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濱哥哥 一個寫文章的程序猿,政治觀察者,知乎ID:不愛雞湯的濱哥哥
9月24日下午,臺灣大學又發生了一件不平靜的事情。
原本是一場普通的兩岸音樂交流會《2017<;;中國新歌聲>;;上海?臺北音樂節》,因為有人故意把這場民間的兩岸音樂交流節目進行「泛政治化」操作,導致演唱會在進行的過程中遭遇臺獨團體的鳴笛、噴漆、撒冥紙,甚至扔煙霧彈的到舞臺上的狀況,導致活動無法舉行,最終校方以安全的角度出發,提前結束了這場原本計劃8小時的音樂會。
《中國新歌聲》不是第一次走進臺灣,過去的兩年,走遍了全臺20多所高校、中學和社區。原本是一場兩岸純粹的商業交流活動,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事情要從幾天前說起。
這件事情其實沒有那麼簡單。臺灣的政治事件中,往往都容易由一個單純的事情,根據政治需要無限上綱上線到「統獨」之爭的議題上,因為相對於其他經濟政治軍事議題,「統獨」議題最為容易發揮。
原本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臺大的學生發現田徑場地被節目組佔用,受到損壞,同時學校沒有及時通知到師生,從而導致開學的學生無法使用場地。
臺大學生會當時提出三點訴求表示:
一、校方應完整公布與臺北市文化局、主辦單位申請過程。
二、活動施工應立即改進,施工所經之水泥地、操場跑道及草地應鋪設保護墊,避免場地損壞情形再次發生。
三、校方不應於平日上課期間出借場地,影響學生上課、使用權利,未來大型活動皆應配合學校大型活動場地租借流程重新審議,避免再次破壞校園體育環境。
然而在沒有得到校方妥善的回覆之後,臺大學生決定要去阻止活動的開展。
而與此同時,原本簡單的校內溝通事件開始升級,開始有人在臉書上將議題往「統獨」方向引,並表示這就是「統戰」。
於是乎,就在9月24日當天,活動進行至下午16:00左右,抗議學生與團體衝進會場,不僅鳴笛,撒冥紙,丟煙霧彈到臺上。同時全場揮舞著綠色「臺獨」旗幟,呼喊著「統戰活動退出臺灣」、「枉顧學生為統戰」等口號。
下午16:40,主辦單位宣布,應校方要求,基於維安因素取消活動,音樂會開始不到三小時就被迫結束。之後學生與抗議團體佔領舞臺,並持續在現場高呼。
而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無論一開始的議題是否為「維護學生權益」「反對學校黑箱行為」,現實的狀況就是「臺獨」團體將原本的民間音樂交流會變成了一場反統戰的議題,中止了演出。
臺大田徑場因為《中國新歌聲》節目組舉辦活動而被損毀一事,原本就是個校方溝通不足的問題。換句話說,跑道是學校校董會的財產,可不是學生的財產,學校有使用的權利。
溝通不暢,是校方的問題。場地損毀,是當地組織會場的公司的責任,自然按照合約處理。臺大場租、舞臺架設、燈光音響、飯店遊覽車,現場工作人員,油米水電,哪一樣不是臺灣在賺錢?
可是學生在搞什麼,以跑道損毀為由,實際上卻是去拒統的。
這就滑稽了,說好的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呢?唱個歌就是在搞統戰了,臺灣是有多不自信到這地步?
一個人越不自信,就越杯弓蛇影。以前是大陸防臺灣的靡靡之音,現在是臺灣在防大陸的統戰之音。
你越害怕統戰,越不自信,統戰就越無處不在,哪怕你用大陸產品都是自動接受統戰。不少「臺獨」人士都在臉書上大呼勝利,因為取消掉了一場統戰節目。如果是這樣的格局的話,註定「臺獨」永遠小家子氣,無法勝利。
倘若一場兩岸交流的音樂會都能是一次所謂的統戰的話,那麼統戰確實無處不在。
打開電視,臺灣節目播的是風靡全臺的大陸電視劇《甄嬛傳》《步步驚心》《幻城》《歡樂頌》。坐在地鐵捷運上,手機上是大陸的綜藝節目,各種《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中國有嘻哈》。
而身邊的朋友或同學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不得不選擇前往上海、北京、深圳發展,哪怕他是當年的「太陽花」成員。坐到餐館吃飯,鄰桌的食客都在談論要不要去東莞發展,那邊剛好有個職缺。
當你苦悶地刷起了臉書,卻不得不承認自己手上使用的正是性價比高的O/V系列、小米系列手機,甚至該手機銷量在臺還超過了iPhone,更何況諸多物美價廉的淘寶貨。
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臺灣人身上的「統戰」符號,世界上每一個地方都無法擺脫made in China的東西。你能阻擋這些統戰嗎?
在民進黨員提出了扯鈴(抖空竹)是大陸的統戰之後,我們會發現,這種統戰是無法擺脫的。
湄洲媽祖金身從平潭乘坐「海峽號」客滾船直航臺北港,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及兩岸信眾組成200人的護駕團一路隨行。為期17天的媽祖繞境巡臺,將經過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嘉義市、雲林縣、彰化縣、臺中市等10個縣市及89個媽祖宮廟,並於10月9日從臺中港直航返回大陸。
其間,臺灣當地媽祖宮廟也將組織彩車巡安賜福、百廟參贊神尊攢轎腳特別祈福等活動,並在新北和臺中分別舉行大型祈福典禮,預計參與的信眾與臺胞將達百萬人次。
這種統戰,你能阻擋得了嗎?不能,徒增笑爾。
臺灣窮到只剩下政治了。這個窮,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一切的精氣神都「人窮志短」化了。
尤其是在近些年來,兩岸局勢完全逆轉,不僅是經濟由90年代佔據大陸將近一半,到完全被好幾個省市給超越,軍事更是無法抵抗,連唯一能拿出手的文化產業也節節敗退,由以前以中華文化正統自居到現在扯鈴都是統戰,不斷自我封閉。經濟疲軟,軍事無力,連文化都失去影響力的時候,只能操作政治議題,讓民眾打看不見的空氣消耗現實的困局了。
而針對這場音樂會的背景來說,將其上升到「統獨」議題並以此攻擊因為成功舉辦世界性運動會而深得民心的柯文哲,是最好的操作議題了。
臺灣就是這麼個選票社會,一切的議題操作都是圍繞了選票與民調進行的。對此,民進黨已經也已經在指責柯文哲由墨綠轉深紅。
而本次的《中國新歌聲》臺北音樂節本來就是上海臺北雙城論壇交流所定下來的活動。自2010、2014年上海市與臺北市互籤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及兩市藝術節交流合作備忘錄以來,上海於2015年起已經連續兩年到臺灣辦理中國新歌聲活動,成為雙城論壇交流活動之一。
在蔡當局與北京漸行漸遠,國民黨也受困路線之爭、舉步維艱的態勢下,柯文哲積極參與、籌辦「雙城論壇」及世大運,和大陸進行局部交流,雖談不上開創新局,卻是現階段兩岸唯二的交流,的確是藍綠都難企及,甚至一度出現讓柯文哲出來競選下一屆的地區領導人的聲音,這對於民進黨而言,不啻為一個重要的威脅。
柯文哲的民調也因此水漲船高,各家選前民調都看好他,藍綠都推不出可以和他一搏的戰將。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柯文哲進行政治議題的打壓,特別是他的政績之一的雙城論壇後續活動,是再好不過的議題了。
是的,柯文哲聽了想打人。
這類事情,其實最吃虧的就是那些原本就沒有什麼政治傾向,只想要好好表演的演藝人員們。因為他們是被政治議題所綁架的人,他們的利益是受損的。
就如同上次的《我們上學了》到臺灣,因為臺灣人舉報鹿晗「非法打工」導致那一期節目辦不下去。華岡藝校那位所謂的「學生會長」搞政治理念,葬送了藝校學生們辛辛苦苦排練和校方的一切努力。換言之,一次有影響力的表演,能爭取拓寬演藝之路的事情被政治堵死了。
而這次也是,臺大攪黃了節目演出,把臺灣本地舞團的表演都給打斷了,也打斷了臺灣演藝人員通過這檔華語世界中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節目來進一步表現自己的機會與舞臺,換來的只能是錯失難得的機會,繼續封閉在本島之內。
然而,沒有人會在乎。
政客只想著借事件來打壓政敵,政治團體只想著喊口號賺政治資本,民眾只想著發洩情緒:謾罵的,詛咒的,歡呼的,慶祝的。
只能留下他們這些人默默自舐傷口。
學生因為所謂的「受教權」收到了損害(田徑場被校方使用),於是就可以選擇去現場鬧場,阻止活動的舉行。那因此而被迫中止掉的節目組的權益呢?演藝人員的權益呢?觀眾的觀看權益呢?他們權益的損害如何賠償?
所謂的權益受侵害,不是去侵害他人權益的理由。然而,因為「政治正確」對了,就可以不追究鬧場,不遵守法制,就可以公民不服從了。
這就是泛政治化的社會,它讓事件變得失焦,變得無理也能鬧三分。
從肯亞詐騙案到翁啟惠案,從翁啟惠再到大巨蛋,再到此次的中國新歌聲音樂節上,我們可以看出,政客只要是為了選票而鬥爭之時,就會將政治的操作無孔不入地伸入,將原本普通的校方與師生的溝通問題,場地損毀的合同問題不斷上升到「統獨」議題上,成為政治問題。
文化交流被打上政治烙印,這並不是第一次。在兩岸議題方面,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因臺灣電影獲獎少建議停辦金馬獎,將金馬獎政治化,引發爭議。
「金馬獎」風波未平,「中歌榜」風波又起,大陸知名的中國歌曲排行榜日前宣布要在臺北小巨蛋舉行頒獎典禮,並且把香港和臺灣放在同一組,遭到臺灣陸委會的拒絕。
《我是歌手》熱潮延燒臺灣傳媒,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我是歌手》「入島、入戶、入腦」,透過媒體褒揚大陸、「唱衰臺灣」,因此臺灣要更加警惕。甚至林志炫未能奪冠,也是陰謀。
「政治化」現象的出現,使得社會無論發生了什麼事,都會從政治的角度來盤算來思考,而不從該事情本身來著眼。當這種泛「政治化」已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這種社會除了政治立場永不休止的鬥爭外,再也不可能出現中立自主的價值,再也無法形成客觀公正的標淮,最終可能會導致臺灣發展受阻以至於社會的分裂。
綜上所述,兩岸間的交流之所以都被「政治化」,主要原因在於臺灣對於兩岸之間的關係不確定,但凡有大陸因素進入臺灣,便會草木皆兵,在一定程度上陷入「陰謀論」的旋渦。
倘若本次活動是由美國的《美國好聲音》或者《日本好聲音》來舉辦,還會上升到這種地步嗎?結果可想而知。
本文轉載自觀察者網,作者授權金融界網站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果您有乾貨觀點或文章,願意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最權威最專業的參考意見。無論您是權威專家、財經評論家還是智庫機構,我們都歡迎您積極踴躍投稿,入駐金融界網站名家專欄,郵箱地址:zhuanlan@jrj.com.cn,諮詢電話: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