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中國面積最大的《狩獵圖》,藏在這座古墓裡!

2021-02-28 玉蘭旅行

先把手機橫過來看張圖!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蘭村鄉下社村。山野小路兩邊,寒冬裡光禿禿的酸棗樹枝,全身挺立著幾公分的粗直長刺,劍拔弩張地對著探路者。這野生酸棗偏愛生長的瘠薄荒山,是忻州北朝九原崗古墓群的所在地。

目光躍過槐樹叢,才能看到北端的盡頭有一個高起的巨大土堆。這座覆鬥形的封土堆,平面呈邊長大約10米的正方形。

與隱於現代人腳下的陵墓不同,這座古墓自從墓室建成後,由墓室裡挖出來的土堆成的封土堆,就像金字塔一樣,歷來凸起於地表,昭示著地底下另外的一個世界。

只是人們一直不知道古墓所屬的具體朝代。

2013年九原崗北朝墓葬封土堆近景

2013年春天,山西大學考古系的一名研究生奉命在忻州市南郊九原崗北朝墓群做實地調查。

他圍著這些古墓群轉來轉去,一邊觀察一邊做著詳細記錄,生怕遺漏了什麼。突然,在他面前的墓葬西側,一個盜洞引入眼帘,勘查之後,他發現盜洞還有很多。

這座集合了6座封土堆的北朝墓葬群幾乎個個都存在盜洞,場景令人觸目驚心,隨即,他將墓葬被盜的情況向山西省文物局做了詳細匯報。

2013年6月開始,山西省文物局組織聯合考古隊,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考古學家初步推斷:這座墓室,屬於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公元534-550年)至北齊(公元550-577年)早期。

這是一座磚砌單室墓,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組成——

封土堆底下的墓室坐北朝南,穹隆頂高約8.8米;墓室平面近似弧邊方形,長、寬約5.8米;墓室四壁牆體高度2米,呈弧形,自下向上逐漸內收,這裡存放了墓主人的棺槨。

墓室往南,有一條甬道,高約3.3米,為拱形券頂;長約3米,寬約1.9米,平面呈長方形。

甬道再往南,是墓道的長度,約30.3米;墓道北側深6.55米。墓道兩壁布滿壁畫,內容各分四層,上寬下窄,呈階梯狀收縮,每層內收約0.25米,平面呈長方形。

九原崗墓室三維模型圖

2013年,當九原崗古墓呈現在考古學家面前時,墓室幾乎已經被盜墓者洗劫一空:墓誌不存、棺槨不存、陪葬品基本不存。因此,墓葬主人的身份至今不能確認。

不過隨著考古學家的清理與研究,越來越多的線索,可以幫助一千多年以後的現代人,從不同的角度一點點勾勒千百年前的墓主人的形象。

最大的一座封土堆,邊長大約有80米

1500年前,公元6世紀:此時歐洲正處於最黑暗的中世紀時代;而中國,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融合時期。

豐富多彩的新元素,濃縮在九原崗這座古墓的壁畫中。墓葬的東、西兩壁,分別有四層壁畫——從上到下為《升天圖》、《狩獵圖》、《將領圖》和《儀衛圖》。

先單說說《升天圖》。九原崗壁畫墓的發掘者之一、考古學家渠傳福教授告訴我,這是北朝墓葬壁畫中發現的唯一有完整的敘事結構、有一整套儀程的升天系統。

下面這張圖請把手機橫過來看哦。

九原崗墓葬壁畫墓道東壁局部

和古埃及人一樣,「事死如生」,也是整個中國古代的埋葬制度、喪葬文化裡一以貫之的原則。

秦漢時,道教很流行(當時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人對生死的概念主要源於道教思想。「秦始皇多次東巡,比較著名的就是派徐福帶領五百童子往東海尋找蓬萊島,希望長生不死。」

「現在看來,九原崗北朝大墓壁畫應該是由一個團隊的不同畫師共同完成的。」渠傳福說,《升天圖》是其中繪畫水平最高的一部分,有50多個各色神怪,被認為是東魏北齊繪畫美術的巔峰之作。

所有的造型,都是一稿定樣、一氣呵成。要知道,16世紀初,當米開朗基羅繪製享譽世界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時,他在牆壁上是打底稿的。但是早於米開朗基羅1000年的中國北朝藝術家,他們在繪製九原崗墓葬壁畫時,是直接上手的。

魏晉時期的北朝,射獵之風極為流行,場面也往往較為宏大,是當時貴族們遊樂的「重頭戲」之一,其引弓搭箭的水準可以說不低於漢代的剽悍。

騎在快馬上,在動物間飛奔,或者是直接騎馬手持長矛刺殺獵物,是當時的主要狩獵方式。

北朝兵俑

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歷史信息的呢?

因為忻州九原崗的北朝壁畫《狩獵圖》的出土。

這幅僅有70平米的壁畫實在不簡單。

原來,以往出土的文物中也不是沒有漁獵、狩獵的場景,可惜規模都往往較小,年代也算不得太早;而忻州九原崗出土的北朝作品,近70平米的面積,卻是國內現存面積最大的墓葬類狩獵圖壁畫。

這幅《狩獵圖》還是由墓道的東、西兩壁共同組成;西壁的長度約為20米,最寬處是1.5米,畫面上一共描繪了六組,共計18個人物;東壁長20米,最寬處1.35米,共有七組共計19個人物。

西壁壁畫

畫面場景是馬匹貿易圖和狩獵圖兩類,大體上屬於狩獵場景,這方面內容也較為出彩。

在西壁上向外看,高低起伏的山林、山丘中還有幾組正在狩獵的人,兩個騎馬的人一個手持著弓箭和長矛正在追逐奔鹿;而另一人頭戴寬沿鬥笠的人,看起來似乎是這群人的首領,張弓搭箭,正在朝一直猛撲的鹿射去。

射獵圖

在他後面,有一人在腋下居然還夾著一桿旗幟,估計是號令官,傳達將令的「司號員」角色。繼續向前看,在山林間隙中,兩人正在合作獵殺一條猛虎。

射獵圖

前面的手持彎弓,回身速射向一隻正撲向馬尾巴的老虎,虎後面的那位武士,手持著長矛趕上來刺殺,「一前一後 弓矛交加」正是典型的北朝狩獵場景的畫法。

獵虎圖

隨著畫面延伸,前面還有四個騎士在追殺大批動物,有的小耳朵胖身材,怎麼看怎麼像山裡面的超大型變異老鼠,這早已滅絕的動物又到底是什麼呢?實在令人費解。

東壁這邊呢?

我們可以看到,由墓道出口位置,首先作者繪製了一些土丘和山石、樹木,在這些背景下分布著動物。

東壁整幅壁畫

再往後,兩座山川之間,一共有三組人物,第一組就是馬匹貿易圖,四人圍繞著一匹馬做交談的樣子,其中還有一位是高眉深目的胡人,幕後面有一個肩部挎著小包袱女扮男裝的年輕女子。

東壁《狩獵圖》的重點部分是一幅《獵熊圖》。

獵熊圖

在畫面上,一片空地之中,三名正在徒步的武士圍著一頭翻倒在地的黑熊,其中的兩個高舉著長矛,一人手握長刀,正在合圍砍殺。在他們後面是一群正在驅趕動物和前後夾擊一直上身直立的黑熊的武士。

其實,在西壁的第三層壁畫上還有一幅《放鷹逐兔圖》,也應該歸類到狩獵圖中來,一位身穿紅袍的年輕男子身跨黃驃馬,在他前方就是那隻自己放出的黃鷹,已經捕獲了地面的兔子,似乎回頭正在瞪著主人來取獵物。

讓我們聚焦在墓室東、西壁北側的一個升天世界局部。光線亮起來,形態之精準,線條之瀟灑,叫人感到這種美是會呼吸的,此刻這1500年前的這些魂魄忽然復活了!

各色神仙、怪獸,正是輔佐墓主人永生的升天天團成員,它們屬於幾種不同類型。

2013年,當神怪們「撲面而來「的時候,作為九原崗北朝大墓的發掘者之一,渠傳福還沒有馬上意識到,在《升天圖》裡,成批量地出現了明確屬於《山海經》的神怪圖像,它們是中國人歷來熟悉的風伯,疆良,駁,雨師,畢方,雷公……


「九原崗大墓《升天圖》裡有一批神怪圖像,是目前所見與《山海經》圖形關係最密切和最成系統的考古材料。關於《山海經》的秘密,或許由此打開了一扇新的探秘之門。」

你看,東壁北邊出土了一位像超人一樣紅色底褲外穿的神人,他長發後飄,右手攥一口袋,大步流星。

《山海經·大荒北經》說:「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這位正是提著一袋子風,準備施法的風伯了。

風伯

根據資料,善於奔走開道的『風伯』(亦稱飛廉)到南北朝時,已成為中國神話的主要神祇(qí)之一。

趕快轉身看西壁同樣的位置——

雨師

一條獸身蛇尾的怪龍,額頭有一角,鼻頭又生一角;口銜瑞草,臀有火焰寶珠。龍背上蹲踞的一位赤身鬼面神人,雙手捧一水瓶於龍首之上,他正是風伯的搭檔——雨師。兩位仙人都在朝著一個方向狂奔,應該是要合力操控宇宙去了。

另外一個陣營的形象,非常異域。

來看東壁上的這頭畏獸:人形獸頭,獠牙,(火)焰肩,腿膝蓋後側生羽毛,腹部袒露,主要是肚臍眼,小臂、小腿裸露。

東壁壁畫上的畏獸

這些形象,還在影響著本地郎。有一個證據是壁畫上的雷公。

雷公

這些熠熠生輝的神怪各司其職,都是幫忙升天的。那麼飛了半天,被保駕護航的升天的主角呢?

一位在東邊,鹿頭獨角馬蹄鳳尾的飛龍上,仙人騎於龍背,衣帶飄舉,神態安詳。乘龍仙人,被認為有可能是墓主人的化身。對面,西壁同樣的位置,與這位乘龍仙人位置完全對應的,是一位乘天鵝的女仙人,「她有可能是墓主夫人。」

這些仙人、怪獸、畏獸,具備各種本領和特別的功能,北朝時期,外來的畏獸又被收編到升天隊伍裡,在其中擔任特定的職責。

至於畫家的繪畫邏輯是怎樣的,各位神仙都是以什麼樣的規則進入,對於1500年後的人們來講,仍然還是等待探索的奧秘。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巨製》,霍寶強

《爾朱榮或爾朱兆?從看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主》,徐錦順

《1500年前的秘密,藏在這座古墓裡,今天是它展覽的最後一天》,錢江晚報
《九原崗:盜墓賊百密一疏,自以為拿走了值錢寶貝,外行根本看不懂》,亦文亦物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裡早已佚失的圖像 都能在這座北朝古墓中看到
    圖片由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數位化團隊提供2019年末,一座1500年前、中國北朝時期的古墓,把幾個時空節點連接了起來:2019年9月起,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漢唐奇蹟之北朝記憶」展,首次展示了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葬局部壁畫的高保真原大數位化成果。這場展覽,將在2019年12月31日結束。
  • 面積1500餘畝,陝西這所高校發現600多座古墓
    近日,廣州一中學發現125座古墓衝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熱議。在西安上學的網友卻一點都不感覺稀奇。因為在西安很多高校裡都有古代的墳墓,學校沒有個古墓,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西安上學。而在各個高校中,要論古墓數量之多,古墓分布之密集,西安郵電大學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 探秘中國最大古墓群(圖)
    探秘中國最大古墓群(圖) 據考證,劉備兒子「阿鬥」劉禪的墓就在這幾座大漢皇帝陵東南幾裡地外。蜀國滅亡後,劉禪被押解到了西晉的首都洛陽,封為安樂公,軟禁在阿鬥小城。公元271年,劉禪死後葬在孟津平樂鎮翟泉村東。據說,劉禪墓冢在20世紀60年代還有7米高、直徑15米。後來農民澆地,墓室坍塌,今已夷為平地。  邙山上埋葬的另一個亡國之君,是才華橫溢的南唐後主李煜。
  • 韓國古墓中發現1500年前的天文圖?這3件中國天文圖比得過嗎
    據報導韓國文物部門在韓國慶尚南道鹹安郡的末伊山古墳群中一座伽倻時代的古墓裡,發現了大約1500年前的星座圖。韓媒據此就說,這是首次在伽倻時代的古墓裡發現星座圖,墓主極有可能是伽倻王。據韓媒報導,韓國已經開始了對末伊山古墳群的申遺工作。
  • 藏在肇慶市中心的這座古墓,原來大有來頭
    資料圖在當時的市文化局、市博物館配合下,考古隊2004年11月28日正式對墓地進行發掘,面積達到3900平方米,共清理出漢墓3座、東晉墓1座、南朝墓6座、唐墓1座、宋墓1座,清理出宋灰坑2處、水井3口,出土陶、瓷、滑石、銀、銅、鐵、瑪瑙等不同質地的文物300多件(套)。
  • 廣州鬧市區藏千年古墓,主人正是來自《鬼吹燈》裡的南越王國
    原古墓1983年被發掘,墓主人為趙佗之孫、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是嶺南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漢代彩繪石室墓墓後部(北部)為主棺室、東側室、西側室和後藏室,是墓主人房間、妃妾房間、僕役房間和儲物室。整座大墓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出土文物1萬多件,在主體陳列樓可以觀賞這些出圖的珍貴文物
  • 青海的這座古墓,是「九層妖塔」的原型,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誰
    「九層妖塔」的原型就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察汗烏蘇鎮熱水鄉,在這片面積不大的區域內,密密麻麻的分布著大大小小400多個墓穴。因其地處熱水鄉,因此這座古墓群又被稱作「熱水古墓」。這些墓群中,最大的一座古墓,就是「血渭一號大墓」。它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高度達到了33米。從遠處看,它就像一個大大的「金」字,因此又被稱為「東方金字塔」,它就是「九層妖塔」的原型。
  • 這座漢代古墓 藏著兩個世界第一
    他再次將手伸進洞裡,又摸到了一堆竹簡和幾塊刻有圖形的木板。放馬灘發現古墓,有文物!這個消息很快上報甘肅省文化廳。甘肅省考古專家火速趕往放馬灘,進行考古發掘。這一發掘不得了,放馬灘發現秦漢古墓上百座,最後專家們清理了14座。1986年6月,紙質地圖發現於5號墓地,出土時置於死者胸部,因受潮圖呈碎塊,無法復原。
  • 青海的這座古墓,是「九層妖塔」的原型,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誰
    「九層妖塔」的原型就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察汗烏蘇鎮熱水鄉,在這片面積不大的區域內,密密麻麻的分布著大大小小400多個墓穴。因其地處熱水鄉,因此這座古墓群又被稱作「熱水古墓」。這些墓群中,最大的一座古墓,就是「血渭一號大墓」。它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高度達到了33米。從遠處看,它就像一個大大的「金」字,因此又被稱為「東方金字塔」,它就是「九層妖塔」的原型。
  • 重慶忠縣考古發現27座古墓 發掘面積1600平方米
    重慶忠縣考古發現27座古墓發掘面積1600平方米 (1/8) "← →"翻頁
  • 開門見墓,這座縣城博物館建在千年古墓上!
    在中國,從私人到國家級的博物館,數量可謂成千上萬,大名鼎鼎的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等等,但有這麼一座縣級博物館,鮮為人知,也沒什麼知名的藏品,不過在這座博物館裡不僅有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整個博物館辦公樓圍住古墓,任何辦公室開門便可見墓,這在國內也是獨一無二的奇特。
  • 開門見墓,這座縣城博物館建在千年古墓上
    在中國,從私人到國家級的博物館,數量可謂成千上萬,大名鼎鼎的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等等,但有這麼一座縣級博物館,鮮為人知,也沒什麼知名的藏品,不過在這座博物館裡不僅有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整個博物館辦公樓圍住古墓,任何辦公室開門便可見墓,這在國內也是獨一無二的奇特。
  • 中國最大的古墓,考古家挖了10年,出土了186具少女
    說到中國最大的古墓,大家肯定會說是秦始皇陵,畢竟這個陵墓僅佔地就有8平方公裡。
  • 廣州增城驚現25座古墓 穿越三千年
    原標題:廣州增城驚現25座古墓 穿越三千年   廣州考古專家根據國家文物保護法規,配合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工程建設,於2016年9月上旬進駐現場,此次考古工作共計完成勘探面積66000平方米,考古勘探、發掘工作至昨天,發掘工作仍在進行。考古學家介紹,考慮到本次發掘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並不足以需要對現場進行保護研究,他們會將現場文物帶回研究,計劃在本月內將現場交給施工方,繼續進行正常工程建設。
  • 這座古墓被用炸藥盜挖7次,卻從未受損!出土文物價更是值8個億
    在2005年,湖北挖掘出了一座明代大墓,這座古墓也可以說是中國最「幸運」的古墓。為什麼說它「幸運」呢?因為這座古墓被用炸藥盜挖過7次,卻從未受損!那這座古墓的墓主人便是朱元璋的第23子,也就是郢靖王朱棟。
  • 福州唐代古墓出土文物曝光 圖揭中國十大神秘古墓(組圖)
    原標題:福州唐代古墓出土文物曝光 圖揭中國十大神秘古墓(組圖) 福州唐代古墓出土文物曝光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1月12日電 (陳苑)近日,福建福州一居民小區在對舊房進行加裝電梯時發現一座唐代古墓,據相關人士介紹,經過初步考證,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中期以前的古墓
  • 博物 | 中國高校「古墓派」:西安的大學沒兩座古墓都不好意思見人
    近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園內一建築工地裡發現了一座古墓,雖然這座古墓除了磚頭,還沒有出土任何有價值的文物,但學生們還是表示很激動!因此有人說:「在西安,要是學校沒一兩座古墓,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西安的大學!」到底有多少?替你來數數。雖說西安高校古墓協會會員眾多,但是要說哪家古墓數量最多,古墓分布最密集,這第一把交椅,西安郵電大學絕對是當之無愧!
  • 義大利古墓發現盞「神燈」,亮了1500年從未滅過,專家也難以解釋
    燈神自然不可能出現在世界上,但是神燈卻有可能,在義大利的一次古墓考古中,專家們竟然發現了一盞亮了千年的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而在義大利的這座古墓中,這盞燈竟然亮了1500年。
  • 考古學家將運用現代技術破解中國最大古墓群之謎
    東方網6月27日消息:記者近日從河南洛陽市文物局獲悉,在中國古墓最集中的地區——洛陽邙山古墓群,考古工作者將綜合運用傳統和最新的現代技術,對其進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考古調查與勘測,以廓清古墓群的「真面目」。國家文物局日前批准了由洛陽市文物部門制訂的《邙山陵墓群考古調查與勘測工作方案》。
  • 青海的這座古墓,「九層妖塔」的原型,第三層以下至今沒有發掘
    確實有這樣的事,「九層瑤塔」的原型就在青海省都蘭縣茶韓牛素珍溫水鄉,這個面積不大的區域內分布著大大小小的400多個墓穴,因為那片土地位於熱水的地方,所以這座古墓郡又稱「熱水古墓」。多蘭的熱水古墓地位於蔡達武盆地東南部的青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多蘭縣,歷史上土谷魂高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遺蹟.在這四周2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發現了至少有1500年歷史的千餘座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