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馬拉松助手採訪了跑步6年的央視體育頻道主持人於嘉。他從一個200斤大胖子到全馬3小時的大神,然而在跑步6年之後,他漸漸不再追求成績,也不再瘋狂跑馬拉松。現在的他是一個喜歡跑步,每個月跑量接近400公裡,為快樂而跑步的成熟理性跑者。
點這裡看專訪全文~
文章發布後,很多跑友留言,小編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跑者都稱自己是佛系跑者。
@李隆斌
於嘉真的很棒!感受相同。我2017年廣馬有幸跟跑了3公裡,當時他邊跑邊採訪毛大慶(第70個馬拉松),後來我超過他們(好多人跟跑)。跑步三年不到,平均月跑量300+,共參加全馬12場半馬8場,(2018年瘋了,跑了10場)這兩個月冬訓400公裡左右,每周跑4~5次。目前,深有體會,不再刻意去外地跑馬了,家門口南昌每年跑一跑,不想因跑馬多請假,尤其是做為單位一把手,影響不好,加上已51歲了,上有老,下有小,等退休後再跑遍各地,每跑一地,玩個10天半個月(不像去年,周五晚趕火車,周日又趕回來),淡定,做一個佛系跑者了!
@小薇的先生
我是一個佛系跑者,每月月跑量300+,迄今為止參加過一場金標馬拉松,半程130+,我不是馬拉松的狂熱愛好者,不會為了跑馬拉松而請假,也不會去全國各地跑馬拉松,一般都是去某個地方,偶遇了那麼一場馬拉松就去參加,平時就是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生活的城市,公園,山峰。跑步,是我的一個愛好,不是我的職業,無傷健康的跑下去是我的追求。
@llengstar
佛系跑者,為什麼這麼說,我不會為了參賽而參賽,喜歡什麼馬拉鬆了,報個名,報上了就去跑,當然都是生活附近城市。平時就是自己練練,保證不傷。每一場比賽的話,都會儘自己的能力去pb,跑一個好成績。像我這樣業餘跑者,佛系挺好的。
@幸福
已經回歸到初心,為了健康奔跑的佛系跑者!
其實,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自己身邊經常跑步的人也越來越佛系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系了,或者說變得越來越成熟理性了?特別是在跑步3年、5年之後。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
跑步其實是一個入坑、痴迷、瘋狂、再到回歸理性的過程。很多跑者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
剛開始跑步,看到自己的身體一點點變結實或者變瘦,看到自己的速度一點點變快,看到自己的精神狀態一點點變好,於是覺得跑步太好了,進入到一種痴迷的狀態,每天不出去跑一跑就覺得渾身難受。
後來參加了馬拉松比賽,為了能夠刷新個人PB,只要是看到比賽就報,根本不顧自己的身體是否承受的了,可以說真是瘋狂至極。
然後就受傷了,在這段不能跑的日子裡,你開始反思自己:當初跑步的初衷是什麼,為什麼現在把自己搞得這麼狼狽不堪。於是你開始重新審視跑步這項運動,到底怎麼跑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怎麼跑是健康無傷的,怎麼跑才能安全?
所以在跑了3年、5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跑者回歸理性,追求更純粹的跑步:喜愛不痴迷,執著不固執。
1、跑步的速度隨心隨意,更喜歡慢跑
隨著跑齡的增加,你對跑步的速度已經沒有那麼在意,會更加重視慢跑的重要性。慢跑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考驗人的耐心。慢跑不僅僅是一項跑步訓練,而是你想跑得長久的一項良好習慣。
不管是速度很快的高手,還是剛剛開始跑步的胖子,慢跑都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提高你的體能,讓你更享受跑步,並成為一個高效的跑者。
其實,慢跑還有助於你恢復體能,減少傷病。對於大部分業餘跑者來說,能夠跑得更長比跑得快更有意義。
當然,你也並不會一直慢跑,偶爾也會進行速度訓練,比如變速跑、節奏跑、減快跑、間歇跑等。慢跑與快跑交叉,跑步與力量訓練結合,你想受傷都難。
2、喜歡的比賽會報名,中籤就跑,不中籤也沒關係
現在國內大型馬拉松,可以說已經很少沒有不抽籤的。剛開始參加馬拉松比賽那會,你可能還會因為沒有中籤而沮喪,但是當你跑了3年、5年之後,你報名馬拉松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
喜歡的比賽會報名,中簽了就去跑,沒中籤也不受影響,堅持跑步,繼續訓練,為下一場比賽做好準備。
3、參賽數量減少,訓練量卻不減
有很多跑者為了追求參賽數量,比如跑100個馬拉松。誠然,追求參賽數量是你自己的喜好,與他人無關,但是成熟理性的跑者會謹慎選擇自己的參賽場次。
於嘉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每個月的跑量接近400公裡,但現在基本上很少參加比賽,他說自己跑步並不是為了要去跑馬拉松,而是很享受訓練這個過程。跑步和馬拉松其實是兩種運動,幾乎人人都可以跑步,但是跑馬拉松一定要經過嚴格科學的訓練才行。
如果你沒有至少12周或者3個月的時間來備戰一場馬拉松,建議你還是別報名比賽了。
4、能否PB順其自然,不刻意追求
當你跑步3年、5年的時間,跑步已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對成績已經不那麼刻意去追求,能否PB順其自然。能夠PB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在追求PB的道路上跑傷了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雖然你已經成為佛系跑者,但不等於沒有追求。常年累月的保持訓練,你也一樣可以在賽道上刷新個人PB,享受挑戰自己的快樂。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人在40歲甚至50歲的年齡,還能刷新自己20年前跑出的PB。
5、佛系即理性,回歸健康才是真正的跑步
小編認識一位跑步5年的跑友,他說,以前瘋狂參加比賽,虧欠家人太多。成熟理性的跑步才是最重要的,量力而行,生活家庭也很重要,缺一不可。
你跑步為了什麼?為了減肥?為了健康?為了馬拉松?為了榮譽?還是其他什麼?小編認為,跑步最本源的目標是:長久而健康快樂得跑下去,一為健康、二為快樂、最終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對於大部分業餘跑者來說,能夠跑得更長久比跑得快更有意義。跑步的最高境界,就是跑步無傷,然後跑到天荒地老。
從剛開始跑步的狂熱,生活中好像只有跑步這一件事情最轟轟烈烈。到現在,跑步已經成為吃飯、睡覺、喝水一樣平常的日常。所以說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系是因為更加理性了。
雖然身邊佛系跑者越來越多,但他們卻是真心熱愛跑步,對跑步的熱愛融入到骨子裡,從來都是默默地跑著,很少發朋友圈甚至不發朋友圈。他們也不會以參加馬拉松比賽為目標,他們只是喜歡跑步,享受跑步這個過程。
他們可能不會去追求一定要跑進4小時,3個半小時,甚至3個小時,也不會去追求跑100個馬拉松。在他們的生活中,除了跑步,還有對另一半的擔當,對兒女的責任,對父母的孝順。
他們在跑步的同時,兼顧著跑步與家庭,平衡著跑步與家人、跑步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因為跑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全部。
願你也能對跑步這樣:喜愛不痴迷,執著不固執。
大牌品質、中產價格,進店即領現金券,歡迎光臨馬孔多跑步京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