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12月24日消息(記者黃倩)由深圳市創意十二月組委會、中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主辦的「鳥鳴集——走進心中的自然」藝術作品展24日下午在深圳南山文化館舉辦藝術家專場導覽活動,引領觀眾走進心中的自然,找到內心的歸屬。
作品展展場 策展團隊供圖
作為2020年深圳市創意十二月重點項目之一,「鳥鳴集——走進心中的自然」藝術作品展意圖推進城市與人關係的和諧共進,思考當下經濟飛速發展與居民生活幸福度的對衝,以及探索社會設計對城市居民精神健康的影響。策展人胡琦表示,「在城市之中尋找辦法,在生活本身尋求突破」是本次展覽期望帶給觀眾的思索和啟迪。
作品展導覽現場 策展團隊供圖
展覽以「自然之境」作為承託,通過影像、繪畫、聲音以及裝置,將紮根在城市中的各種自然形態以藝術作品表達出來,並運用展館環境與作品相融,為觀眾呈現出多維的感官世界。而藝術作品中呈現出的自然肌理與想像,以及投射出的人文情感,將觸發人們變換角度對城市進行觀察與思考,期望由此帶來全新的生活領悟。
大型裝置作品《待歸》 央廣記者黃倩 攝
展覽特地為年輕的本土藝術家們提供了展示平臺,展出多名新銳藝術家作品,以都市年輕人的視角看世界,在高壓的城市環境中積極尋求突圍,作品所呈現的角度與張力也給同樣的都市年輕人提供一層精神依據與啟示。其中,關於藝術工作室LYNN的大型裝置作品《待歸》用竹線的曲線高低去體現山水自然的形態,層疊錯落的竹條又似一縷清風划過山野之間。待歸,既是關注自然待鳥歸來,也是關注自我的一場精神回歸,也期待人們在忙碌的城市生活裡短暫停留,去感受城市和自然帶給人們的細微之美。
大型裝置作品《聽,雲端的鳥鳴》 央廣記者黃倩 攝
吳珍妮花藝空間Abbie的大型裝置作品《聽,雲端的鳥鳴》則通過近600米的薄紗「造」出雲端,為人們帶去快節奏都市生活中那份心底的柔軟。置身天空之際,合眼細聽,雲那端似乎傳來聲聲鳥鳴,放下無關的思考,重新感受人與自然的連結。
侯康生系列作品《誕》 策展團隊供圖
青年藝術家侯康升的系列作品《誕》,意喻「誕生、希望」,創作於疫情期間,其形象及靈感源於一隻曾生活在這世界上的流浪貓。當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慣性,讓人們不得不停下腳步,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作品大膽而張揚的色彩,為人們呈現出一個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也向人們傳遞著多角度看世界的理念,且在任何不利的情境下都要心懷希望。
展覽作品還包括纖維藝術工作室雷婧一的《四時花開》、獨立插畫師何佳檜的插畫作品《四季·四季》、哥斯拉四代的插畫作品《夏天結束了,好像什麼都沒做》、冼朝幹的油畫作品《晨鳥》,以及特邀紅樹林基金會(MCF)自然攝影志願者朱興超展出其國際獲獎作品,帶公眾走近深圳灣紅樹林溼地飛翔的精靈,重新認識它們的獨特之美,藉以呼籲共同守護「地球之腎」溼地,守護候鳥與人類共同的家園。
自然攝影志願者朱興超作品 策展團隊供圖
此外,城市、自然與人的和諧共進是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尋找、走進、融入城市生活最近處的自然也是此次展覽的傳導重心。在深圳,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城市中鳥與人相互映射,在這片活力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為此,展覽特別策劃《候鳥影像集》,用三段式結構,分別呈現鳥兒覓食休憩時的靈動、風雨來臨時的驚顫以及回歸寧靜時的閒適。影像中,鳥鳴、喧囂、風雨與音樂交響穿插,為展覽鋪陳一曲繁茂的生命之歌。
據了解,本次展覽以「線上展+線下展」方式開展,線下展將持續至12月27日,線上雲展廳則將持續至2021年1月,公眾可通過微信小程序「藝文南山」預約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