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美食界也來一次封神演義
四川美食們恐怕早早地就能位列仙班
並擠滿一堂
四川美食憑什麼封神呢?
正是靠著
▼
真正了解川菜的人都知道,川菜之味,絕不僅限於人們所熟知的麻麻麻麻辣辣辣辣。但實際上,在傳統的川菜裡,七成以上的川菜裡頭根本沒有辣椒(really?)。且用料精良、工藝繁複,並不輸給任何菜系。川菜品種豐富、味道多變、適應性強,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
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雜」是川菜的特點。(以下為科普時間)
三香乃蔥、姜、蒜;三椒乃辣椒、胡椒、花椒;三料乃醋、郫縣豆瓣醬、醪糟。
炒菜需有蔥姜蒜,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是三椒卻是真理之上的翻新,是味的進一步擴充,四川人尤其把這三椒的花樣弄得別出心裁,產生了七滋八味,創造了世界聞名的川味。
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辣、香、鹹;八味是指:魚香、麻辣、酸辣、幹燒、辣子、紅油、怪味、椒麻。九雜是指用料之雜。而由此所演變出的味型多達幾十種,生活中常見的也有24種,居各大菜系之首。
麻辣味型的菜餚可謂川菜中陣容的大當家,也是我們日常最容易接觸和形成刻板印象的川菜味道。辣椒之辣與川菜傳統的麻味相結合,便形成了這麻辣味厚,鹹鮮而香的獨特味型:麻而不木、辣而不燥,辣中顯鮮、辣中顯味,辣有盡而味無窮。
極受食客們喜愛的水煮牛肉、水煮魚、麻婆豆腐、麻辣小龍蝦等,無不是麻辣味型的代表。
醇酸微辣,鹹鮮味濃。酸辣味型是川菜中僅次於麻辣味型的二當家。酸辣味型的菜餚絕不是辣椒唱主角,而是先在辣椒的辣、生薑的辣之間尋找一種balance,再用醋、胡椒粉、香油、味精這些解辣的佐料去調和。一碗尋常的酸辣粉就最能嘗出這酸爽的味道(口水)~
怪味味型,是一個創新型與混合型選手,四川首創的常用味型之—,因集眾味於一體,各味平衡而又十分和諧,故以「怪」宇褒其味妙。
怪味味型多用於冷菜,適用於以雞肉、魚肉、兔肉、花仁、桃紅、蠶豆、豌豆等為原料的菜餚。怪味雞絲、怪味花仁、怪味酥魚、怪味兔丁等均為川菜中怪味味型菜餚的傑作。
糊辣味型的菜餚具有香辣鹹鮮,回味略甜的特點,麻辣適口而不燥,鮮香醇厚。糊辣味型的菜都用熗炒一法,取其辣椒的幹香與糊辣,以大火把辣味熗入新鮮的原料中,這是把極度的枯焦與新鮮結合在一起,深得造化相剋相生的炒趣。
讓川菜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宮保雞丁,即是將幹辣椒和花生米炒入雞丁裡,形成了這一甜、酸、辣味混合的糊辣味型的菜餚代表。
泡椒,俗稱「魚辣子」,是川菜中特有的調味料。泡椒具有色澤紅亮、辣而不燥、辣中微酸的特點,以其酸辣鮮爽的口感,充當著調料「主力軍」。
泡椒味型在冷熱菜中應用廣泛,常見的冷菜如什錦泡菜罈、泡椒鳳爪等是將野山椒、花椒、白糖等作料放入特製的壇中,泡出一壇的鮮香醇厚(不說了,我先去啃一包泡椒鳳爪解解饞)~
紅油是川菜的靈魂之一,川菜當中的涼拌菜講究「一勺紅油定乾坤」,好的紅油是成就美味涼拌菜和蘸水的第一步。甚至有川菜大師斷言,搞懂紅油,就搞懂了川菜。
紅油味型在冷菜中堪稱一大家族,夫妻肺片、烤椒皮蛋、口水雞等都屬於這一味型。
川菜以「家常」命味,取「居家常有」之意。其特點是鹹鮮微辣。因菜式所需,或回味略甜,或回味略有醋香,廣泛運用於熱菜。
著名的川菜回鍋肉和直接以家常冠名的「家常豆腐」都是經過千錘百鍊之後,返樸歸真,化繁為簡的家常味型經典菜品。
「魚香味」菜餚具有鹹甜酸辣兼備,姜、蔥、蒜味濃鬱,色澤紅亮的特點,是川菜中獨有的一種特殊味型。因源於四川民間獨具特色的烹魚調味的方法,故名「魚香味」。
調製魚香味型時,並不使用魚品,卻具有濃鬱的鮮魚香味,被人們譽為川菜一絕。
魚香味的菜餚吃起來鹹、甜、酸、辣兼具,我們時常在川菜館子會吃到的魚香肉絲、魚香茄子就是其中的代表菜品。
甜香味型,顧名思義,其特點即是純甜而香。以白糖或冰糖為主要調味品,因不問菜餚的風味需要,可佐以適挺的食用香精,並輔以蜜玫瑰等各種蜜餞,櫻桃等水果及果汁、桃仁等果仁。
甜香味型適用於各種鮮果品及銀耳、魚脆、桃油、蠶豆、紅苕等為原料的菜餚。如魚脆羹、冰糖銀耳、冰汁桃脯、糖粘羊尾、蜜汁小番茄等。
你沒看錯,就是讓楊貴妃最愛的水果荔枝,荔枝味是川菜一種特有的風味,出自其味酸甜適口,味如荔枝。
荔枝味型多用於熱菜,以豬肉、雞肉、豬肝腰、魷兔及部分蔬菜為原料的菜餚。合川肉片、鍋粑肉片、荔枝腰塊、荔枝鳳脯、荔枝魷魚卷等均是川菜中荔枝味型的典型代表。
鹹鮮味型廣泛運用於冷、熱菜式,常以川鹽、味精調製而成,適用於以動物肉類、家禽家畜內臟及蔬菜、豆製品、禽蛋等為原料的菜餚。
昔日的宮廷名膳「開水白菜」就是鹹鮮川菜的佼佼者,另外還有雞豆花、鴿蛋燕菜、白汁魚肚卷、白汁魚唇、鮮熘雞絲、白油肝片、鹽水鴨脯等都在用生命呈現著川菜也可以不放辣椒但很好吃。
甜酸味濃,回味鹹鮮,廣泛用於冷、熱菜式。以糖、醋為主要調料,佐以川鹽、醬油、味精、姜、蔥、蒜調製而成。代表菜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糖醋裡脊、糖醋排骨、糖醋白菜。
椒麻味,是常見的川菜味型之一,其特點是椒麻辛香,味鹹而鮮,多用於冷菜,尤適宜於夏天。
椒麻味型適用以雞肉、兔肉、豬肉、豬舌、豬肚為原料的菜餚。如椒麻雞片、椒麻肚絲、椒麻兔絲、椒麻舌掌等。
醬香味型是川菜常用味型之一,廣泛用於冷、熱菜式。總的特點是醬香濃鬱,鹹鮮帶甜,適宜燒、爆、炒、粘糖、炸收、醬、醃等烹調技法成菜。代表菜品:醬燒鴨子、醬燒肘子、太白醬肉等。
五香味型的特點是濃香鹹鮮,所謂「五香」,是指在燒煮食物時加入的數種香料。其所用香料通常有山柰、八角、丁香、小茴、甘草、沙頭、老蔻、肉桂、草果、花椒等,根據菜餚需要酌情選用,實際上遠不止五種。
廣泛用於冷、熱菜式,適用於以動物肉類及家禽家畜內臟為原料的菜餚,和以豆類及其製品為原料的菜餚。代表菜品:香酥雞、五香牛肉、五香排骨等(口水)。
蒜泥味是川菜的重要味型之一,常用於川菜涼菜的製作中。以蒜泥、複製紅醬油、香油、味精、紅油(也有不用紅油的)調製而成。調製時須用現制的蒜泥,以突出蒜香味。成菜的特點是:蒜香味濃,鹹鮮微辣,味帶回甜,風味獨具。
適用於以豬肉、兔肉、豬肚及蔬菜為原料的菜餚,代表菜品有蒜泥白肉、蒜泥肚片、蒜泥黃瓜等。
鹹甜味型的特點是鹹甜並重,兼有鮮香。凋制時,鹹甜二味可有所側重,或鹹略重於甜,或甜略重於鹹。著名的鹹甜味型代表菜式有冰糖肘子、櫻桃肉等。
麻醬可不是北方刷羊肉專屬,四川的麻醬味型多用於冷菜,以芝麻醬、香油、川鹽、味精、濃雞汁調製而成。
麻醬味型適用於以肫肝、魚肚、鮑魚、蹄筋等為原料的菜餚,麻醬鳳尾、麻醬魚肚等傳統名菜都是麻醬味型菜品的代表。
以陳皮、川鹽、醬油、醋、花椒、幹辣椒節、姜、蔥、白糖、紅油、醪糟汁、味精、香汕調製而成。其特點是陳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
陳皮味型多用於涼菜,適用以家禽家畜肉類為原料的菜餚,如陳皮雞、陳皮牛肉、陳皮兔丁、陳皮燒肉等(這些菜都潤喉止咳?)。
薑汁味型是一種古老的味型,其特點是姜味醇厚,鹹鮮微辣,廣泛用於冷、熱菜式。代表菜品:薑汁肘子、薑汁豇豆、薑汁鴨掌等。
椒鹽味型川菜特點是香麻而鹹,多用於熱菜。以川鹽、花椒調製而成。調製時鹽須炒幹水分,椒鹽味型的菜餚也有很多,其應用範圍是以雞、豬、魚等肉類為原料的菜餚。如椒鹽蝦、椒鹽蹄膀、椒鹽裡脊、椒鹽茄餅等。
以香糟汁或醪糟、川鹽、味精、香油調製而成。適用於以雞、鴨、豬、兔等家禽家畜肉類為原料的菜餚,及冬筍、銀杏、板慄等蔬果為原料的菜餚。其代表菜餚如香糟肉,是將肉片炸制後,再用香糟回鍋炒出香味,使其兼有鹹鮮與醇香,並略帶回甜。
除了吃壽司吃川菜你也可以嘗到芥末味!芥末味型的特點是鹹鮮酸香,芥末衝辣,因此多用於夏秋季冷菜。
芥末味型適用於以魚肚、雞肉、鴨掌、粉條、白菜、豬肚等為原料的菜餚:如芥末嫩肚絲、芥末魚肚、芥末鴨掌、芥末雞絲、芥末春餅等。
煙香味型主要用於燻制以肉類為原料的菜餚,以稻草、柏枝、茶味、樟葉、花生殼、糠殼、鋸木屑為燻制材料,利用其不全燃燒時產生的濃煙,使醃漬上味的原料再吸收或粘附一種特殊香味,形成鹹鮮醇濃,香味獨特的風味特徵。
煙香味型適用於以家禽家畜等肉類為原料的菜餚,代表菜餚有用樟樹葉與茶葉燻烤的樟茶鴨子、用糠殼或穀草燻烤的臘肉、用柏樹枝照烤的香腸等等,都各有不同的煙香味道。
看完這24道川味,有沒有發現,川菜的精髓,當屬「調味」。所謂「食在廣東,味在四川」,說到川菜,人們總是被那美妙的「味」所傾倒而讚不絕口。川菜講究色、香、味、型、器,味居其中,實為川菜之魂。
還沒看過癮嗎?
請期待四川美食封神榜(下):
川菜分三個派系並且互相存在鄙視鏈?
川菜大法器與川菜之王又是誰?
-fin-
圖文資料來源於網絡
MrHug整理編輯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MrHug
公眾號後臺回復「文章」
獲取更多旅行目的地「關鍵字」
以更多個性的方式發現世界
▼
▼
投稿、諮詢、(採訪、推廣及其他)商業合作
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並附上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