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引領教學相長 助力教育質量提升——濱州名師工作室巡禮」(三十八)
惠民縣名師工作室:「三線互動」聚名家 「品牌打造」有力量
倚千年宋城牆,沉澱雄厚;看書架如山峰,氣勢如虹——惠民縣名師工作室的logo象徵著該縣名師們的追求:爭做教育弄潮兒,以文化的力量眾志成城,力爭讓惠民教育更上一層樓。
在惠民縣教育局全力支持下,惠民縣名師工作室於2018年11月成立,共計31個。近三年,該縣充分發揮優秀骨幹教師在教師專業成長和教科研中的示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使31個工作室成長為優秀教師的發源地、集聚地和孵化地,促進惠民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為惠民教育教學優質、均衡發展貢獻力量!
市名師工作室、縣名師工作室、縣教研室「三線互動」,成立了「青年教師學習成長共同體」
在惠民,工作室的運行方式是「三線互動」。這「三線」指市名師工作室、縣名師工作室、縣教研室,「三線互動」指縣名師工作室串聯起上述單位的業務工作,有分工又有協作,有側重也有包容。如惠民縣體育名師工作室約請市級名師工作室王耀堂、安朝陽做顧問,邀請本縣王義忠、尹永霞、徐忠民指導,形成一個強大的智囊團,做到了名家把脈、指明方向。
為培養青年教師,名師工作室成立之後,惠民縣又成立了「青年教師學習成長共同體」。目前,該共同體學習熱情高漲,教學工作積極主動,正在逐步成為惠民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
目前,惠民正在實施名師工作室「品牌打造」工程,提升工作室品質。同時,建立了惠民縣名師工作室學習展示平臺,深化讀書成長工程。今年,計劃組織外出學習培訓,學習工作室品牌打造策略。2021年,結合學段、學科特點,計劃與教研室聯合開展交流、研討活動。
11項課題在市名師工作室立項研究,有100餘人次參與研究
近三年來,惠民縣名師工作室共有11項課題在市名師工作室立項研究,有100餘人次參與研究,實踐著「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的成長模式,培養了工作室成員的科研能力,提高了研究水平,起到了引領惠民教育的作用。
不少名師工作室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專題教研,大部分工作室就高效課堂建設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梳理與優化工作,建立起本學科的新授課教學模式,並逐步在全縣推廣實行。如初中語文學科,已經總結出「預習課」、「新授課」、「複習課」及「實踐活動課」四類11項高效課堂模式群,有模式總結,也有案例示範,已在2020年秋季開始在全縣推廣實施。
再如,《中學美術課民間美術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的子課題《清河鎮木板年畫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2019年3月正式立項。課題組全體成員查閱相關資料30餘次共14萬字,主要課題組成員備課20餘課時,磨課5次。先後走訪清河鎮及藝人10餘次,撰寫調查報告數篇共3萬字,發放調查問卷500餘份,整理分析相關數據1000餘條。目前,該課題組共有7所實驗學校、4個年級40個班,配備8名專業教師,3名技術顧問,採用「非遺+創客」的形式,讓更多學生了解、關注、傳承創新年畫工藝。而調查報告《清河鎮木板年畫課程資源分析》 已完成。《清河鎮木板年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探討》已發表。可以說,清河鎮木板年畫這項古老技藝已經在惠民縣中小學校園生根發芽。
魔性眼保健操讓體育教師成網紅,思維導圖讓深度學習成現實
星光不負趕路人,這項事業湧現了很多優秀代表。如主持人韓雙喜、李粉、梁雲青、劉瑩、張平等經受了磨鍊,如年輕教師李國勇、呂靜、魏望等獲得了迅速成長,韓佔宏、任德芳、楊士安等成長為閱讀達人。
如惠民縣體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韓雙喜在「上任之初」倍感壓力,因為該工作室學段跨度從小學到高中,學生認知、運動能力也都是一、二、三、四,各項不一。在高中、小學兩位學段組長幫助下,韓雙喜組成了「體育三人行」團隊,群策群力,用「感性+熱情+執行力」精進,帶動成員們深度學習「枕邊書」、行為引領做「心身調劑師」、拿來主義取真經、課程探究深思考,進步尤大。如直播釘釘課,他們成為全縣最早執行者。由學校體育老師設置的魔性眼保健操風靡一時,惠民體育老師也成為了學生、家長們眼裡的「網紅」。
如李粉善於用思維導圖翻轉課堂,在每課的複習中讓學生先整體把握,然後再把知識各個擊破。思維導圖的製作把書讀薄,一本書最終只剩下幾幅圖,有效改變以往學生花了大量時間記憶的內容卻遺忘混淆的情況,使學生頭腦裡的知識成塊、成網,最終實現對知識的再構建、深理解,實現深度學習。
2018年,呂靜遇到了教學生涯的瓶頸期,備課覺得無趣,上課覺得無力。七年之癢怎麼度過?在這種狀態下,她還要參評濱州市第九批初中英語教學能手,怎麼辦?在惠民縣初中英語名師工作室,組長董敏和成員反覆陪她聽課、磨課,最終幫助她奪得了優異成績,順利評為濱州市教學能手。
培養現代教育理念和創新精神的優秀教師隊伍,助推教師專業成長,惠民縣名師們奮鬥在路上!
責任編輯: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