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存在八府巡按嗎?古代的八府巡按是多大的官?
首先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能夠明確一點,首先八府巡按只是民間的一種俗稱。本身八府巡按不是正式官職的職稱,它真正的名字在官方記載上叫「監察御史」。如果把名字換做監察御史,當代人便能夠很好地理解它的分量。御史本身屬於特設官職,早在秦朝時期便已經掌管相當大的職權,那時它便被稱之為「侍御史」
但是從秦到兩漢之際,長期以來御史的作用並不在於督察民間事務。他們最為主要活動的範圍,是對朝廷之上的官員制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御史本身的設立,實際上是皇帝和中央政權的一個監察機構。主要的作用和能力,都在於幫助皇權有效控制官員上。不過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這種拘泥於政壇的監察模式不再適用。
一、 低官銜、高作用的御史
時間來到唐朝,生產力的發展正在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基層地區的土地耕種每戶面積正在縮減,但是與此同時土地兼併帶來的問題,正在成為影響唐朝統治穩固的隱患。中央政權沒有能力做到事無巨細的標準,就需要依靠更多的「助手」,提供監察的效果和作用。至此唐朝會特地從御史臺和正五品官員選取20人,作為臨時的地方考核組。
他們的作用,主要是考核官員的作風和執政水準。這也是有史可考的根據下,最接近於八門巡撫的官員。不過由於是臨時掛職,御史至多也只有正八品的官品。不過唐朝對於監察系統的低官銜的設定,很快便影響到後續歷朝歷代對於監察官員的設定。在宋明最高御史的官品只有七品,只有到了清朝才被提高到五品。
不過之所以朝廷不願意給予御史高官職,也是中原王朝的政治傳統所決定。擔任御史的官員大多和諫臣較為類似,主要集中在人微言輕的青年官員當中。由於本身在朝廷之上沒有政治勢力,並且需要大量的功績尋求晉升,只能夠通過找尋地方官員的不足之處,來為自己的政治生涯鋪路。』
二、 八府巡撫的由來
也正是因為御史們的官品低下,無法符合民間對於位高權重的大清官的幻想。於是在對御史形象的設計上,特地藝術化地創造出「八府巡撫」這個職位。巡撫本身是地方大吏的說法,一般來說巡撫需要掌管地方的軍事和政治、文化多項大權。御史官品不達到普羅大眾的預期,便特此加註上巡撫來提振名氣。
按照戲劇說法來談八府巡撫的話,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官職的權能是非常之大。首先能夠確鑿的是能夠擁有對一省大小官員的管控能力,並且御史本身還具有直接向中央政府提供文書的權力。可以說是上通中央,下管地方的絕對權威。之所以要設計這麼一個官職,也是滿足百姓對於大清官形象的設計。藝術化的創作,最後讓地方大吏和御史結合起來,成為高官品和重職權的結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