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名作《海街日記》再登北影節展映 溫暖鏡頭詮釋日式美學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鎌倉夏日清晨,香田三姐妹收到了拋棄她們的父親去世的訃告。雖然心存芥蒂,香田幸、佳乃和千佳依然出席了父親的葬禮。在那裡她們遇見了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你願意和我們一起生活嗎?」面對姐姐們的邀請,鈴沒有絲毫猶豫,一個全新的家庭誕生了。

電影《海街日記》海報

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執導的影片《海街日記》將鏡頭聚焦於同父異母的四姐妹家庭,將日本鎌倉四季的美景,用一首溫暖的家庭詩歌,生動豐滿地展現給觀眾。

這部曾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的影片,將在8月21日-9月22日舉辦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線上影展中與大家重逢。

鎌倉的四季

2014年12月24日,《海街日記》最後一段戲在京都拍攝完畢,是枝裕和以及飾演淺野鈴的廣瀨鈴分別在社交媒體上報平安,宣告這部在多地拍攝的電影歷時一年後殺青。「鎌倉四季之美盡入轂中」,《海街日記》的原作漫畫作者吉田秋生看完粗剪後由衷感嘆道,繼《無人知曉》後,是枝裕和又一次極為耐心地將一年四季的變化在同一部電影裡呈現出來。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這部電影雖然亦曾在山形和京都取景,但大部分時間都在鎌倉拍攝。本片的拍攝共經歷四個階段。春季篇選在櫻花季的4月7日、8日間;紫陽花梅雨篇選在6月16日和23日;從7月29日到9月8日,講述四姐妹相聚的主線故事在鎌倉民宅拍攝,共六周時間;最後是紅葉漫灑、枯木之冬的最終篇。是枝裕和精挑細選了日本最有特色的幾個時間段,並用攝像機記錄了當地最美的景致——從櫻花季到煙花大會,從鎌倉的紫陽花到京都的紅葉,撇開劇情不說,光是這部電影裡的景致就夠觀眾欣賞回味好一陣了。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本片名為《海街日記》,顧名思義,四姐妹居住的地方臨海,正處於鎌倉大名鼎鼎的湘南海岸。那裡不僅承載著櫻木花道的籃球夢想和鬼冢英吉的年少輕狂(《灌籃高手》和《湘南純愛錄》的取景地),也匯聚了幾乎能給日本旅遊業當名片的諸多地標美景。

淺野鈴搬去和姐姐們一起生活後,經常和小夥伴們在海街周邊遊玩。比如瑞泉寺附近的紅葉谷,不用去京都,在關東就能飽覽楓葉之美,小鈴和新學校的好友風太、將志三人穿過此地就能到達賞楓聖地「獅子舞」。這裡的一切對於轉校生小鈴來說都是那麼新奇,風太經常為她擔當導遊並介紹一些她不知道的歷史:鎌倉宮是供奉著悲劇王子護良親王的神社,他被政敵足利氏所捉,之後慘遭殺害。風太經常在別稱大塔宮的鎌倉宮觀看能劇。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再來看位於鎌倉宮軸對稱方位的佐助稻荷神宮,那裡供奉著讓源瀨朝下定決心討伐平家的神,千佳和小鈴在這裡目睹了佳乃與男友朋章約會,除了神社,鬼機靈的千佳也在長谷站偶遇二姐與朋章。離長谷站不遠的稻村崎則是佳乃的傷心地,在那裡朋章決定和她分手,佳乃卻無法挽回。朋章打工的衝浪用品店也位於稻村崎,那裡的海角展望臺可以同時觀望到富士山和江之島——前者無需多言,後者亦是鎌倉除古剎外最著名的景點,多部電影曾在江之島取景。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這是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原作中每個人物形象都很飽滿,以至於讓我感覺到很難把她們一一還原到大屏幕裡。這座美麗且充滿活力的城市,以及生活在那裡的美麗的人們,維繫她們的是親情和家族愛,所以我想要把這種人物、親情和城市聯繫在一起,這是我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2014年盛夏時分,是枝裕和在極樂寺對前來取材的記者侃侃而談。這部電影的取景將他獨特的美學展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其導演生涯的又一個轉折點。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是枝裕和在拍出《無人知曉》前,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擅用紀錄片視角的慢片導演,雖然偶有《距離》中湖光瀲灩的驚豔手筆,大多數時間還是把視角對準了人。《無人知曉》不僅捧出了坎城最佳男演員柳樂優彌,那部按照四季光景拍攝的影片不僅敘事工整,還用唯美的景致削弱的影片本身強烈的悲劇性。離《無人知曉》 上映已經過了十年有餘,是枝裕和再次花費一年時間拍了美不勝收的《海街日記》,還融合了他最為擅長的家庭題材,奉獻出又一治癒溫暖的佳章。

《海街日記》將日式美學發揮到極致,鎌倉四季美景背後都透露出絲絲暖意。

相關焦點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鏡頭下的日式溫情
    《海街日記》相比《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多了一些故事情節:回老家參加父親葬禮的三姐妹帶回了同父異母的妹妹一起回鎌倉生活。只要有故事發生,總會是帶有改變和動蕩的。很多人把日系電影稱為「治癒系電影」,但好多電影,把電影裡的人物投射到現實中,明明也不是幸福的那些族群。
  • 《海街日記》:體會是枝裕和的治癒系主題和「物哀美學」
    於是,從此三姐妹變成了四姐妹,嶄新的故事也在海街中鋪展開來。《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呈現了日本治癒系電影的經典美學:物哀美學。是枝裕和用一如既往溫暖而細膩的筆觸,通過對生活的細節的捕捉,將四姐妹相處的日常一幀幀記錄下來。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如果你喜歡看日本的溫情電影,那一定知道是枝裕和。對於日本這位導演,他的作品總是以展現現代社會家庭中的溫馨主題為主,對他的作品大家可能更熟悉曾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不過我卻對《海街日記》情有獨鍾。《海街日記》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四個姐妹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平淡的就如同我們每天記錄的日記一般,沒有大事發現,但卻是最真實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叫《海街日記》的原因。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導演的一本少女日記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導演的一本少女日記最近有一部日本電影在中國上映了,那就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獲得了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將。趁著休息的時候,小編跟朋友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看起來十分的平淡,甚至沒有讓你能夠可以起伏,心情隨至動蕩的部分如果是喜歡那種,劇情激烈的商業電影,那麼小編就不推薦你去看小偷家族,其實看完小偷家族以後,小編想起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另一部電影,那就是海街日記。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的舊人舊事
    鎌倉小鎮海街的舊事,由自稱「舊人」的是枝裕和來拍自然再合適不過。看過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作品《海街diary》之後,是枝裕和馬上覺得自己會把這部漫畫拍成電影。吉田秋生對他只有一個要求:請拍出鎌倉的一年四季。
  • 《海街日記》:治癒系影片下日本美學的「物哀」之美
    2015年上映的治癒系影片《海街日記》,由是枝裕和導演,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同年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在豆瓣也獲得8.8的高分。但《海街日記》區別於其他治癒系電影的還有一個因素,也是是枝裕和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那就是長鏡頭之下的「物哀」之美,死亡、分離、背叛淹沒在平靜緩慢的生活中,如川端康成所說:悲與美是相通的。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於是,相較於以往諸如《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極具是枝裕和特色的家庭電影,《海街日記》向我們呈現了更寬廣、更全面的敘事視角和「生命」主題。無論是基於對原作漫畫的尊重,還是出於是枝裕和對「職人」電影的更深理解,《海街日記》中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城市」和「時間」格局。
  • 《海街日記》:平淡瑣碎的鏡頭下呈現的是愛和親情的永恆主題
    好片推介有人說「有些電影驚心動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電影,而有些電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訴你這是生活」,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就是後者。《海街日記》這部電影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正如是枝裕和的大部分作品一樣,這部電影同樣沒有商業大片那種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場面,而是透過鏡頭記錄生活中的瑣碎,來呈現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愛與親情。
  • 《海街日記》:鎌倉的沙丁魚和北海道土豆
    刷豆瓣時看到關於釀造青梅酒的帖子,許多人都提到了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於是,在今天這個倦意滿滿、昏昏沉沉的晚上,我一邊擔心自己會不會中途睡著,一邊打開532在搜索框輸入了它的名字。現在頂著快要睜不開的眼睛開始寫評論的我,就能夠證明,是枝裕和沒有讓我失望,《海街日記》大概是我最近看過的電影中最令人舒適的一部。時間有點晚,也沒什麼充裕的時間思考,所以寫得相當隨意。
  • 回家的路:從「是枝裕和熱」看日本電影的價值堅守和美學表達
    童年,家鄉和父母是一位導演的胎記,終生附體,揮之不去,從《如父如子》《步履不停》《海街日記》到《比海更深》,是枝裕和的電影是同一棵大樹樹幹上分出的不同枝杈,蔓延滋長,卻殊途同歸。是枝裕和,靜水深流。他執導的電影沒有票房奇蹟,卻始終深度存在。
  • 《海街日記》美的像少女
    《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講述的是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故事。而是枝裕和恰好擅長細膩的展現家庭之中的羈絆和重組家庭的微妙關係,鏡頭變換中流動著鎌倉的寧靜和美,也沿襲了原作的治癒和溫暖。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的賞心悅目「四美圖」
    《海街日記》作為本屆坎城開幕第一部角逐金棕櫚的競賽片今日亮相坎城。影片依然是是枝裕和最拿手的血脈與親情,一如既往的細膩溫暖,與開幕片《昂首挺胸》歇斯底裡的衝撞暴戾形成了有趣反差。  所有人都知道,是枝裕和的影片,就該是細膩溫暖的,那些到法國人手裡還不知道會被拍成怎樣矯情糾結的情感,在是枝裕和與攝影師瀧本幹也的鏡頭下,就會無端顯得清麗溫馨。
  • 《海街日記》溫馨的姐妹親情和唯美景色裡的「物哀」之美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近年來被中國觀眾逐漸熟知和喜愛,《海街日記》作為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之一,把現實的血緣親情融入到傳統的日式「物哀」的美學世界裡,在風輕雲淡的故事情節發展中,讓觀眾看到自然與生命的高度統一和融合,無形之中給人以溫馨和感動。
  • 溫暖乾淨的日系電影《海街日記》:日子緩慢,生活美好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夏日小清新影片——《海街日記》( Our little sister)。夏日必做之事,一定少不了,躺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凍大西瓜,搭配一部清涼治癒的夏日系電影。這部暖心的片子,沒什麼大喜大悲的故事情節,日本鎌倉真的很美~看的過程中,感覺時光慢了下來,《海街日記》又一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溫暖親情片,電影的畫面是乾淨的鎌倉小鎮,夏日與海風、老屋和四季。
  • 電影《海街日記》溫暖治癒,雖然劇情日常,但有酸甜苦辣
    《海街日記》大概是最適合這個春天看的電影之一了,太暖了,在複雜的家庭環境中四姐妹竟然還能成長為如此溫暖善良且有特色的女子,真不可思議。但這個故事本不是沉悶和悲傷的,所有的畫面都是美好的,景色清新迷人,畫面色彩淡雅自然,人物有歡樂有情緒,都能伴著這海浪拍打的聲音,山間飛舞的落葉,路邊鬱鬱蔥蔥的樹木,日式老屋和種著果樹的後院一起,四季更迭,全都組成了生活。讓人感覺儘管劇情日常但又甜辣有時酸澀有時,都會似那自家釀的梅子酒,喝完就放開了。
  • 《海街日記》:一部「旅遊宣傳大片」,卻治癒了你我心底的情傷
    2015年,是枝裕和導演的治癒影片《海街日記》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這部影片已成為治癒系電影的代表之作,影片中四姐妹青春洋溢的面孔與悲傷難過的劇情相互交映,當觀眾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嘆息時,卻在不知不覺感受到了溫情。看完影片,心中留下的是對生活的美好情愫,對未來的憧憬和勇敢活下去的信心,這就是這部影片的魅力。
  • 《海街日記》坎城首映記者會 德納芙怒贊超感動
    《海街日記》坎城首映記者會 德納芙怒贊超感動 時間:2015.05.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夏澤
  • 《海街日記》:淡醃菜、老屋與青梅酒
    《海街日記》大概是我看過的最治癒的一部電影了。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彌合與守護的故事。正如臺詞所說,海街的老屋是一座女生公寓,幸子是最大的那個,作為大姐扛起了母親的重擔,佳乃是二姐,傻傻的千佳是三姐,小鈴是她們同父異母的妹妹,中途加入,最受寵愛,是女生宿舍裡最小的那個。
  • 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的喜劇  《海街日記》Umimachi Diary  賣點:溫情大導的喜劇一面  導演: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  編劇: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主演:綾瀨遙Haruka Ayase  長澤雅美Masami Nagasawa  夏帆Kaho
  • 在《海街日記》裡,我看到了人生很值得
    最近天氣開始熱了起來,於是我又把《海街日記》找出來看了一遍,好吧,其實這部會常常復刷。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褒貶不一,先說我的觀點,我是很喜歡的。有網友評論,不管是對比04年發人深省的《無人知曉》,還是前兩年引起大量討論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怎麼看都是一部很平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