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蔚(右二)與觀眾合影 杜洋 攝
(記者 應妮)為了紀念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帶來的經典民族歌劇《傷逝》2日晚在北京保利劇院精彩上演。兩個多小時跌宕起伏的劇情落下帷幕,現場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
根據魯迅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歌劇《傷逝》,生動的刻畫了生活在上世紀20年代的青年涓生和子君敢於向封建禮教抗爭的不屈性格,也揭示了知識分子自身的弱點,該劇於1981年首演即引起轟動,也是歌唱家程志和殷秀梅的成名之作,並成為上世紀80年代中國民族歌劇創作的豐碩成果之一。
飾演子君的女高音歌唱家王瑩和飾演涓生的男高音歌唱家王傳越 杜洋 攝
該劇的作曲施光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高峰藝術家」,創作過無數膾炙人口的「豐碑式」的音樂作品。此次觀看《傷逝》的觀眾,不少都是施光南的忠實粉絲。
施光南為該劇譜寫了不凡的樂章,在表現形式上除了運用宣敘調、詠嘆調等西洋歌劇的表現方法以外,還運用了重唱、樂池中合唱、旁唱等手法。在舞臺呈現方面也打破了分幕、分場的傳統戲劇結構,以春、夏、秋、冬的時序及六個相互連貫的場景為線索展開劇情。劇中的《一抹夕陽》《她奪走了我的心》《紫藤花》等經典唱段,一直作為聲樂教材使用,該劇裡很多詠嘆調都家喻戶曉,其經典性由此可見一斑。
此次演出呈現了不同以往版本的豐厚層次和戲劇張力。雖然該劇只有四位演員上場,卻靈活調度出360度無死角的走位和表演;飾演女主角子君的女高音歌唱家王瑩與飾演男主角涓生的男高音歌唱家王傳越,都用自身極具實力的唱功,張弛有度、酣暢淋漓的戲劇表現,向觀眾展現了一段段新鮮不失原味、浪漫不乏深度的精彩表演,完美地呈現出了高品質的歌劇精品。
飾演子君的女高音歌唱家王瑩(前排右)和飾演涓生的男高音歌唱家王傳越 杜洋 攝
值得一提的是整場舞美設計,一張斜斜的巨大空白信箋成為舞美背景,代表春夏秋冬的紫色、黃色、白色等背景燈光投射其上象徵時光流轉,伴隨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這張信箋的空白仿佛什麼都想寫卻什麼也寫不出來。
導演陳蔚用「三精」來總結這一版的復排,一是體現原作精神,即在彷徨中自我覺醒,在黑暗中尋求光明;二是中國歌劇舞劇院此次以創造藝術精品,完美呈現巔峰之作為目標;第三是現場演員的演出精彩,歌劇《傷逝》的整場演出並不多見,「所以今天於我而言,也是一個節日」,她說,這次是向經典致敬的全面復排,同時也會整體提高。
據悉,該劇還將於5月3日在保利劇院演出。此次演出也是順年文化重磅推出的「仰望高峰」系列文化活動的首場演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