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區已有3400家工業企業陸續復工復產

2020-12-24 中國江蘇網

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和態勢,常州高新區(新北區)按照「精準、可控、有序」的原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截至24日12時,全區共有3400家工業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已復工1184家,復工率達99%,11家上市企業和42家新三板企業已全面復工。

每日「三跑」,跑出復工加速度

在解決了原材料短缺、防護服緊缺等問題後,位於龍虎塘街道的森薩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近日實現復工復產。公司高級運營總監韓賢雲表示,雖然在復工準備期間遇到了很多挑戰,但有了區和街道的幫助,目前生產還是在穩步有序進行。

「針對企業提交的復工申請材料,我們要求第一時間反饋,當天給出審核意見。一系列個性或共性問題,我們也是一對一請駐廠監督指導員做好跟進和服務協調的工作。」龍虎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張沁怡介紹。

從某種程度上說,誰能在有效風險管控中率先實現穩定復工復產,誰就能在完成今年目標任務上佔得先機。高新區建立了區監督指導、鎮專班推進、網格員駐廠三級監督指導體系,全面指導全區企業防控疫情,組織有序復工,從復工前的宣傳指導、現場審核,到復工後的回頭檢查、後續監管,開展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同時壓實屬地責任,落實企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個主體責任,在「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四到位」的基礎上,守牢安全、環保底線。

在積極落實「助企復工八條舉措」的基礎上,高新區建立每日「三跑」工作機制, 即:「跑基層」,對基層、企業開展專題培訓、業務指導,確保重點企業逐一培訓,企業復工逐一現場審核;「跑企業」,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裡」,上門輔導「四到位」具體措施,助力企業復工條件達標,快速復工復產;「跑協調」,通過「每日例會」和「一企一策」制度分別從面到點上,精準解決企業復工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和個案困難,協調解決企業在物資保障、交通運輸、返常通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通過「三跑」,高新區跑出了企業復工的加速度:1184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復工,復工率達99%;367家銷售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已復工,復工率達99.5%;439家稅收3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復工率達99.5%,其中151家稅收1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復工率達99.3%。

下一步,全區將堅持標準,嚴格監管,有序推動中小微工業企業迅速復工復產,企業可掃描下方二維碼實行在線審報,在收到「信息提交已成功」的回覆後即可復工。

暖心舉措,助力企業早達產

隨著企業的復工復產,疫情期間企業高管返回常州,一時面臨住宿難、租房難的問題怎麼辦?濱開區(春江鎮)迅速準備了100套設施齊全、拎包即住的人才公寓,免費提供給企業高管使用。

薛家鎮圍繞加快企業復工審查、加快外地人員返常等方面出臺了八項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發出了一封致全國求職者的公開信,並聯合各大院校、人社部門和企業啟動「千企萬人」線上招聘會。同時,薛家鎮還為企業員工開闢了綠色通道,讓他們能夠儘快進入常州。到達常州後,員工如果入住政府指定酒店可以享受50%的優惠,企業包車接送員工也有相應的補貼。

為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產業園優勢,幫助更多企業解決招工難題,緩解疫情形勢下企業復工復產中出現的用工荒問題。新橋鎮對區人力資源產業園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行集中復工審批。經過一天的緊張工作,5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上午順利通過審核,另外3家服務機構經過現場整改,在下午也通過了覆審。

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聯繫幫扶新陽科技、特雷克斯,管委會主任、區長喬俊傑聯繫幫扶森薩塔、聯影醫療……區領導帶頭,每人聯繫幫扶2家職工數量較多的復工工業企業,督促指導企業復工復產,了解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推動企業加快釋放產能,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越是關鍵時候,越要體現「店小二」服務水平。下一步,全區將不折不扣落實惠企政策,發揮好金融「輸血供養」作用,加快落實稅收減免事項,著力做好援企穩崗工作,採取「點對點」上門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協調解決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物資保障、交通運輸、人員返崗等方面的具體困難,確保企業儘快全面達產。

前置輔導,助力項目早啟動

「您好,請問是瑞泰光學攝像頭模組項目的陳總嗎?這裡是常州高新區經發局企業投資服務中心,今天打電話是想告訴您,疫情防控期間項目相關手續可以通過網上在線辦理和電話諮詢,我稍後把詳細內容發到您手機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高新區重大項目年後開工的正常步調。為降低疫情對重大項目推進進程的影響,提升復工後項目推進效率,高新區項目推進的「店小二」們對54個市級以上重大項目全面「一對一」前置輔導,溫馨提醒,堅定企業信心,預計一季度,將有51個項目實現復工或開工,開復工率達95%。

同時構建全流程網辦、線上溝通、報建員代辦的重大項目「不見面」服務環,通過「江蘇政務服務網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綜合服務旗艦店」「江蘇政務服務」APP等在線渠道開展投資項目備案等業務辦理;對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環評方案、施工圖和消防設計審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申領、施工許可證申領等事項,鼓勵通過電話等形式與職能部門進行「不見面」諮詢辦理。全區項目報建員對區級以上重點項目在手續辦理、開工建設等環節存在問題及服務需求提供全程代辦,做好臨時用電、用水等開工前準備工作的銜接保障。

21日是春節後高新區審批允許建築工地復工的首日,一大早,合全藥業就拿到了高新區首張工地復工備案意見書。為了讓企業趕上復工首班車,濱開區成立工作專班,針對重點基礎建設工程、重點項目在建工地、港口碼頭在建工程和重點民生在建項目提供專項服務,多措並舉降低疫情影響,穩妥有序推進建築工地復工,有效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高新區牢牢扭住重大項目這個牛鼻子,在復工申請、用工保障、防疫物資安排、要素供給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把重大項目「壓艙石」作用發揮好。目前,華威模具、巴奧米特等設備安裝調試或實施技術改造項目,因不涉及土建工程,已隨企業復產而陸續開展。以合全藥業、星宇車燈、光固化等為代表的市以上重大項目,項目及項目現場管理人員正陸續返常到崗,圍繞「安全檢查到位、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五個到位」要求正在抓緊開展建築工地復工準備工作。預計到2月底,省重大產業項目可全部復工,市重點在庫項目25家復工。

(馬一軍 麗鷹)

相關焦點

  • 德興市部分工業企業陸續復工復產
    今年以來,企業生產因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受到了影響。如何在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保障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德興市提前謀劃布局,堅持一手抓落實疫情防疫防控,一手抓統籌經濟發展布局,主動為復工復產企業解決原材料供應、要素保障等實際問題,保障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
  • 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兩不誤 寶雞高新區112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企業復工生產現場。西部網寶雞訊(記者 魯鵬飛通訊員 徐小紅)記者從寶雞市高新區了解到,截止目前,寶雞高新區已有112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生產,復工率達到61%,復工到崗16964人。企業復工生產現場。當前,疫情防控已由春節休假轉入節後企業單位陸續返崗復工的新階段。寶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按照省上《關於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落實疫情防控責任措施的通知》中的「8個嚴格落實」和寶雞市關於復工復產的「10條政策」,及時下發《進一步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分層夯實企業主體責任、職能部門行業監管責任、各鎮屬地管理責任,確保企業復工有人管、管到底。
  • 常州高新區8家企業位列常州畝均產出20強
    今年的表彰和以往相比,聚焦重大項目,強調提質增效,堅持集約發展,助推轉型升級,特地增加了企業工業效益表彰環節。     高新區堅持資源集約節約發展,有常州聚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費諾汽車連接系統(常州)有限公司、森薩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鈷領(常州)刀具有限公司、常州常榮電器有限公司、麥格納動力總成(常州)有限公司、萊尼電氣線纜(常州)有限公司、特雷克斯(常州)機械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位列常州畝均稅收20強,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數量位列常州各區市之首。
  • 清鎮市紅楓湖鎮:已有12家企業陸續實現復工復產
    防疫措施到位,確保安全復工復產。開工前,紅楓湖鎮聯合長津公司對就近招聘的60餘名村民進行逐一排查14天內活動軌跡,調查是否密切接觸武漢及其他重大疫區人員,嚴格執行上下班測量體溫制度,堅決防止村民「帶病上崗」。
  • 柳州企業分批逐步復工復產
    早在2月3日,位於柳州市新興工業園區的廣西康明斯工業動力有限公司,就向柳江區工信局提出申請,決定於2月6日正式開工生產。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柳州工業企業分批逐步恢復生產。柳州市工信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全市94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43家復工復產,復工率為36.4%,復工人數7.1萬人。
  • 南寧市約75%的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部署,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工作,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各司其職、精準服務,市工信局等相關部門抓好落實,通過強化扶持、優化服務、加強保障等方式,統籌兼顧、創造條件,讓工業企業吃下「定心丸」,為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目前,全市已經有約75%的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 常州高新區: 數字經濟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斌介紹,近年來,常州高新區積極順應發展大勢,搶抓新基建機遇,在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等領域,重點布局實施了一批優質重點項目,在全市起好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主力軍引領作用。
  • 加快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高地 高新區已有146家省星級上雲企業
    蘇報訊(駐高新區首席記者 周建越)近日,江蘇省「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基地名單公布,全省共有10家入圍,蘇州高新區榜上有名。據了解,該省級基地重在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和應用,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樣板區。近年來,蘇州高新區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生態。
  • 貴陽高新區:前四月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增加值企業同比增長14.1%
    據統計,1—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了10.79億元,同比增長14.1%,成績令人欣喜。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貴陽高新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這些企業的運行情況如何,事關全區工業經濟能否順利完成今年發展目標任務。
  • 大慶市重點工業企業陸續「重啟」
    在充分肯定大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後,他還要求堅持一手抓防疫不鬆勁、一手抓發展不動搖,嚴格落實企業防控主體責任,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防控屬地責任,保障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盡最大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
  • 全球水泵龍頭威樂落子常州高新區
    威樂(中國)水泵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塗利民介紹,歷經140多年的發展,威樂已在全球擁有60多家子公司,年產水泵1000多萬臺,產品被廣泛用於全球各地的地標性建築。威樂常州高新區項目將集聚研發、生產、配送等多個功能,使用最先進生產設施,運用威樂德國總部新落成的超現代化智能工廠的運營方式與數位化標準流程,將以「工業4.0」的標準,建設成為一座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工廠。
  • 從田園郊區到展翅騰飛的「金北翼」 常州高新區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和世界級企業掰手腕,讓「黑色黃金」自主可控。中簡科技融入常州高新區創新高地10年,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難「創新孤島」,成長為我國高性能碳纖維行業領軍企業,開啟T700級高性能碳纖維全面國產化進程。    今年7月,常州高新區請來專家,圍繞全區高質量發展戰略思考和產業高地、高鐵新城、科創中心、樞紐經濟、特色金融、綠色家園六個課題開展深入探討。
  • 常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不走尋常路
    如何培苗育林,實現一家企業轉型成一個孵化器,一個創新中心帶動一個生態圈?12月3日,在以「軟體賦能時代,數字創領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常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與合作推進大會上,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軟體產業頭部企業領軍人物等齊聚常州高新區,共同探討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命題。
  • 常州高新區中瑞產業合作園被省委書記寄予厚望
    截至 2019 年底,常州國家高新區擁有美德樂、梅特勒託利多稱重衡器、立達紡織、奇華頓香精香料、福派博克高分子、阿奇夏米爾工具機、瑞族家用電器等15家知名瑞士企業,投資總額近6億美元。    為了落實中瑞兩國政府提出的這一倡議,常州國家高新區積極響應,並於2017年初率先提出以常州高新區為主體,創建中瑞產業合作園區的設想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7年9月28日,常州市政府與工信部國際經濟合作中心共同舉辦了「中瑞(常州)產業合作園區」啟動儀式。
  • 觀山湖區已有17家工業企業、3個工業項目完成復工!
    觀山湖區已有17家工業企業、3個工業項目完成復工!2月18日,在觀山湖區吉利汽車貴陽製造基地,該基地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李亞向記者介紹了基地目前復工復產情況,「我們每天都會對基地進行兩次環境衛生消殺,同時進出基地的員工都要進行體溫測量、消毒並登記在冊。」
  • 常州國家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地圖發布
    近年來,常州高新區圍繞生命健康產業,堅持不懈抓項目、強創新、優環境、育人才,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熱情歡迎八方來客,投資常州高新區、共建產業新高地。10月31日發布的常州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地圖,集信息、產業、人才招引等檢索功能於一體。
  • 常州高新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規劃通過省級論證
    《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日前通過了江蘇省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專家論證。這標誌著該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進入實質性階段,將加快建成產業先進、環境宜居、生態和諧的高新區。
  • 開江縣83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已超9成
    開江縣75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開江發布3月29日訊(蔡夢婷)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的春天與往常不同,本該是春光明媚開門營業、春耕備耕的大好時節,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秩序和企業的生產秩序。
  • 蘇州高新區打造企業服務雲平臺 「一企一策」化解復產難題
    中國江蘇網2月16日訊 15日,蘇州高新區萊克電氣公司通過蘇州高新區「企業服務雲平臺」登記的復產需求有了反饋。萊克電氣是小家電生產企業,雖然通過了復工申請,但因為提供包裝材料、開關等元器件的上下遊企業沒復工,公司依然無法正常生產。
  • 新疆和田:政府服務保障229家企業全面復工復產
    目前,新疆和田地區已有229家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復工崗位近3萬個。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和田地區不少企業已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各企業嚴格落實防控措施,政府保障服務到位,各項生產經營平穩有序。 在于田縣新疆堅得利時裝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已有426名員工正緊張忙碌著。體溫檢測員帕提古麗·麥提卡斯木拿著體溫計為工人們測量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