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很多地方都有提及丙察察,號稱zui美zui刺激的進藏線路。可什麼是丙察察?今天我們從地理位置、自然風光、茶馬古道、風土人情來說道說道,歡迎大家來補充。
丙察察公路圖
從雲南丙中洛開始,經過西藏察瓦龍最後到達察隅縣,所以國內驢友把它叫做丙察察線。由於沿線地質結構複雜、地形險要,因此目前只是少數探險家和資深越野驢友嚮往的地方。
怒江第一灣
丙察察線前半段穿梭在怒江大峽谷中,處於橫斷山脈深處,右邊就是赫赫有名的梅裡雪山。
梅裡雪山
丙中洛作為丙察察線第一站,平均海拔1700米,是三山三江核心區(三山即高黎貢山、怒山、雲嶺;三江為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也是怒江大峽谷難得一見的開闊平臺。
高黎貢山
在丙中洛境內有國家4A級景區3個(怒江第一灣、石門關、丙中洛田園風光),還有省級一級景點2個、二級景點6個、三級景點3個,這些被統稱為丙中洛景區。可以說這裡幾乎沒有商業雕琢的痕跡。
丙中洛田園風光
怒江溜索
特別要說的怒江第一灣,氣勢如虹,斷不會輸給金沙江第一拐。也是全世界第三大峽谷,僅次於中國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
怒江大峽谷
第二站察瓦龍
從這裡開始已經進入西藏境內。察瓦龍在梅裡雪山卡瓦博格山脊以西,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屬於怒江大峽谷北段,乾熱河谷,這裡生長著乾旱仙人掌。
察瓦龍的仙人掌
察瓦龍最出名的地方無疑是大流沙,在距察瓦龍20分鐘路程。有一條巨大的,如瀑布般的裸露巖壁,高約350米,寬約200米,這是丙察察最驚險的200米。
大流沙的3D圖
稍有風吹草動,大大小小的石塊就會從坡頂沿著巖壁滾下來,少則數百,多則整個滑坡,是常年累月的滾石滑坡導致。
如果說前半段在峽谷裡穿梭,那麼後半段就是在山上行走,察瓦龍到察隅,於路需翻齊馬拉山、金拉山、折拉山三座高山,海拔分別4710米、4756米、4764米。
折拉山的爛路
終點站 察隅
西藏邊陲重鎮是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縣城平均海拔2300米,是個美麗的地方。這裡植被繁茂、鳥語花香,被人稱為「雪域小江南」。
然而爭議不斷的「麥克馬洪線」,讓這個與印度、緬甸接壤的小城迷霧重重,察隅臨近爭議邊境線邊防特別嚴格,遊客被限制在下察隅鎮附近活動。因此察隅部分的自然風光遊人是看不到的。
3.茶馬古道
在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陝甘、川藏、滇藏。此次我們所說的丙察察,就在滇藏茶馬古道上。算是「倖存」著的最後一條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
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末,也就是隋唐時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普洱市,中間經過麗江、香格裡拉最終到達西藏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出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的一條重要貿易通道。
時至今日,在丙中洛秋那桶到藏東地區,仍有馬幫隊用最為原始的運輸方式在古道上穿行。
在滇藏交界處,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多民族大團結的地方。藏族、漢族、怒族、傈僳族、獨龍族等,甚至還有僜人,民風淳樸,沒有民族的概念。雖然語言和文化上會有差異,但是他們相互通婚,生活和睦。
傈僳族民居
獨龍族紋面女
另外丙察察的居民還有一個值得稱讚地方,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這些不同宗教在這裡共存,在這裡家庭成員選擇不同信仰很普遍,很可能一個家有多個不同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