驚嘆。這樣一個藏在內蒙古的低調火山群與聲名在外的五大連池比起來完全可以平分秋色,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