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2》和《現代啟示錄》都是科波拉執導,哪部是其巔峰之作?

2020-12-10 瀟湘晨報

今年的北影節雖然已結束近一個月,但有一部影片的重映依然未得到足夠的談論,那就是美國導演科波拉電影生涯中的巔峰之作——《現代啟示錄》。

《現代啟示錄》劇照

持久有力的人文主義感動

國內電影人經常談《西部往事》《美國往事》《教父》,但是談《現代啟示錄》的少。我覺得《現代啟示錄》的觀影門檻略高,觀看者精神性的進展開掘的深度,決定了他與這部影片共振的程度。我在20年前看過《現代啟示錄》,當時的感覺十分粗淺,覺得這部影片有點神經質。但是北影節我重看了這部影片,產生了令人戰慄的共鳴。

原因究竟何在?當然這個經歷與觀看的介質有關。20年前在電腦屏幕上觀看,而現在是在IMAX銀幕上觀看,後者將導演所希望傳達的一切美學效果都完美呈現和釋放出來了——在不同媒介上觀看的《現代啟示錄》,完全是兩部電影。

我們經常會說,後面這種觀看才是打開電影的正確方式。《教父2》和《現代啟示錄》都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的。你可以看到,這些早年的電影大製作,並沒有當下電腦繪圖技術(CG)所構成的科技奇觀,但是他們都用傳統的膠片創造了宏偉的時間和空間,那個時空為何如此感人?他們的吸引力是如何營造起來的?

也許,最為動人心弦的還是一種富有強度的精神世界的營造。今天我們依賴於皮膚的震顫,依賴於坐過山車、海盜船式的心理驚悚來感受商業電影的快感,而早期的感動是一種人文主義的感動,也更為持久有力。

筆者首次觀看《現代啟示錄》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那時候會覺得《現代啟示錄》製作完成的1979年是何等遙遠,其實不過20年,這和2000年與今天的距離約略相等。但以自我生命的這20年去衡量之前的20年,則能獲得非常微妙的時光感受。而今天對於《現代啟示錄》的觀後體驗的提升,則不僅僅是由於觀看媒介的差異,還在於對某種精神性的體會和理解。

人類永遠走在善與惡的繩索上

《現代啟示錄》是由波蘭裔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1899年連載,1902年出版)改編的,《黑暗的心》故事發生的時間和《現代啟示錄》完全不一樣,後者將故事時間安排在1968年。一個故事場地在越南和緬甸,一個則在非洲,其中的人事因緣也有著巨大的差異,但我覺得電影《現代啟示錄》仍然忠實地遵循了原著的精神。這其實就提醒了一種可能:《現代啟示錄》裡所講述的一切,其實具有某種普遍性,或者說他講述的,可能是人類生存的某種母題,在不同時代和地區都會出現。

縱然《現代啟示錄》的敘事相當晦暗,但是其中仍然是對於人類精神上的某些巨大而基本的範疇的思辨。筆者找到了科波拉在本影片於坎城電影節上映期間的幾篇文章,看到了他對於這部影片的詮釋。他說:這部影片表現了人類曾經面臨過、也將繼續面臨的某種兩極性,人類永遠走在一根繩索上,繩索的兩端分別是正義與非正義,善與惡。

善與惡,這當然是戰爭電影的永恆主題,但是本片的特異之處在於它將這種精神對抗的形式處理為一種人的內在掙扎,而且宣告了這種善惡在人世間呈現的樣態並非那麼分明。而人在自己主體性的行動中,最終也被自己以及外在環境所異化,處於一種徹底的混沌的狀態,一種十分黑暗而陰冷的狀態。在那裡面沒有絲毫光明,因為它讓人失去了對於世界的信念。這個狀態對於一些人是致命的,他將導致一種神經症,然後讓自我陷入巨大的心靈交戰狀態而瘋狂。

電影在這一點上非常尊重原著。我最近也重讀了康拉德的那部富有爭議的小說,發現電影的故事結構方式和小說一模一樣——一個人帶著一個隊伍穿越了叢林中的河流,去尋找一位神秘的人物,兩岸所經歷的一切讓他不停地獲得新的關於世界的理解與感悟。這種敘事方式很像公路片,當然你也可將它稱為河流片。

在《現代啟示錄》裡,威爾德領了軍令,去往河流上遊叢林中尋找並幹掉庫爾茲。威爾德在行動中看到了事情的荒謬:殺掉庫爾茲的理由根本不成立。軍方指責庫爾茲在緬甸成立了自己的王國,濫用私刑,但是庫爾茲的行動中包含著與美國軍方同樣的動機,只是他對於戰爭形勢有更為貼切的判斷而已。他在越南和緬甸交界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軍隊和王國,由此他徹底陷入了迷失——他可以下令殺掉任何一個人,這裡的人也將他視為神明。一種道德秩序徹底喪失的狀態籠罩著這個王國,也籠罩著庫爾茲本人。

當威爾德來到這裡的時候,到處都是懸掛著的屍體和滾動的頭顱,他當然會將看到的這一切視為瘋狂。但是他自己何嘗不是陷入瘋狂當中。影片前半部分,當他接受任務並在下遊接受協助的過程中,看到了軍官和士兵們面對戰爭時,根本不具有嚴肅性——這些人為了在河水裡衝浪,要求用炮火將岸邊的叢林燒光,「將沿岸毀滅到石器時代」。他逐漸看到殺掉庫爾茲這個任務的不合理性。我們當然會記得其中的華彩段落——美軍一邊在飛機上扔炸彈,一邊在高空播放華格納的《女武神》。

而在溯流而上的過程中,威爾德也親自參與了一場屠殺——他們在恐慌中殺掉了一船無辜的越南人。威爾德知道自己沒有任何權力來處決庫爾茲,但是他最終將庫爾茲殺死——顯然是庫爾茲在自行求死。後者陷入了精神的黑暗當中,處於這種精神疾病中的人是受苦人,似乎是庫爾茲自己要結束這種苦難的生涯。在另外一個方面,當他處於這種失序狀態而自我折磨的時候,他的內在其實是在絕望中渴望秩序的,而威爾德似乎就是那個建立秩序的人。

超出常規戰爭片的心理劇

公路片與河流片,往往會有一種成長片的意味,本片也如此。當他們從河流的下遊到達上遊的目的地,他們所獲得的關於世界的觀感被不停地改變。不過在《現代啟示錄》裡,人生最終並未獲得澄明的境界,而像是處於一種無意義中。所以庫爾茲的遺言是不停地說:恐怖啊恐怖。在影片結尾,這遺言再次響起。雖然同屬於庫爾茲的聲音,但前一次是庫爾茲在說話,最後一次則是威爾德的心聲。

我現在能夠理解當年的我為什麼無法沉浸到這個劇情當中去——這部電影其實完全超出了常規戰爭片的樣式,過於關注精神和心靈層面的事實,而成為了一部心理劇。因此從外觀上來說,其情節的進展似乎太慢了,雖然人物在不停行動,但都是停留在一種渲染世界荒誕的劇情當中,不符合我們對於常規戰爭片中不停攻城拔寨的直接快感訴求。

筆者這次在電影院看到的是182分鐘的版本,這個版本是科波拉在2000年左右重新定剪的,也被稱為導演最終版(Final Cut)。我還瀏覽過《現代啟示錄》的另外一個147分鐘的版本,這應該是他最初公映的版本,其中完全沒有威爾德在河流上遭遇法國種植園一家的故事。《現代啟示錄》的版本似乎有四五個,關於這方面也有很多傳言,其實每個版本都有其獨特的時代和文化背景。這一切無疑也在給《現代啟示錄》的神話添油加醋。

作者:王小魯

(原標題:跨越四十年的精神吸引力來自何處)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6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18年3部「男人聖經」,弗朗西斯·科波拉拍《教父》多僥倖?
    一邊科波拉對故事本來就不怎麼熱衷,堅持用的「票房毒藥」馬龍·白蘭度又處處與自己作對,攝影師等不少工作人員也不好好配合他,拍攝成本更是從200萬美元預算一路飆升至600萬美元。對於科波拉來說,整個拍攝《教父》的過程都充滿不快,劇本和拍攝計劃一改再改,派拉蒙甚至曾計劃把故事時間改為現代以節省成本。
  • 《教父2》與《教父3》,教父三部曲的巔峰之決
    無論從類型片,黑幫片,歷史片,傳記片,或者是系列片的角度看,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教父》三部曲都是影壇當之無愧的經典。更加難能可貴的,這部根據馬裡奧.普佐同名小說改編的系列電影,分別拍攝於1972年(《教父1》),1974年(《教父2》)和1990年(《教父3》),而在長達18年的時間裡,不但保持了主創人員和主演陣容的一致,而且保證了每一部影片的上乘質量,令人讚嘆。若問,在合計長達8個多小時的三部影片中,哪一部堪稱三部曲的頂峰之作?
  • 《現代啟示錄》40年 科波拉稱白蘭度像「巨嬰」?
    《現代啟示錄》40年 科波拉稱白蘭度像「巨嬰」?《現代啟示錄》上映40年1905電影網訊 今年正值影史經典《現代啟示錄》上映40周年,翠貝卡電影節在上周日展映了本片的導演剪輯版,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也來到現場,向觀眾回顧了這部恢弘戰爭史詩大片的幕後創作故事
  • 《教父3》的戲裡戲外
    1972年,導演科波拉憑藉《教父》和《對話》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商業成就,有了金錢與榮譽的支撐,他開始躊躇滿志做自己想做也愛做的電影了。經過數年精心準備,他決定獨立投資拍攝《現代啟示錄》(《 Apoca lypse Now》1979),在該片中,滿懷抱負的他試圖用充滿哲學意味的方式來闡述嚴肅的哲學問題:以戰爭為代表的暴力如何使人異化。
  • 和這部電影比,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過於詩化至於有點娘娘腔
    和這部電影比,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過於詩化以至有點娘娘腔。重看《全金屬外殼》,感覺會比第一次更好。這是一部強悍到讓人目瞪口呆的電影, 它上來就是高潮,然後一直堅挺,45分鐘後,用一槍結果教官一槍結果自己的方式來解決了對高潮之後空虛的恐懼。而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就像是無盡高潮過會的無盡的抑鬱。
  • 科波拉新拍恐怖片 瓦爾·基默主演有望翻身
    已經發福的瓦爾·基默   下月13日,大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即將捧回他人生的第六座奧斯卡小金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將艾爾文·G.薩爾伯格紀念獎授予科波拉,以表彰他在電影製片領域的諸多貢獻據報導,科波拉的最新作品《此刻與日出之間》(Twixt Now And Sunrise)已經悄悄開始了拍攝工作,影片的男主角則是曾主演過《門》、《永遠的蝙蝠俠》的瓦爾·基默。   在告別導演工作多年以後,科波拉近年先後有《沒有青春的青春》和《泰特羅》問世,但均沒有收穫意料中的好評。不過,這位曾經執導過經典影片《教父》、《對話》、《現代啟示錄》的導演總是值得令人期待的。
  • 科波拉重新剪輯修復版《教父3》12月美國上映,結局大不同
    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當地時間9月3日,派拉蒙影業宣布,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教父3》的重新剪輯和修復版本,將於12月在美國影院上映,之後在DVD上亮相。這部於1990年上映的電影被重新命名為《馬裡奧·普佐的教父終章:麥可·柯裡昂之死》,「這個片名是我和編劇馬裡奧·普佐都很喜歡的,也是對我們製作《教父3》初衷的肯定」,導演科波拉說,「對於這個版本的大結局,我創造了一個新的開始和結尾,並重新安排了一些場景、鏡頭和音樂線索。
  • 導演科波拉無意拍《教父4》 否認批評三大影帝
    當地時間20日,好萊塢老牌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攜新片《沒有青春的青春》亮相第2屆羅馬電影節。這是68歲的科波拉近十年來首部執導的電影。在媒體見面會上,他坦言自己沒料到會因為執導《教父》三部曲而大獲成功,今後也無意拍《教父4》。
  • 靜靜樂道 | 文靜:音樂為角色注入靈魂——教父和紅磨坊
    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羅伯特·杜瓦爾、黛安·基頓等主演。《教父2》大合影點擊音頻 邊聽邊看巡遊是科波拉喜歡用的一個場景,所以他亦用上較多篇幅給予氣氛營造。教父Ⅱ中維託暗殺範奇倫的一場,就以巡遊為背景。巡遊中,少不了樂隊演奏音樂。
  • 《教父3》真結局來了,科波拉親自操刀,導演剪輯加強版年底上映
    該版也將重新被命名為《馬裡奧·普佐的教父,終曲:麥克·柯裡昂之死(Mario Puzo's The Godfather, Coda: The Death of Michael Corleone)》。導演科波拉表示,這個最新的剪輯版本更接近自己創作的初衷,對於整個《教父》系列而言,會是一個更好的收尾。
  • 科波拉御用剪輯師巴裡·馬爾金逝世 曾兩提奧斯卡
    巴裡·馬爾金與科波拉首次合作《雨族》 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巴裡·馬爾金剪輯了科波拉幾乎所有著名的影片,其中包括《教父2》和《教父3》、《鬥魚》、《佩姬蘇要出嫁》以及《家有傑克》、《造雨人》等影片。而他也因為剪輯了《教父2》而獲得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的最佳剪輯獎的提名。直到職業生涯結束,他與科波拉一共合作了11部長片。
  • 《教父3》重新剪輯,有必要嗎?
    本月,科波拉將這部電影重新命名為「馬裡奧·普佐的教父,尾聲:麥可·柯裡昂之死」。這個新名字是為了向普佐致敬(他曾是《教父》的聯合編劇和原小說的作者),其中還包括了他們原本打算給第三部電影起的名字。《教父2》當第二部在1974年上映時,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出乎意料地獲得了和前一部一樣的讚譽,科波拉的同事們幾乎沒有人相信他會拿自己的運氣去拍第三部。阿爾·帕西諾說:「我一直以為弗朗西斯已經結束了。」
  • 致敬教父,《教父》的誕生!
    科波拉和派拉蒙老闆埃文斯就這部耗資巨大的電影發生過激烈爭執。二人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由誰飾演黑手黨黨魁維託·唐·科萊昂上。 科波拉堅持讓已逐漸對演戲失去熱情的馬龍·白蘭度出演,而埃文斯則認為白蘭度太古怪,管不住,選擇了出演過多部莎士比亞的英國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但奧利維爾此時已年近七旬,因為健康原因主動退出。
  • 看完《教父3》,才明白阿爾·帕西諾為何站在好萊塢演技的巔峰!
    阿爾·帕西諾在《教父》中的演繹方式被後來無數的演員所效仿,人們將他視作「殿堂級」的演員。這個個頭不高的男人,似乎一直站在好萊塢演技的巔峰!關於《教父》系列,前兩部是公認的頂尖之作,在所有的電影排行榜上都能名列前茅。
  • 電影「教父」的越戰史詩裡,有顆人類現代文明中的「黑暗之心」
    1979年上映了一部以越戰為題材的電影《現代啟示錄》,這部影片由有電影「教父」之稱的弗朗西斯科波拉(因他以導演電影《教父》而奠定自己的事業)執導,影片的故事框架和創作靈感來自於英國小說家康拉德於1902年完成的小說《黑暗之心》。
  • 電影幕後故事:影史經典《教父》所隱藏的冷知識
    適逢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80大壽,榮獲百大電影第一名《教父I》、《教父II》(The Godfather I & II)兩部經典之作,即將以數字修復版之姿重新登上大銀幕。 藉此機會,就讓我帶你回顧不朽黑幫史詩電影拍攝的5個幕後故事。
  • 演技之神!永遠的「教父」阿爾·帕西諾,前半生足以名垂影史!
    在全世界最權威的電影榜單IMDb上,一直穩居前三的兩部作品:《教父》、《教父2》,皆是由老帕主演。可以說,老帕在34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被所有演員仰望的「天花板」了!不過這兩部歷經了漫長歲月的考驗,且愈發堅挺的經典之作,也不離不開同樣偉大的馬龍·白蘭度和導演科波拉等人。是否還記得上世紀國內風靡一時的《古惑仔》系列中,韓賓有一段臺詞,就特意強調了必須要看《教父》!
  • 盤點好萊塢十大名導的超級爛片,史匹柏、盧卡斯都有失手時!
    可是任憑他們如何傳奇,但都總會有失手。今天我們為大家盤點十位名導的失手之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弗朗西斯·科波拉及史蒂文·史匹柏出色的作品都看得多,大家有否看過他們的失手作品呢?
  • 「教父3」導演剪輯版比原版少5分鐘 科波拉:重做開頭結尾 這才是最...
    時光網訊根據外媒報導,派拉蒙將於今年12月8日,以在北美院線限定上映,以及發行藍光版和數字版DVD的方式,發行導演剪輯版的1990年《教父3》,慶祝該片發行30周年,新版本將由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親自剪輯。
  • 《教父3》推出最新導演剪輯版預告片!導演:這才是最完美的結局
    不過,相較於《教父1》、《教父2》(The Godfather I & II)的高評價,《教父3》的評價褒貶不一,從IMDb分數來看,前兩部分數分別為9.2 、9.0 ,第三部則是7.6 。>《教父》三部曲最終篇章導演推出完美剪輯版《Mario Puzo’s The Godfather, Coda: The Death of Michael Corleone》公布出的最新預告裡,科波拉表示這部電影將會呈現編劇馬裡奧普佐和自己對《教父》三部曲完結的最初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