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8時訊(記者 趙鐵琥)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而良好營商環境的打造,不僅需要當地相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切實有效的落實舉措。今(22)日上午,重慶雲陽縣舉辦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2.0升級版新聞發布會,雲陽縣委統戰部、雲陽縣工商聯、雲陽縣金融工作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向與會媒體詳細介紹了該縣創新搭建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2.0升級版),並以該平臺為依託全面抓好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工作,促進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用科技手段創新服務 做精做實標準化平臺
雲陽縣以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在1.0版本的基礎上,升級完善2.0版本,實現政企、銀企、企企之間縱向溝通、橫向交流,助力實體經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1.0時代是打基礎。而此次2.0版本的上線,則是雲陽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新的起點上奮力推進雲陽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實做精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的絕對創新舉措。」雲陽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劉明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雲陽縣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系統已於11月16日拿到了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體著作權專利證書,這在整個重慶市區縣中,都是首創!」
據了解,雲陽縣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2.0版本)主要由「匯政策」「惠金融」「慧服務」「民營經濟人士之家」這「三匯一家」四個核心板塊構成,分別解決政策覆蓋、金融支持、業務辦理以及企業家成長等非公經濟企業發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問題,服務對象不僅包括非公企業,還涉及銀行、擔保等領域,可以說是在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之間搭建起了一座互聯互通的「精準服務立交橋」。
讓政策主動找企業 讓銀企實時全互通
在雲陽縣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中,「匯政策」板塊變以往較為單一的「政策傳遞」為智能化的「政策尋企」。「我們運用信息技術對各級惠企政策打標籤,形成政策畫像,整合政策集成系統,根據標籤畫像將匹配政策推送到企業和相關市場主體,初步實現了「政策主動找企業」的功能,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裡」。
疫情期間,雲陽縣雲江大道某服裝店業主在收到平臺精準推送的減免租金的政策後,通過線上了解諮詢,沒有跑一步路,該縣國有資產管理服務中心便送現金支票上門,幫助其減免了3個月的租金,共75萬元。而在「雲陽縣抓『六穩』促『六保』民營企業百日大走訪」活動期間,該縣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便推送政策信息300餘條,點擊量達30000餘人次。
非公經濟的市場主體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也一直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難題,在本次新上線的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中,雲陽也把這點考慮在內,設置了「惠金融」板塊。而「惠金融」板塊自11月中旬上線運行以來,已通過平臺撮合,完成了七筆貸款,共計1701萬元。
據了解,雲陽縣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2.0版本)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對融資需求、企業類型、徵信評分等進行識別匹配、智能投顧和系統撮合,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縮短融資審批時間,達到了企業隨時能了解金融產品,銀行隨時能掌握企業需求,線上線下銀企互動,有效解決了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初步實現了數據可信、風險可控、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融資經常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難就難在信息不對稱,貴就貴在相互不了解。而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特別是惠金融板塊,在銀行和企業之間架起了橋梁,銀行可以隨時掌握企業需求,企業可以隨時了解銀行產品,通過平臺,讓我們和企業都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是一大非常利好的民生工程。」重慶銀行雲陽支行行長陳隆說。
此外,雲陽縣金融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妍彥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通過非公平臺,我們可實時掌握全縣民營企業對接銀行、擔保公司等融資貸款的全部情況,可以追溯每筆貸款全部過程,通過對金融機構辦理情況、辦理效率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全面掌握他們在服務企業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工作上的情況。可以說,該平臺打通了『企業提報融資需求、銀行精準服務對接、實時監測政策效果』全流程服務鏈條,實現了全縣民營企業貸款需求與駐地銀行的雲對接。」
開通「網上工商聯」 智慧服務解企困
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對企業問題訴求的受理、交辦、辦理、反饋等各個環節流程形成閉環管理僅僅只是標準化工作的基礎,若能將各個辦理環節中的數據變成「會說話」的「智慧服務」,則無疑會是標準化工作的一大進步。
「『慧服務』板塊通過新增民營企業線上走訪平臺,形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式、多層級式服務體系。『民營經濟人士之家』板塊則緊扣『兩個健康』主題,開通『網上工商聯』改進服務手段,更加便捷的為民營企業提供專業支撐,全力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經營困難問題,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實現了用圖看企業發展、找原因、謀對策,達到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的目的。」劉明介紹說。
據統計,自雲陽縣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2.0升級版上線試運行以來,線上走訪平臺數據已記錄該縣各級各部門走訪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1900餘家,商會53個。
「目前,全縣已有10000餘家非公企業在平臺登記註冊,佔全縣非公企業的96%,微信公眾號關注3631人次。『網上工商聯』已吸納10000餘家民營企業、42個基層商會、3個異地商會、8個行業商會入駐登記,不僅發揮了工商聯橋梁紐帶作用,也提升了商會的工作品質。」雲陽縣工商聯黨組書記付遠全在發布會上介紹說。
作為雲陽縣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2.0升級版上線後首波受益的企業代表、雲陽天萊酒店負責人吳玲也在發布會上講述了她對標準化平臺升級完善後的惠企感受:「我們就是2.0版本上線以來,通過平臺撮合,第一家完成融資貸款的企業,這個平臺給我們企業精準推送金融產品,我們在線上了解後,就進行了申請,銀行主動對接,以最快速度審查資料,最終發放貸款。這在以前是不可能享受到的,比線下一家一家去跑銀行更便捷、更快速、更高效。這也為我們全縣民營企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堅定了我們企業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