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作為福建中東沿海的一個地級市,與廈門市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屬於土地面積比較小的福建沿海城市,但港口產業發展非常繁榮,城市經濟實力也很強。而莆田並不只是一個經濟繁榮的城市,還是一個文化之邦,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城內保存的古建築數量特別多,達百餘處,最早的是唐代,後期的宋元明清皆有。
涵江區是莆田創建較早的一個市轄區,成立於1984年。管轄區域752平方公裡,涵江區是個千年古鎮,是福建省四大名鎮之一,自宋代以來,商業繁榮,商貿繁榮。區內常住人口2017年達到44.55萬人,2019年 GDP為545.22億元,經濟發展水平在現代也很高。
莆田市下轄4個區、1個縣,繼涵江區之後,又多了一個「猛將」——荔城區。在莆田,荔城區屬於資歷較淺的轄區,因成立時間較晚,於2002年撤銷莆田縣,分別設立秀嶼區和荔城區。儘管建城時間較晚,但荔城經濟發展較好,且因盛產荔枝而得名,在周邊地區也是一座較為著名的城區。
荔城區總面積達269.66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為51.2萬人,201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15億元。前幾天提到這裡盛產荔枝,其實在採摘完荔枝後,龍眼也成熟了,而荔城區將龍眼做成桂圓乾,古時屬貢品,現在基本上也是家家戶戶可以吃到的小吃了。荔城有三寶,荔枝,龍眼,枇杷,,荔城還是南方地區重要的奶製品生產基地,食品加工發展繁榮。
荔城區竟是個寶藏城市,這裡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鉛鋅、銅鐵錳等金屬礦床總儲量超過1500萬噸,花崗巖、輝長巖等建材礦也比較豐富,其中矽線石資源最為突出,儲量超過100萬噸,開發潛力巨大。
談起荔城區的歷史文化資源,最有名的莫過於寧海橋了,有湄洲島媽祖廟、青螺塔、釋迦文佛塔、木蘭陂等。木蘭陂屬於古代的水利工程建設,雖未有都江堰之名,但歷史也十分悠久,至今仍在發揮其灌溉功能,作用不亞於都江堰。在各方面看來,荔城區的發展都特別得心應手,是莆田的又一個「猛將」,如今也逐漸發展成為莆田的中心城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