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來將取代人類工作,不過這對自由職業者來說可能是件好事兒...

2020-12-23 獵雲網

【AI星球(微信ID:ai_xingqiu)】8月14日報導 (編譯:福爾摩望)

編者註:本文作者為Larry Alton,外媒專欄作家,主要關注的是AI領域。在AI飛速發展的時代,不少巨頭都斷言,其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失業率;但是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即AI會催生出另外一群「自由職業者」。

當談及到人工智慧時,很多人會問一個問題:AI技術會讓某些工作過時嗎?目前的預測普遍都是肯定的答案,都認為很多工作將會消失。但是數字是怎麼說的呢?更重要的是,邏輯思維是怎樣的呢?

AI工作需求高

你並不需要一個相關的學位來了解自動化和工作之間的理論關係。其基本理論就是對於被技術自動化的工作來說,執行相同的任務不再需要人的參與。換句話說,如果可以只按一個按鈕就可以讓機器製作好奶昔,那就不再需要手動操作的工人了。如果機器人可以將車門安裝在車輛上,那就不需要手工操作的工人了。我想你現在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了。

但是這個理論真的現實嗎?一項研究或報告不足以推翻這一理論,但是最近出爐的一些數字則揭示了另一種景象,值得我們仔細考慮。

Upwork是一個將自由職業者與客戶連接在一起的在線平臺。該平臺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AI相關技術成為2017年第二季度增長第二快的高需技能。

Upwork在一份聲明中解釋道:「隨著人工智慧的熱度不斷上升,它成為增長最快的技術技能和增長第二快的高需技能一點也不奇怪。隨著AI繼續塑造我們的世界,並影響著幾乎所有的主要行業和國家,各大公司開始考慮如何將AI融入公司的業務戰略中,專業人士也開始補充自己的技能來緊跟這一技術潮流。雖然有些人認為人工智慧可能會讓工作消失,但是有些人則認為AI正在創造機會,也證明了自由職業者對相關技能的需求。」

後一種觀點可能有些超前,但事實上這是有數據支持的。而且實際上並沒有大量數據顯示AI消滅了工作。

AI是一種幫助,不是障礙

從邏輯的角度來看,你必須意識到專業服務行業並不會將觸角伸到各個地方。當然,也許會有自動化的網站架構師和會計軟體,但是人們對自由職業者的需求並不會突然消失。AI的發展不會取代掉網頁開發人員、會計師、律師和顧問。它只會起到輔助作用,讓工作更有效率和更有利潤。

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所長Max Tegmark說:「我們的文明是智慧的產物。所以只要能夠保證我們能從技術中獲利,那麼通過人工智慧來提高我們的人類智慧將有可能幫助文明達到從未企及的高度。」

當你關注自由職業者時,你可以看到AI以一種強大工具和資源的形式起著積極的作用。下面是一些這樣的工具:

1. Futurenda。不確定如何處理多個自由職業,滿足不同的截止期?Futurenda可以幫助你計劃好一切。Futurenda將任務劃分成多個部分,然後創建一個動態化的議程,從而最大化生產力,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2. Inapptics。你是否會為客戶開發應用?如今的企業尋找的是不僅僅只有設計技能的人才。他們希望開發人員能夠告訴他們如何使用。通過使用像Inapptics這樣的工具,你可以聚合用戶交互事件,並將其轉換成熱點圖,精確顯示用戶是如何正在使用該應用的。能夠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客戶將會使你脫穎而出。

我們才剛剛開始。當未來我們回顧人工智慧的發展時,你會發現這些技術似乎是最基本的。但是就現在而言,這就是自由職業者勞動力市場的未來模樣。

不要輕率的談論AI和工作之間的關係

對未來的工作以及對AI的預期增長,都只是大家的猜測而已。AI專家Wll Le表示,未來會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未來是AI導致了高失業率,人們被迫進入自由職業者市場。唯一的問題是,自由職業者將難以和普通人群區分開來,因為大家所提供的服務是一樣的。在這個未來裡,人們將會掙扎著期待自己的價值能夠得到認可,而未受教育的自由職業勞動力將會被優秀的自動化技術所淘汰。

但是還有第二種可能性——AI技術實際上促進了自由職業經濟的增長,人類和機器和諧的協同工作。Lee說:「在第二種未來裡,我們基於每個人的特殊技能和熱情建立了一個可持續的自由職業市場。每個自由職業者都能夠找到工作,因為他們有能力在自由職業市場上和別人區分開來。」

AI領域的專家並不知道未來將會怎樣,有可能是災難性的,也有可能是積極的。輕率的發表AI將如何瓦解自由職業市場的言論是不明智的。我們並不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所以我們最好保持樂觀,相信一切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有一件事肯定是清楚的:技術正在改變,而這種改變的結果將會影響到方方面面。我們會在未來的3-5年內了解到更多,所以讓我們保持樂觀。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幽靈一般的工作,去人性化的平臺:AI無法取代人類是絕對的好事嗎?
    為了加強失效的反水軍機制,豆瓣讀書公示稱將「加大人工審核力度,並結合技術手段,陸續對這些異常用戶進行處理」。豆瓣讀書的案例恰好正是格雷和蘇裡在《銷聲匿跡》一書中所說的「幽靈工作」——看似自動化的服務,其實是人類和軟體協同工作的結果,儘管用戶看不見它背後的人類勞動。豆瓣讀書發布公告,稱將加大人工審核力度,清除垃圾數據。
  • 未來的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嗎?
    就價值性差異論證來說,也有兩個問題:一是即便未來的超級智慧機器人的行動價值原則還是由人來設定的,也並不意味著它就不能超越和取代人類,因為阿爾法狗的行棋價值原則也是由人給定的,而且與人類棋手的行棋價值原則是一樣的,結果它還不是戰勝了人類棋手?如此,以後在不作身份限制的世界頂級圍棋比賽中,自然也不會再有人類棋手的事了。
  • 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為什麼 AI 會帶來工作崗位的爆發?
    在當時看來這個故事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未來,但現在隨著AI不斷取得突破,這樣的未來似乎已經令人毛骨悚然地指日可待。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有60%的工作的30%很容易就會被機器取代。但是如果我們對AI的看法是錯的呢?
  • 未來十年最容易消失和最不易被取代的22個職業,越看越心驚!
    我們也常常想,未來人工智慧到底會發展到什麼地步?我們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 於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些未來最容易被取代和不容易被取代的職業,會涉及到專業和院校推薦。 一、什麼類型的工作容易被AI取代?
  • 2020年豬價「遇冷」,對養殖戶來說反而是好事兒?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不,緊接著2019年的漲勢,豬價在春節消費的推動下可著實又「火」了一把。在今年的漲幅之中,絕大部分地區的豬肉價格已經漲破了40元,而少數地區則更是創下的當地豬價新高,漲到了將近45元的「天價」。終於,在消費者直呼吃不起的同時,咱們養豬戶也能好好過一把豬價的「癮」了。不過,2月份豬價的上漲並非是一帆風順。
  • 夜神獵人公開信:未來是自由職業者的時代
    越來越多的工作者從全職工作中獨立出來,通過網際網路直接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而這些工作者就是所謂的「自由職業者」。今年8月份LinkedIn研究報告指出,70%的小企業僱傭了自由職業者,81%的企業計劃在未來僱傭自由職業者,而百分之四十七是千禧一代自由職業者,百分之五十二的小企業招聘經理說他們將在未來五年僱傭更多的自由職業者。
  • 擔心被 AI 取代是杞人憂天?高曉松跨年演講說的有幾分對
    作為面向普通大眾的節目,他們講得都沒有很偏技術向,這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看,他們講得也都很正面,圍繞的都是技術對人類的積極影響,比如王堅講的杭州「城市大腦」,通過大數據來進行城市管理。高曉松的演講也是正面的,不過更像是在對一個存在廣泛認知的觀念進行「闢謠」,這個觀念就是:人工智慧來了,許多人的工作會被取代。
  • 馬雲「新預言」:未來50%工作將消失,這十個工作可能首當其衝!
    此前在一次論壇上,馬雲也曾說過這樣的預言或是警告:工業時代把普通人變成了機器,而數字時代則將機器變成了人。他甚至還預言,在未來20年後,當前50%的工作可能會消失!而且還誕生出了比如說程式設計師、網絡運營、網頁設計、網上客服等新工作。新事物將不可避免地取代舊事物,並且時代是不可逆轉的。
  • 未來工作沒有上班這回事兒
    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的範凌,提出了他認為未來工作型態的 3 個觀點:1:創意是工作不是上班2:手藝才是核心競爭力3:人往高處走1:處處都是辦公室,創意階層必將工作自由根據麥肯錫研究院和多倫多大學商學院的研究表明:在未來 5 年內,中國創意階層將佔勞動力的 17%,達到 1.3 億人。「這群人有一個共性:他們無論在哪,只要一臺筆記本電腦、一杯咖啡、無線網和電源,就能投入工作。他們不需要被全職僱傭,只需方便地通過一個平臺來對接、管理和完成項目」。
  • AI多語種「導遊導覽機」將亮相|導遊未來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對於遊客來說,隨時了解景區人流量、提前預約參觀,帶上多語種AI語音導遊,似乎比跟團旅遊更加快捷便利。李開復認為,AI技術會為世界帶來大量的機遇和財富,同時也會帶來很多挑戰。最直接的挑戰就是AI代替人類工作,將引發大規模的失業潮。在未來的15年之內,也許有一半人類的工作將會被AI部分或者全部取代。
  • AI在這張「問卷」上首次超越人類,SuperGLUE被微軟谷歌「攻破」
    超越人類的兩大NLU模型對NLP領域的人來說,微軟DeBERTa模型並不陌生,早在去年8月微軟就開源了該模型的代碼,並提供預訓練模型下載。最近,最近微軟訓練了更大規模的模型,該版本由15億參數的48個Transformer層組成。增大規模帶來的性能提升,使單個DeBERTa模型SuperGLUE上的得分(90.3)首次超過了人類(89.8),居於榜單首位。
  • 取代技術外包工作崗位?AI 讓印度IT業慌了
    指出,「如果我們還是不思進取,毫無疑問,我們的工作將被人工智慧消滅。在未來十年內,甚至都不需要十年的時間,我們今天所做工作的60%到70%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除非我們自身能夠不斷進步。」自動化可能會對印度帶來沉重的打擊。因為其高科技經濟的大部都涉及相對平常的工作,這是計算機接管的主要內容。
  • 洛天依正面交鋒李佳琦 龐伯特直追桌球世界冠軍,AI未來能取代人類嗎?
    桌球機器人未來也可以PK世界冠軍嗎?正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青少年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論壇上,「帶貨一哥」李佳琦、棋手柯潔、桌球奧運冠軍王勵勤直面人工智慧挑戰,在當天的論壇上掀起熱潮。網紅主播未來會被虛擬偶像取代?「青春雲對話」中,李佳琦和洛天依又見面了!
  • 智慧型手機的將被什麼取代,未來人類會如何進行通信交流?
    手機只是一個集成眾多功能的智能通信終端,未來取代它的一定是比它更有優勢的的設備。我們不妨大膽暢想一下:從近一點來看,智能穿戴設備是有可能的;往遠一點看,植入腦晶片會更加強大;再往更遠一點看,量子通訊腦晶片可以和大腦共同工作
  • 智慧型手機將被什麼取代,未來人類會如何進行通信交流?
    手機只是一個集成眾多功能的智能通信終端,未來取代它的一定是比它更有優勢的設備。我們不妨大膽暢想一下:從近一點來看,智能穿戴設備是有可能的;往遠一點看,植入腦晶片會更加強大;再往更遠一點看,量子通訊腦晶片可以和大腦共同工作。
  • 李開復談人工智慧藍海:AI將接管世界,變成人類的工具
    他曾在多個有影響力的公開演講中,數次表達對人工智慧的看好,甚至有點危言聳聽地表示,人類50%-90%的工作,未來將被機器取代。不僅口頭看好,創新工場近年來也重倉人工智慧,先後投資30多家人工智慧企業。就在今年1月10日,創新工場甚至宣布成立人工智慧工程院,為布局人工智慧產業邁出重要一步。
  • 對於小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兒
    對於小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兒你是否聽聞過,一對美國夫妻,崇尚素食主義,因此,寶寶出生後,就只給孩子吃蔬果,結果卻因為孩子長期營養不良,最終釀成悲劇的事情呢?如今有些人是素質主義者,認為不吃肉,只吃素,更有利於身體健康,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這樣也沒什麼不好,還減少了對動物的殺戮。
  • 敗北23年後卡斯帕羅夫故地重遊,稱大部分工作會被AI取代
    在西洋棋世界之外,卡斯帕羅夫更為人知的可能是1997年那場著名的人機大戰。當時還處在鼎盛時期的卡斯帕羅夫被IBM研發的Deep Blue(深藍)超級計算機打敗。卡斯帕羅夫的失利,也給全世界帶來了衝擊,從這以後,似乎就進入了機器戰勝人類的新時代。
  • 這四種好事兒做得越多,就越沒出息,還會讓人看不起
    有時候好心未必能辦好事,有時候有些你覺得是好事的,卻未必能給你帶來好處,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四件好事,你如果做的越多,你會發現你其實是越沒出息的,別人都會看不起你。一天到晚總是幫別人做工作,結果自己的工作什麼都沒幹,你幫別人做工作,老闆未必能看得見,但是你做自己的工作老闆卻是知道的,如果自己的工作都沒有做好,卻去充當老好人,幫別人做事,那老闆會覺得你這個人不靠譜。
  • 自由職業者真的自由嗎?
    自律是一種行為習慣,我們想要自律產生的那種可以讓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的感覺,他不僅僅是生活上的,還是工作上的,習慣上的,甚至生命中的。但事實上,沒有目標或者沒有內驅力的自律往往像無源之水,無法持續。比如說一個作家可以自發地堅持365天讀書,這種自律對他來說是自在且有正面意義的。但如果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因為別人說讀書對他有益,於是也跟著去讀,他可能可以憑藉意志堅持讀一陣子,但卻無法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