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的演講中,曾說人類正從IT時代向DT時代過渡,今天騰訊雲+峰會上,另一個小馬哥,騰訊總裁兼CEO馬化騰說企業正在從觸網向觸雲轉變。
馬化騰說,網際網路+的第一要素就是雲!觸網和觸雲有很大的區別,過去是用網,現在是許多企業已經融入到網際網路中,比如許多新生態的企業就是從IT開始。
在世界範圍內,最早投身於雲計算產業的是亞馬遜,從近兩年開始,營收成倍增長,其它企業在豔羨的同時,也紛紛投身雲計算。
騰訊云為什麼2013年才推出?
騰訊雲正式對外開放大約是在2013年底,這在時間上並不算優勢,國際上微軟、IBM、谷歌等雲計算早已崛起,國內也有阿里雲、青雲等。不過,騰訊雲副總裁劉克鴻在2015年底曾表示,「騰訊公司17年來的技術積累都是在做雲計算的東西。無論是手Q還是微信,其技術支撐都是雲計算平臺。現在是把17年來的技術積累拿了出來,從原來自己用變成給外部用,這就是騰訊雲計算的定位。」
今天,馬化騰也強調了為什麼要做云:
1.騰訊並不是現在才做雲的,5年前就提出了開放戰略,1年多前提倡網際網路+,過去只是將帳戶體系、用戶關係鏈、支付能力開放給合作夥伴,現在只是將它們開放給更多的用戶。
2.雲也是一種分享經濟,把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個人擁有的生產力能夠放到雲端,給需要這個能力的人共享;社會分工的精細化,每個企業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未來的趨勢是在往生態化走,每個企業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可以通過與其它企業進行上下遊的合作。
社會化分工和雲的使用的案例:騰訊發財團日前用了86億美金收購了芬蘭的手機遊戲公司Supercell 84%的股份,這家企業只有180多人,但是它的估值卻超過100億美金,20多億美金的收入,接近10億美金的利潤。
3.未來大部分的科技創新都會用雲的方式來體現。不管地理位置信息LBS、安全、人工智慧、物聯網,甚至未來的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等,它的終端一定要靠強大的雲端來支撐。
其實,結合看本次大會馬化騰以及之前騰訊雲方面負責人的講話,無非是想強調兩點:1.騰訊不是2013年底才開始做雲,早就做了,最近兩年才對外開放而已;2.騰訊將對雲計算領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有什麼優勢?
其實騰訊雲與阿里雲都有著先天優勢,依託龐大的商業體系,就算不開放,光自有平臺在做就已經有很大的用戶量,可以監測產品的質量,及時推出產品。當騰訊、阿里自己用著沒問題的時候,對外開放,考驗的是技術架構的支持,如何將一定體量的產品,給更大體量的用戶使用,是雲計算產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騰訊除了有微信、QQ等用戶之外,還有投資以及自己做的直播、遊戲、教育等產品,都是使用騰訊雲業務,為騰訊雲帶來直接的用戶。
安全性問題,一直是用戶比較關心的問題,因為企業將所有數據傳到雲計算平臺上,嚴重涉及企業的機密信息。許多企業,因為安全問題,而拒絕用雲計算產品,寧願自己搭建伺服器。在安全方面,騰訊雲採用了統一的數據管控,把每一個用戶的信用長期記錄下來,把安全防護產品和能力開放給合作夥伴,以保證企業的數據安全。
聽說,阿里雲已經成為全球第三,且最新估值高達390億美元
雖然騰訊有微信、QQ等掌握了國內巨大的流量入口,但是畢竟騰訊雲一直做得都是在做自家內部的事情,相比國內另一個強勁的對手阿里雲,從2009年就已經推出,迄今為止已有7年時間,無論從穩定性、技術以及運營經驗方面來看,似乎都比騰訊更高了一籌。
日前,阿里集團旗下的阿里雲業務,被國際知名投行進行了單獨估值,其最新估值已高達3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00億元。而截至7月1日,阿里集團的市值約為2028億美元,換言之,阿里雲,在不計阿里雲的溢價變動情況下,阿里雲的估值已佔阿里集f團的20%。
分析報告預計,阿里雲在未來三年將保持89%以上的複合年增長率,2020財年營收達到580億元人民幣,到2022財年營收達到1200億人民幣(約185億美元),由此與亞馬遜的收入差距由5年縮短至3.5年。
此外,德意志銀行4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中國的雲計算市場中,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佔主導地位的玩家。阿里雲2015年第四季度的營收約1.28億美元,年度淨收入預估高於Google Cloud Platform,達到全球第二名微軟Azure體量的1/3 。
更早之前,1月28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雲第四季度營收8.1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6%,連續三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阿里雲高速的增長,以及與國際雲計算巨頭亞馬遜差距的縮小,都意味著阿里雲業務的穩步增長,此時騰訊雲的地位則顯得越來越焦灼。雖然手握微信、手機QQ等優質資源,畢竟還是比阿里晚了一步,打造差異化、提升品質、獲得更多用戶成為騰訊雲目前的當務之急。
騰訊副總裁湯道生將雲計算的關鍵總結為四點:穩定、安全、響應速度以及研發速度,騰訊雲在這四點上做的如何?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除了同業的競爭激烈,其實騰訊雲還面臨另一個危機,這也是雲計算產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據了解,通用電氣公司正在開發Predix混合雲平臺,加碼雲計算。其實,除了通用還有許多大型廠商,像SAP、西門子等,都在試圖轉移他們在AWS以及微軟雲上面的服務,原因是覺得亞馬遜AWS業務不安全且過於依賴雲計算服務商。當這些大企業紛紛搭建自己的雲計算平臺時,雲計算的市場份額將會大大縮減。到時候,這些雲計算服務商還有多大的升值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