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2月26日訊
一,2019年冷軋的價格走勢
相比於2018年的大漲大跌行情,2019年的國內冷軋價格的波動幅度相對收縮,整體最大震蕩幅度在422元/噸,同比2018年的最大振幅744元/噸,收縮了43%左右。從2019年全年走勢來看,上海市場1.0*1250*C的冷軋市場均價整體保持穩中向上行情。全年基本可分為四個階段,即「震蕩上行」,「急速下跌」,「反彈後穩」和「快速上漲」。
第一個階段:原料價格大漲,冷軋價格震蕩上行(1月至4月上旬)
2019年初,受淡水河谷尾礦壩潰壩影響,全球鐵礦石價格大漲;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中國,其境內進口礦價格飆漲,直接帶動了鋼鐵產業鏈價格水平整體上移。即使當時處於國內鋼鐵終端消費淡季,也難以拖累其漲勢。而作為冷軋產品,雖然下遊加工廠未大面積開工,但其鋼廠出廠價格上漲帶來的漲價效應,亦足夠支撐其在原料價格暴漲行情下的上行走勢,並漲勢2019年上半年的最高價4400元/噸(4月9日)。雖然期間有半個月的回調行情,但主要是高價帶來的短期採購需求的真空期,而貿易商為了清庫而出現的降價促銷操作。當需求恢復後,價格再次上漲。
第二個階段:需求與庫存聯合打壓,冷軋價格急速下跌(4月中旬至6月中旬)
由於冷軋價格持續高位,下遊終端商家開始逐漸抵制,採購需求放緩;這也導致了庫存的持續堆積,突破百萬噸水平,並持續了近三個月。因此在需求低迷和庫存高位的兩大壓力下,冷軋價格持續下跌;加之原料熱軋價格,隨黑色系期貨直線下挫;最終使得冷軋跌勢加速,並創下年內新低的4097.50元/噸(6月21日)。
第三個階段:鋼廠挺價原料再漲,冷軋價格反彈後穩(6月下旬至11月)
在冷軋價格大幅下跌期間,鋼廠出廠價格並未有出現明顯的下調,反而月月挺價策略,意圖支撐市場價格。但是在終端下遊「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成交依舊每況愈下,直至跌至4100元/噸的成本線附近。下遊市場需求才逐漸開始增加,市場成交好轉。這也意味著庫存的持續消耗,但收效甚微,主要是鋼廠開工率始終保持87-88%的正常偏高水平,現貨供應壓力依舊。
不過,在此期間,受原料鐵礦石價格的再次上漲,推升熱軋價格的反彈,進而帶動了冷軋價格的快速回漲。不過漲勢僅一周就由於市場成交的低迷而夭折,而後進入將近五個月的震蕩行情,整體波動幅度在50元/噸上下。
在震蕩行情期間,一方面是冷軋終端下遊製造業低迷,導致需求遲遲不見好轉,商家隨用隨買為主。其中汽車產銷量均穩中下降,家電市場在夏季旺季期間未有明顯的增長,造船業市場依舊弱勢運行;使得冷軋整體成交不溫不火,未有漲價動力。另一方面,在上半年的庫存高峰後,貿易商的持續去庫存操作,使得市場供應壓力有所緩解;加之鋼廠開工率的下降,鋼廠庫存亦開始出現下降;進而導致冷軋市場現貨供應壓力再次緩解。結合以上兩點,冷軋市場出現了近五個月的震蕩行情。
第四個階段:物流限載誘發市場供需錯配,冷軋價格快速上漲(11月至12)
10月10日傍晚,在江蘇無錫發生的高架橋側翻事故,造成了三人死亡,兩人受傷的悲劇。經調查組初步分析,橋面側翻系運輸車輛超載所致。此次事故發生後,無錫、南京、蘇州等地緊急開展連夜「治超」行動,隨後浙江、湖南、安徽、河南、廣東、海南、福建等7省份也陸續開展治超治限行動。由此,鋼貿物流短途運輸費用也隨之翻倍。
這也直接導致了冷軋市場呈現供需錯配行情,價格迅速上漲。其中,往年的北材南下資源被延後,多數北方資源在港口卸貨,但貨運卻跟不上,導致市場到貨減少,進而減緩了南方市場的供應壓力,催升冷軋價格;其二,由於2020年春節在1月中旬,因此下遊終端年底補庫需求被迫提前,導致市場需求迅速回,冷軋價格上漲;其三,由於貨運的限載因素,終端詢價拿貨會「一需多問」,導致市場採購被虛擬放大,進而加速了冷軋價格的漲勢。
因此,綜合來看,2019年冷軋市場,整體還是以漲勢為主,但基本面還是呈現出供小於求格局。截至12月26日,上海市場1.0*1250*C的冷軋市場均價在4520元/噸,全年漲勢在8%,年內最大振幅為10.31%。
二,2019年冷軋的基本面市場
從整體供應方面來看:
一方面,由於下遊終端需求表現差強人意,多行業產銷增速均放緩,甚至下降,使得冷軋需求不溫不火,對價格支撐略顯低迷。另一方面,受原料鐵礦石價格的飆升影響,鋼廠生產出現虧損,尤其表現在上半年市場;雖然下半年利潤有所回升,但全年依舊收益甚微,因此鋼廠主動減產的意願較為強烈。數據顯示2019年,冷軋年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6.38%,同比下降4.45%。
而從全年的開工率和產能利用率來看,周平均開工率在83.90%,而鋼廠在2019年春節後,其生產基本保持在此水平以上,也顯示了其對冷軋價格的堅挺信心,導致現貨市場在供應上,未有明顯的下降。
另一方面,從鋼廠周產量數據來看,2019年周平均水平為77.44萬噸,其中上半年產量依舊高於下半年,主要是上半年原料價格過高,鋼廠為鎖定利潤而生產積極性較高。但是隨著冷軋價格因成交低迷和原料支撐不足的情況下,大幅下跌之後,鋼廠也只能減產挺價。因而在6月初的產量是最低的,而不是在春節期間。最後,在11月也有一次大幅的減產現象,主要是例行正常檢修所致。
從整體需求方面來看:
2019年的國內冷軋需求整體保持穩中轉弱為主,不僅僅是終端的採購需求有所下降,中間商的貿易蓄水池功能亦未有明顯增長;中小型貿易商更多的是清庫和降庫操作,大型貿易商也僅僅是保持常備庫存;即使在價格大漲的上半年亦沒有囤貨意願。因此需求萎靡貫穿了2019年的冷軋市場,拖累價格漲勢。
首先,從市場成交方面來看。
數據顯示,2019全年月均日均成交量為15562噸,同比減少910噸,降幅為5.55%。雖然降幅不大,但是從日均來看,相當於2019年有半天未有冷軋成交,直觀的顯示了市場需求的低迷。
其次,從汽車產銷量來看。
根據業內權威機構測算,汽車冷軋用鋼約佔退火冷軋總產量的20%,不過其汽車周邊輻射行業影響較大,因此其產銷市場對冷軋市場行情至關重要。
據中汽協最新數據發布顯示:2019年1-11月,汽車產銷2303.8萬輛和2311萬輛,同比下降9.0%和9.1%;且中汽協預計2019全年銷售2583萬輛,同比下滑8%;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7月啟始,汽車銷量同比已連續17個月出現降幅,雖然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國五和國六」排放標準的過渡期間,短期的成交高峰已上半年出現,但整體進口車和混動車、以及電動車的逐漸普及,對汽油車市場整體還是造成了長期的弱勢需求影響。
第三,從庫存方面來看。
從冷軋總庫存來看,2019年整體庫存水平維持在135-155萬噸,而前兩年上半年主流維持在150-170萬噸區間,下半年主流維持在130-160萬噸區間,因此相比前兩年,2019年的冷軋市場庫存壓力尚可,其中下半年以來,持續清庫存現象的存在,支撐了其價格的高位震蕩運行。
從鋼廠庫存來看,上半年比下半年的平均水平明顯偏高,且持續存在的庫存後移至市場現象;加之出現了三年新低的廠庫水平26.73萬噸,以及整體降幅收縮行情,那麼2019年的市場表現就是庫存下降,利好冷軋價格。
從社會庫存來看,依舊也是上半年比下半年的平均水平明顯偏高,且存在持續的去庫存現象;但是有兩個階段的庫存水平同比有所增加,其一是一季度期間,由於鋼市淡季需求,以及鋼廠減產力度不大,導致整體庫存堆積較多;其二是五六七三個月,受冷軋價格大跌大漲影響下遊採購策略,導致市場成交縮減,去庫存力度放緩。
第四,從進出口數據來看。
數據顯示,2019年11月的冷軋普薄板的出口量為10314.26噸,同比大幅下降28.29%。從圖上可以看出,2019年上半年冷軋出口行情較好,主要是國內價格偏高,一部分市場內需不濟轉外銷;而下半年出口相對於2018年基本相當,主要是由於市場主流貨源缺貨,市場庫存低位,價格再次拉漲,市場淡季效應放大,成交偏低,因此出口市場亦低迷。
但是從進口數據來看,2019年11月冷軋普薄板的進口量為2336.41噸,同比增加32.25%,創下年內單月進口最大量,主要是由於國內市場缺貨,從國際市場拿貨增加。且價格相對高位,利潤尚存。
另據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冷軋出口總量為235.5萬噸,同比減14.3萬噸,降幅5.72%;冷軋進口總量為140.3萬噸,同比減20.9萬噸,降幅12.96%。其中淨出口表現為-0.06萬噸,雖然負值比例極小,但這是繼2016年5月份以來再次出現負值,可見因國內的高價吸引的低價進口資源,除了主要的熱卷/鋼坯品種,冷軋也存在一小部分。
三,2020年冷軋的市場展望
相比於2019年冷軋市場的「穩中大漲的堅挺行情」來看,2020年的冷軋行情或會出現「穩中小漲的弱勢行情」的可能,主要是由於「產能雖擴張,產量或小降;終端弱產銷,需求延後增;進口有好轉,出口或再增」的六大因素下,價格「先跌後漲,再跌再漲,難破前高」的「W」走勢,整體基本面供需兩弱,價格堅挺。
首先,產能雖擴張,產量或小降。
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全國冷軋軋機有效產能12718萬噸,產線213條。按照區域劃分,華東和華北地區佔比達61%;按照企業性質劃分,國企佔比達61%。2020年產能繼續小幅釋放,預計新增產能450萬噸,新增產線4條。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之後有180萬噸的產能和2條設備計劃新增,但投產時間未定。所以整體來看,冷軋市場產能擴張,或帶來部分供應壓力。
不過從產量來看,當前的鋼廠年平均周產能利用率為76.38%,年平均周開工率在83.90%,均保持同比下降。一方面,在目前的利潤水平下,鋼廠的生產已經開始有所下滑,但依舊有80%以上的開工率,那麼在2020年的產能擴張下,市場供應會繼續增加,那麼為了保持價格的高位和利潤的鎖定,以及目前的市場低庫存背景下,預計鋼廠縮減產量來應對市場的操作,會比多產多銷、鎖定利潤的操作來得多。
因此對於現貨市場來看,此事利多。
其次,終端弱產銷,需求延後增。
根據中汽協預測,預計2020年汽車銷量繼續呈現下降的趨勢,降幅約為2%。那麼銷量的下降,也意味著產量的逐漸縮減。因此汽車市場的需求短期難有較大起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六標準的實施已過半年,多數下遊的剛需市場已經面臨著「更新換代」,所以這部分的產量需求會在2020年下半年逐步增加。另外,隨著多數鋼廠的ESP產線的不斷投產,RZ5號的產品線已經處於試軋狀態,部分低端的冷軋產品或被替代;加之當前市場對汽車產品的個性化需求以及質量要求持續提高,所以不乏出現部分汽車/家電等終端企業為了讓自己產品的防腐蝕,抗氧化以及耐久度等能力的提升,鍍鋅等後加工替代品也會逐步增加,所以冷軋市場的中間需求會好轉。
因此對於現貨市場來看,此事亦利多。
最後,進口有好轉,出口或再增。
進口好轉主要是基於當前冷軋市場國內外價差縮小,且國內產量減少,需求緩慢好轉帶來的預期。而出口增加,主要是國內宏觀經濟市場繼續保持穩增長格局暫未變,但是大部分宏觀經濟專家卻預測2020年市場穩中有降,所以冷軋市場國內需求整體或在2020年出現短期高峰,那麼隨著國際貿易的逐漸開放,和政策的發展,預計內銷轉出口會再次增加。
綜上所述,生意社冷軋分析師認為,2020年冷軋現貨價格將呈現「前高中低,後再高」的局面,且下半年或隨著需求的刺激,出現2020年內的高點。
(文章來源:生意社)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