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總是恐襲不斷?

2020-12-14 搜狐網

為什麼法國總是恐襲不斷?

導語: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法國地中海旅遊度假城市尼斯一輛卡車衝進正在觀看國慶日煙花表演的人群,造成近百人死亡。當地市政府稱這是一起恐怖襲擊,並要求居民呆在家中。這是繼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被血洗,2015年11月13日法蘭西球場和巴塔克蘭劇院連環恐襲之後,法國遭遇的第三起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法國呢?

情報系統失靈

  在整個歐盟國家內,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是德國,與美國關係最緊密是英國,然而遭遇恐怖襲擊最多的反而是法國這樣一個共和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家。如果只是用難民危機來解釋恐怕略顯蒼白,法國所遭受的苦難,最終還是要回到法國本身。首先要對法國安全負責是是法國的情報系統,面對恐襲毫無作為。

  去年11月13日法國巴黎連環恐襲事件之後,法國媒體《世界報》質疑,恐怖分子為什麼每次均能逃脫安全部門的注意?法國公營電視二臺等電視媒體發出同樣的疑問:那些已經被列入恐怖主義嫌疑名單、需要重點監視的人為什麼還能最終得手?多名法國人憤怒地表示:「警察和情報部門看來沒一點用,根本無力預防這樣的血腥行動。」

  法國議會今年2月組建一個委員會,開始著手調查《查理周刊》恐襲事件、巴黎猶太人超市恐襲事件以及11月13日巴黎連環恐襲事件,聽證時間達到200小時,上百人接受詢問。調查委員會稱,這些案件中的許多襲擊者先前都在法國情報機構監控名單上,但監控不力、各情報部門通氣不暢,致使他們有機會作案。

  法國當前有6個情報部門,分屬內政部、國防部和經濟部。調查委員會建議組建一個由總理主管的全國反恐中心,還建議歐洲聯盟刑警組織應組建一個特別部門,對各成員國中的極端人員實行不間斷監控。然而這些建議措施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尼斯就再次發生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

  或許還有一個現實原因是經歷過歐洲杯嚴格的安保行動之後,法國反恐部門內部有所鬆懈,並沒有意識到恐怖分子會趁此機會發動襲擊。這一次發動襲擊的是突尼西亞裔的尼斯本地人,對於此人為何發動襲擊尚沒有明確的調查,但是毫無疑問,法國情報系統在反恐問題是屢屢失利,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徹底改革的地步了。

移民社會複雜

  10日結束的歐洲杯比賽中,佔據主場之利的法國隊最終敗北,從參加比賽的24個國家隊的人員組成也可以看出,法國這個膚色各異,甚至語言都難以統一的五彩軍團恰恰反映了法國移民社會的特點。歐洲老牌國家的移民很多都是來自殖民時代的殖民地國家,當年北非正是法國的殖民地,而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也是法國最後放棄的殖民地。二戰後,面對基礎設施的重建、經濟的復興、勞動力巨大缺口以及法國開放有效的移民政策,原北非法屬殖民地國家的移民進入法國,之後定居。

  法國國內穆斯林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為5%-12%(含非法移民)。而法國長期以來的世俗國家傳統,更是給弱勢群體穆斯林心中的不滿火上澆油。1905年,法國通過了《世俗法》,確立了政教分離原則,要求公立學校一律世俗化,現有社會宗教體系就是藉此而建立的。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在法國強烈的世俗傳統下,當局採取的一些措施在穆斯林看來有明顯的針對伊斯蘭教之意。比如2010年,法國頒布禁令,禁止公共場合下佩戴全臉面紗。這類舉措,對在教育、就業等方面飽受歧視的穆斯林年輕男女而言,無疑點燃了他們心中的憤恨之火,從而讓事態變得更加嚴重。而這些宗教問題使得一些穆斯林青林容易受到極端組織的蠱惑。

  而目前比較受到世界輿論關注的難民危機也給本身社會分層就比較複雜的法國雪上加霜。大量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潮湧入法國等歐洲國家;短時間內暴增的流動人口——而且是無資料可查據的國外難民人口,使得法國的安全工作幾乎癱瘓。近期由於難民問題,歐洲國家內部出現右轉保守傾向,一批堅持嚴格移民政策的右翼政黨紛紛取得民意支持,英國脫歐公投的勝利正是這種右轉趨勢的體現。突尼西亞裔的尼斯本地人發動襲擊,無疑會讓法國社會再次在移民問題上產生爭論,法國右翼政黨領袖勒龐是否會接替奧朗德成為下任法國總統將是法國社會對移民問題的一次大考。

貧富差距擴大

  第一代穆斯林移民進入法國從事的大多是薪水較低,勞動附加值較低的工作。隨著法國經濟的衰退,移民問題出現,尤其是在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移民及其後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和排斥,難以融入主流社會。由此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穆斯林青年會產生一種剝奪感,逐漸邊緣化。

  在法國的貧民區,大量青年穆斯林終日無所事事,依靠政府救濟金度日,而這些貧困的穆斯林社區又比較封閉,社會階層的單一和文化的同質性,移民第二代更難以融入社會,並成為犯罪的溫床。儘管法國國內穆斯林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為5%-12%(含非法移民),但是在監獄內囚犯有70%都是穆斯林。而監獄則成為製造激進分子的「工廠」,他們出獄後很多人赴敘利亞戰場「取經」,而後返回歐洲實施恐怖襲擊。

  「伊斯蘭國」興起之後,利用現代社交工具在西方國家內部傳播極端思想,而這些處於社會邊緣的青年穆斯林很容易被蠱惑。近年來,《查理周刊》襲擊案、巴黎猶太商店槍擊案、土魯斯市槍擊案等兇手,都是土生土長的法國穆斯林。據法國參議院2015年4月統計報告,已知的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為Isis效力的3000多名歐洲聖戰分子中,至少有1430名法國人,佔將近一半。而擺在壓力山大的法國安保部門面前的更大問題,是已有至少200名在伊斯蘭國佔區停留過的聖戰分子返回法國。

  出生於貧窮的穆斯林社會,缺少教育的機會,面對全球化的衝擊不知所措,在就業上又缺乏競爭力,這些問題並不僅僅只是法國青年穆斯林面臨的問題,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會遇到,被邊緣化的青年群體終究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而法國之所以會遭遇極端思想的侵擾僅僅只是因為法國距離伊斯蘭教極端主義中心較近,在現代社交工具的作用下,才導致這些被主流社會所拋棄的青年人去所謂的「聖戰」戰場上尋求個人價值。

對外政策失誤

  阿拉伯之春爆發後,法國並沒有當初在伊拉克戰爭上的那種定力,相反是積極介入的角色。比如在利比亞空襲上,法國毫無疑問就是急先鋒,而敘利亞危機爆發後,法國也是積極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法國之所以有這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除了法國領導人更迭之外,最直接的原因還是這些危機爆發的區域是法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之前都是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在敘利亞危機裡面的角色,讓「伊斯蘭國」對其恨之入骨。在2014年9月美國對「伊斯蘭國」目標空襲中,法國為其提供了大量可靠情報;上千名法國的軍事顧問和特種兵駐紮並幫助伊拉克政府軍和庫德人「自由鬥士」組織收復重鎮辛賈爾市;法國對敘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實施了三輪恐襲,包括對部分法國裔的「伊斯蘭國」骨幹進行定點清除。

  在去年11月13日的巴塔克蘭劇院襲擊事件中,有倖存者表示,在恐怖分子發動襲擊時聽到襲擊者曾說,此次襲擊是為報復法國在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的行為。此次襲擊尼斯的襲擊者擁有突尼西亞和法國雙重國籍,而突尼西亞恰恰也是「伊斯蘭國」重要的恐怖分子招募地。據估計,有4000多個突尼西亞人加入了「伊斯蘭國」組織以及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的其他武裝派別。

  難民、移民、穆斯林終究只是一種標籤,但是在法國遭受到的恐怖襲擊當中,這些卻不是原因所在。說難民,德國也不少,說移民,美國也很多,說穆斯林,全世界都有。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社會本身、文化本身以及政策本身。我們曾經都是查理人,我們曾經都在為巴黎祈禱,今天我們也為尼斯感到悲傷,而如果沒有改變,所有的同情、祈禱和悲傷都顯得毫無意義。

往期回顧

 問責條例是對紀律和處分條例的一個補充,周永康、令計劃、徐才厚、蘇榮等大老虎的違法違紀行為...閱讀全文>>

 問責條例是對紀律和處分條例的一個補充,周永康、令計劃、徐才厚、蘇榮等大老虎的違法違紀行為...閱讀全文>>

 趙薇啟用有爭議性的演員、沒有及時向觀眾澄清事實,原本是明星處理「危機公關」的失敗案例,但...閱讀全文>>

 關於延遲退休的話題近年來一直不斷,而近日更被炒得沸騰異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閱讀全文>>

 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法國地中海旅遊度假城市尼斯一輛卡車衝進正在觀看國慶日煙花表演的...閱讀全文>>

 中國政府以及外交部也在仲裁結果出來之後發表聲明,強調通過雙邊談判,和平解決領土爭端。和平...閱讀全文>>

 13日,日本NHK突然爆料,高齡82歲的日本天皇表示想要「生前退位」,提前讓皇太子繼承皇...閱讀全文>>

 7月12日,南海仲裁法庭公布了最終的「仲裁結果」,中國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仲裁表示「不接...閱讀全文>>

 民警進駐醫療機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暴力傷醫的行為,維護就醫環境,但緩解醫療糾紛宜疏不...閱讀全文>>

 從2012年12月重獲政權以來,修憲一直是安倍的執政夙願,加上自民黨和公民黨組成的聯合執...閱讀全文>>

 美國司法統計局今年1月發布的調查,每4個女生中就有1個曾在校園裡遭遇性侵犯和性騷擾,而她...閱讀全文>>

 李克強總理5日也奔赴安徽、湖南等地視察防汛工作,在安徽李克強視察的一個地方是阜陽濛窪蓄洪...閱讀全文>>

 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已成為公害,大城市垃圾產量驚人,而且處理成本高昂,偷運到外地非法傾倒...閱讀全文>>

 7月1日,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產品正式全面銷售,標誌著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閱讀全文>>

 幾乎「逢雨必澇」的武漢今年再度開啟「看海」模式。7月的一場暴雨過後,城區出現多處嚴重漬水...閱讀全文>>

 近日,某報社記者涉嫌性侵女實習生的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公眾在關注嫌疑人定罪、整肅記...閱讀全文>>

 6月29日晚,媒體人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呼家樓站的站臺上突然暈倒,隨後失去意識,雖經熱心...閱讀全文>>

 日前有媒體報導,十多年前,山西一名死刑犯張鴻在臨刑前不斷喊冤,死刑被緊急中止,暫緩執行。...閱讀全文>>

 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統一部署,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實施後,上海不再實行70周歲以上滬籍老年人免...閱讀全文>>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27日開幕。根據兩周前委員長會議的建議,本次會議將...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七問法國尼斯恐襲:一場精心策劃的「獨狼式」襲擊
    新華/法新  七問恐襲  為什麼又是法國?一場「獨狼式」的恐怖襲擊,為何將目標鎖定尼斯?這場恐怖活動的手段有何特點?恐襲後對法國的反恐力量又提出了怎樣的挑戰?……專家分析指出,此次法國尼斯遭受恐怖襲擊的原因十分複雜,內外因素都有。國際國內矛盾激化促使恐怖分子「裡應外合」,是法國面臨的最大反恐困境。從恐怖活動特點看,嫌犯做了精心的策劃和準備。
  • 恐襲陰影下的法國尼斯狂歡節
    (原標題:恐襲陰影下的法國尼斯狂歡節)
  • 尼斯襲擊事件冷思考:法國為何防不住恐襲
    新聞分析:法國為何防不住恐襲
  • 2019旅遊業報告:法國恐襲風險大 中國排名上升
    法國,恐襲風險過大的旅遊地法國《費加羅報》報導,法國雖然很吸引人,但可能對遊客並不十分安全。這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近日發布的2019年旅遊業競爭力報告的結論。在「保障與安全」部分,世界經濟論壇調查的140個國家和地區中,法國僅名列第51位,也就是說,全球最安全50個國家中,法國沒有一席之地。「保障與安全」指數主要衡量了遊客或企業在一國所面臨的安全風險,包含暴力、恐襲、人身傷害等。
  • 法國尼斯國慶日遭恐襲_鳳凰網
    歐洲安全形勢不容樂觀,近兩年來在歐洲本土發生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尤其以法國受害最嚴重。從去年巴黎恐怖襲擊以來,法國政府延長了緊急狀態的時間,防止在歐洲杯期間遭遇恐怖襲擊。歐洲杯剛剛結束,無論法國政府還是公眾也算是長舒一口氣,卻沒想到在慶祝國慶的喜慶日子裡,又一次遭遇嚴重的恐怖襲擊。2016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法國尼斯發生恐襲事件,目前為止造成至少84人死亡。
  • 我在巴黎丨疫情和恐襲雙重威脅下,法國準備好了嗎?
    面對恐襲,法國真的準備好了嗎?一開始的驚魂未定逐漸消散之後,法國輿論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沒能避免襲擊的發生?」就如同我在上文所說的,在此次襲擊發生前,大家就都已經在猜測《查理周刊》可能會再次成為極端分子攻擊的目標。法國內政部長也已經正式將此次襲擊定性為恐怖襲擊。
  • 尼斯恐襲,法國的反恐死循環
    尼斯恐襲,法國的反恐死循環 2016-07-26 10:09 作者:張星雲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6年第30期
  • 法國裡昂恐襲嫌疑人受指控
    法國裡昂恐襲嫌疑人受指控楊舒怡法國檢察機關5月31日說,當天對東南部城市裡昂包裹炸彈襲擊案一名嫌疑人提起多項指控,罪名包括恐怖主義謀殺未遂、為恐襲目的製造炸彈和勾結犯罪組織。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把這起事件定性為「襲擊」,巴黎反恐部門隨即與裡昂警方聯手調查。監控視頻顯示,一名年輕男子騎自行車來到一家麵包店門前,放下一個箱子後離開,箱子隨即爆炸。這名嫌疑人受到通緝,5月27日在裡昂南郊被捕。嫌疑人名為穆罕默德·希沙姆·M,現年24歲,來自阿爾及利亞,是計算機專業學生,先前沒有犯罪記錄。
  • 巴黎恐襲案主嫌落網 或與布魯塞爾恐襲有關
    沃茨表示,在斯哈爾貝克(布魯塞爾)和與布魯塞爾恐襲和巴黎恐襲有關的不同地點發現了阿布裡尼的指紋和DNA,他因為涉嫌這些恐襲事件被通緝。法新社4月8日報導稱,比利時司法部門宣布,巴黎恐怖襲擊案主要疑犯之一穆罕默德·阿布裡尼以及另外四人4月8日在布魯塞爾被捕。
  • 2020年法國挫敗兩起恐襲 大量恐襲分子將被釋放
    巴黎1月4日電(任宛)1月3日,法國國家情報協調員洛朗·努涅斯(LaurentNu ez)表示,2020年法國挫敗了兩起伊斯蘭恐怖襲擊。伊斯蘭遜尼派恐怖襲擊成為法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威脅。
  • 恐襲陰影與惡劣治安影響 法國華人旅遊業進入寒冬
    法新社報導引述旅遊界的統計顯示,巴黎恐襲後,中國遊客減少了30%,日本和美國遊客更是大減80%。  法國旅遊業是法國的重要財富,被認為是國家經濟恢復增長的關鍵。法國旅遊業所創價值佔到了法國總資產的7.5%,並創造了國內近200萬固定就業崗位,每年為法國帶來百億歐元的貿易順差。巴黎是中國人出國旅遊的首選地,隨著中國人的購買力的提高,中國遊客是掃貨世界第一大戶。
  • 法尼斯恐襲:自巴黎和布魯塞爾恐襲以來最嚴重襲擊
    法國《費加羅報》稱,尼斯恐襲發生在恐怖主義威脅高漲的背景之下,尤其在諸如法國等介入敘利亞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行動的國家中。這是自IS製造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襲擊和2016年3月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以來,歐洲遭遇的最嚴重恐襲。  報導指出,此次恐怖襲擊事件距離計劃的7月26日緊急狀態結束只剩不到2周時間。
  • 法國政府稱赴法遊客銳減 恐襲及惡劣天氣為主因
    信息 法國政府稱赴法遊客銳減 恐襲及惡劣天氣為主因 2016-08-24 09:22: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旅遊業再遭重創 尼斯恐襲令法國經濟蒙上陰影
    隨著法國國慶日在尼斯發生的卡車碾軋人群事件被定性為「恐怖性質」,這個旅遊大國面臨繼巴黎恐怖襲擊後的新一輪產業衝擊,相關股票下跌、安保支出增加、商業信心下降等因素疊加,將增加該國經濟壓力。分析人士稱,接連的恐襲帶來的經濟損失將難以估量。
  • 香榭麗舍大道傳槍聲 大選投票前法國再蒙恐襲陰影
    綜合報導,法國大選即將於當地時間23日投票,在投票前3天,法國巴黎最為繁華的香榭麗莎大道遭恐襲,導致警察一死兩傷,襲擊者被擊斃。巴黎「最美街道」上的血案給法國大選蒙上一層陰影;有分析指出,恐襲將對選民投票意向造成一定影響。  香榭麗舍大道傳槍聲 IS宣稱負責
  • 巴黎恐襲衝擊法國產業界 旅遊業抱有危機感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衝擊了法國和歐洲的產業界。經濟嚴重依賴旅遊業的法國抱有危機感,歐洲企業擔憂恐怖襲擊的威脅蔓延,神經頗為緊張。恐怖襲擊令法國尚未穩固的復甦「綠芽」面臨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那麼法國經濟會重回蕭條嗎?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旅遊、零售等行業首當其衝。
  • 巴黎恐襲案唯一在世嫌犯在布魯塞爾出庭受審
    莫尼格表示,從2015年巴黎恐襲事件以來,歐洲各地不斷遭遇恐怖襲擊,警方也成功破獲了一些恐襲陰謀,這說明恐怖威脅遠未根本消除。  造成13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的2015巴黎特大系列恐怖襲擊案發生後,法國和比利時警方很快鎖定8名涉案嫌疑人,其中6人已在自殺式襲擊中死亡,1人被警方擊斃,薩拉赫·阿卜杜勒-薩拉姆當時是唯一一名在逃的恐怖嫌犯。
  • 巴黎恐襲丨為什麼又是法國?歐洲面臨「危險時刻」?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多名保鏢的護衛下,來到巴塔克蘭音樂廳恐襲現場。  視覺中國 圖「恐怖主義的野蠻性剛剛到達了歷史性的一步。在巴黎市中心和法蘭西體育場的協同襲擊,是帶著冷酷的意志實施的,為了殺死儘可能多的人。」13日的巴黎恐怖襲擊發生後,法國《解放報》的評論這樣寫道。
  • 法國高鐵恐襲案暴露歐洲反恐漏洞
    在生死15秒中,悲劇得以逆轉,但法國高鐵恐襲案留給歐洲的任務卻遠遠尚未結束:赴敘利亞參戰、培訓的歐洲籍恐怖分子部分已回歸歐洲,「後坐力」現象顯現,歐洲國家警力卻遠不能做到對其定點監控,歐洲安全形勢前景堪憂。然畢竟不能在每一次,都祈禱在危急時刻,美國大兵可以從天而至。
  • 社評:恐襲爬上了德國城堡,歐洲已無後方
    這起火車行兇所造成的損失與法國幾次恐襲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它在德國及歐洲引起的驚恐卻猶如一場新的地震,而不能小視為法國恐襲的餘震。德國是最近幾年歐洲大國中沒有遭遇嚴重恐襲少有的一個,它又是接收難民大戶,這次襲擊就像是恐怖主義撞開了德國城堡的大門,或者是攀上了它的城頭,德國人再也不能幻想他們會在恐襲浪潮中特別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