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號颱風生成,但暫時還不叫浪卡!分析:日本氣象廳沒給它名字

2020-12-23 中國氣象愛好者

10月12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上午我國南海上風起雲湧,一個明顯的螺旋狀結構已經出現,這是位於我國南海上的颱風胚胎迅猛發展,見狀,我國中央氣象臺已經宣布,南海上的颱風胚胎已經發展成為熱帶風暴,宣布其為今年第16號颱風,但因為日本氣象廳暫時還未升級,因此它還沒有獲得「浪卡」的名字。

有的網友或許要問了「明明看到中國氣象局官宣颱風浪卡生成了呀?」「是不是哪裡搞錯了?」事實上,西太平洋負責颱風命名的是日本氣象廳,目前日本氣象廳認定其為熱帶低壓,也就暫時還沒有獲得浪卡的名字,中國氣象局的官宣其實真是搞錯了,說明氣象局小編不專業,現在的南海熱帶風暴暫時還是無名。

為什麼會這樣呢?正如中國氣象愛好者之前提到的,2018年6月一張關於颱風艾雲尼的照片突然引起大量討論,這事官方颱風預報部門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老師在工作。許老師正前方的屏幕上,有一張是日本氣象廳網站。每次颱風來,由於日本氣象廳(JMA)握有颱風命名權,所以「刷JMA」是預報員和愛好者的必備功課。許老師也在不停的刷JMA,看看4號颱風是否得到「艾雲尼」的命名。

當時的颱風已經在西沙群島附近,暴雨雲團已經開始在華南上岸,各項技術指標也達到了命名的條件…如果不升格颱風,勢必對海南廣東廣西的災害防禦帶來負面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但因為日本氣象廳才是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颱風命名機構,所以只要日本氣象廳不命名,這個颱風只能是4號颱風(暫無名),而不是4號颱風(艾雲尼)。

日本氣象廳為什麼不命名?有兩個原因,第一4號颱風確實很弱,雖然技術指標都達標,但也處於可命名可不命名之間:第二就是日本氣象廳對影響自家的颱風積極,對影響我國的南海颱風一向不積極。4號颱風還算好的,像2014年在南海加強的超強颱風威馬遜,日本氣象廳就是不承認它的強度,這個有色眼鏡戴了很久了。因此,2020年10月中旬,同樣是南海上的16號颱風也是這樣,可能是日本氣象廳認為16號颱風處在可命名可不命名之間,又對影響我國的南海颱風不那麼重視,所以暫時還未命名,但它即將開始影響我國,因此中央氣象臺率先升級其為16號颱風(暫無名),而不是16號颱風浪卡。

為什麼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命名權不在中國而在日本手裡?原因很多,但概括起來就是日本的氣象科技家底厚,基礎研究多,以前的水平確實高出亞洲其他國家一大截,在世界氣象組織話語權大。我國最近幾年氣象水平突飛猛進,但總體而言還是和日本有差距的。尤其是像許老師這樣真心熱愛颱風又能深入研究、對各項數據資料技術了如指掌的專家,其實不算多。

颱風預報是一門苦差事,要懂大氣會編程,要看海量的歷史和實時資料,要不停的學習研究,還要寫大量的文書材料,颱風來了要熬夜盯著,颱風走了要對比歷史舉一反三,這不是敬業就能做好的,必須要有十足的興趣,還得有充沛的體力。新聞報導裡曾經提到過,許映龍老師會一幀一幀的看雲圖,一個一個颱風看背景場,存了好幾個硬碟的資料—這我完全相信,也確定許老師是貨真價實的愛好者和颱風迷。但就是這樣的專家,收入不用和明星等比,和香港天文臺的颱風專家比,恐怕也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颱風命名權我國肯定要拿回來,我國是全球檯風(熱帶氣旋)登陸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也是颱風研究、應用需求最強烈的國家,近幾年隨著近海海溫升高,近海爆發颱風增多,爭取颱風命名權不僅僅是個面子的問題,更是防災減災的現實需要。不過,要拿回命名權,要靠硬實力,當時,這個科普和事實,獲得人民日報的肯定和轉載。如今,類似的情況再次出現,關於西太平洋颱風命名權這個歸屬問題又再次被提了上來,這需要讓像許老師這樣的專家無後顧之憂的安心工作,也需要包括愛好者之內的社會各界的努力。

相關焦點

  • 16號颱風生成,暫時沒有名字!分析:因為命名權在日本氣象廳
    10月12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上午我國南海上風起雲湧,一個明顯的螺旋狀結構已經出現,這是位於我國南海上的颱風胚胎迅猛發展,見狀,我國中央氣象臺已經宣布,南海上的颱風胚胎已經發展成為熱帶風暴,宣布其為今年第16號颱風,但因為日本氣象廳暫時還未升級,因此它還沒有獲得「浪卡」的名字。
  • 16號颱風生成,暫時沒有名字!分析:因為命名權在日本氣象廳
    10月12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上午我國南海上風起雲湧,一個明顯的螺旋狀結構已經出現,這是位於我國南海上的颱風胚胎迅猛發展,見狀,我國中央氣象臺已經宣布,南海上的颱風胚胎已經發展成為熱帶風暴,宣布其為今年第16號颱風,但因為日本氣象廳暫時還未升級,因此它還沒有獲得「浪卡」的名字。
  • 今年第21號颱風即將生成!它的名字是博羅依,不叫威馬遜
    10月19日上午,西太平洋負責颱風命名的日本氣象廳對西太平洋深處的颱風胚胎97W發布了烈風警報,這意味著日本氣象廳認為其可能在24小時內加強成為熱帶風暴級,今年第21號颱風可能就要緊跟著20號颱風浣熊生成了。
  • 16號颱風「浪卡」在南海生成,移動路徑穩定向西,已對準海南
    今年第16號颱風「浪卡」於今天(10月12日)上午在南海中北部海域上空生成。「浪卡」是南海季風槽內近期出現的第二個颱風,前一個颱風(15號「蓮花」)於昨天中午在南海中部生成後快速向西移動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陸並迅速減弱消亡。
  • 多颱風胚胎混戰,16號琵琶「難產」?日本氣象廳:也不一定
    今天中午前後的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西太平洋地區今天繼續維持著三颱風胚胎共舞的局面。一個是菲律賓東邊的颱風胚胎95W,一個是關島以北的颱風胚胎98W,還有更遠洋一些的颱風胚胎97W。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颱風胚胎95W和颱風胚胎98W的近距離混戰使得兩個颱風胚胎的發展都相當緩慢,看起來這個新颱風有些「難產」。但西太平洋負責命名的日本氣象廳還是對颱風胚胎95W發布了烈風警報,認為其中心附近的風速達到7級,這意味著其獲得編號和命名的機會不小,有機會成為16號颱風琵琶。
  • 今年第21號颱風即將生成!它的名字是博羅依,不叫威馬遜
    10月19日上午,西太平洋負責颱風命名的日本氣象廳對西太平洋深處的颱風胚胎97W發布了烈風警報,這意味著日本氣象廳認為其可能在24小時內加強成為熱帶風暴級,今年第21號颱風可能就要緊跟著20號颱風浣熊生成了。
  • 三颱風警告!太平洋颱風窩炸鍋,日本氣象廳:6號7號颱風很快生成
    8月10日上午,從風雲4號西太平洋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當5號颱風薔薇正在飛速北上,甚至已經來到了朝鮮半島以南海域時,西太平洋上也並不平靜。在我國南海上和日本以南,還有兩個雲團正在旋轉起來,這正是正在發展的雙颱風胚胎。
  • 日本氣象廳:今年28號颱風萬宜生成!11月雙颱風共舞即將出現
    它們倆都已經被日本氣象廳發布了烈風警報,都可能發展成為新颱風。但是誰成為28號颱風萬宜誰成為29號天兔就成了懸念。11月20日晚9點,隨著位於關島東南方向的颱風胚胎迅速發展,日本氣象廳認為其中心風力已經達到8級熱帶風暴水平,因此升級其為今年第28號颱風萬宜。
  • 浪卡將登陸海南,17號颱風可能72小時內生成,影響有多大?
    從風雲衛星圖像來看,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擾動發展可以說依然比較明顯,並沒有颱風消停的情況,除了我國近海區域的16號颱風浪卡比較明顯之外,在菲律賓東部以及遠海地區還有兩個較大的雲團。所以接下來可能還有多個颱風發展,當然如今編碼的就只有浪卡雞兒94W颱風胚胎,我們下面就來看看,這個颱風和颱風胚胎是如何發展的,首先我們來看看第16號颱風「浪卡」的情況,該颱風已經加強到了9級狀態,正在持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還將有所加強。
  • 只有日本才有颱風命名權?中國氣象廳與日本氣象廳差距在哪?
    這次的颱風可以說有點調皮,這兩天一直在瓊州海峽附近打轉,並 已經先後在廣東徐聞和海南海口登陸過了,現在又轉回了廣東,真是令人頭大~關於颱風「艾雲尼」,有網友@中國氣象愛好者 做了一個解讀,他稱這個颱風在6月5日時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命名的條件,但日本氣象廳直到6月6日早晨才給出了名字「艾雲尼」。該網友表示,颱風若是不命名升格,勢必會對海南廣東廣西的災害防禦帶來負面影響。
  • 2018年第四號颱風叫什麼名字?2018颱風命名表一覽
    2018第三號颱風名字:傑拉華(Jelawat)  2018第二號颱風名字:三巴(Sanba)  2018第一號颱風名字:布拉萬(Bolaven)  附颱風命名表:,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 多颱風胚胎混戰,16號琵琶「難產」?日本氣象廳:也不一定
    今天中午前後的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西太平洋地區今天繼續維持著三颱風胚胎共舞的局面。一個是菲律賓東邊的颱風胚胎95W,一個是關島以北的颱風胚胎98W,還有更遠洋一些的颱風胚胎97W。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颱風胚胎95W和颱風胚胎98W的近距離混戰使得兩個颱風胚胎的發展都相當緩慢,看起來這個新颱風有些「難產」。但西太平洋負責命名的日本氣象廳還是對颱風胚胎95W發布了烈風警報,認為其中心附近的風速達到7級,這意味著其獲得編號和命名的機會不小,有機會成為16號颱風琵琶。
  • 颱風又來!日本氣象廳:12號颱風楊柳將在24小時內生成,趨向中國
    對於我國華南沿海來說,今天還有不少地方沉浸在陰雨天氣當中,這是颱風白鹿的殘餘雲系還在繼續帶來壞天氣,儘管中央氣象臺今天凌晨已經宣布對颱風白鹿停止編號,這意味著它的颱風生涯已經結束,但是從上午9點的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颱風白鹿殘餘對流仍然比較活躍,今天南方多地的雨勢還會比較強
  • 博羅依即將生成,20號颱風轉彎偏北走,去日本?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西北太平洋地區今年的颱風真的是有點多,一個接一個的模式,根據CWB科學報告指出,今年的第27號熱帶性低氣壓生成,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97W颱風胚胎,而美國聯合預警中心已經轉變為22W。
  • 第16號颱風「浪卡」生成 明起挾風帶雨影響廣西
    16號颱風「浪卡」生成,14日—16日將對廣西有明顯風雨影響。12日11時,廣西氣象臺發布颱風藍色預警,廣西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颱風)Ⅳ級應急響應。預計強降雨主要出現在13日晚上至15日。南寧市在14日—16日將有一次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並伴有8~10級大風的天氣過程,氣溫下降5~7℃。主要降雨時段出現在14日白天到15日白天。
  • 三颱風警告!太平洋颱風窩炸鍋,日本氣象廳:6號7號颱風很快生成
    8月10日上午,從風雲4號西太平洋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當5號颱風薔薇正在飛速北上,甚至已經來到了朝鮮半島以南海域時,西太平洋上也並不平靜。在我國南海上和日本以南,還有兩個雲團正在旋轉起來,這正是正在發展的雙颱風胚胎。
  • 我國南海熱帶低壓迅猛發展,日本氣象廳宣布:27號颱風桃芝生成
    11月17日下午,西太平洋繼續維持著「三颱風胚胎共舞」的態勢,而位於我國南海南部的熱帶低壓是三個颱風胚胎中發展得最好的,從傍晚前後的衛星雲圖上看,它的對流活躍,螺旋性顯著,中心不斷有對流爆發,一個新颱風似乎馬上就要生成。
  • 颱風胚胎已來到我國臺灣以東!日本氣象廳:22號新颱風或將生成
    這兩天,颱風飛燕在重創日本關西地區後終於化為溫帶氣旋,已經徹底離開了西太平洋熱帶地區的天氣舞臺。不過,目前僅僅是9月,太平洋的水溫依然很高,大量熱帶雲團在海洋上此起彼伏,新颱風已然正在醞釀。9月6日,位於臺灣以東洋面的小型颱風胚胎98W持續發展,從衛星雲圖上看,已經發展出一個小型的緻密核心,日本氣象廳考慮到這個小颱風威脅琉球群島的可能性,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布了烈風警報,提示今年第22號颱風可能於24小時內生成,如無意外,它的名字將是山竹雖然9月宣告這秋天正在加速,但西太平洋的水溫仍然很高,未來,這個小颱風胚胎將進入東海
  • 第16號颱風「浪卡」生成!13日晚間或在雷州半島登陸!吳川發布...
    又又又有新的颱風生成啦!(10月份的颱風這是要衝業績嗎?)在14號颱風「燦鴻」變為溫帶氣旋15號颱風「蓮花」剛生成登陸便停編後不久16號颱風「浪卡」生成!16號颱風「浪卡」生成2020/10/12今天(10月12日)08時南海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16號颱風「浪卡」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熱帶風暴級)
  • 颱風一開年就「超生」?日本氣象廳:2號颱風可能於近期生成
    它看上去有著顯著的螺旋性,這就是今年第1號熱帶低壓。你或許要問了,1號颱風帕布不是過去了嗎?這麼會是今年第1號熱帶低壓呢?事實上,20191月1日誕生的1號颱風帕布,卻是由2018年的最後一個熱帶低壓發展而成的,它其實是借了2018年的胚胎生了2019年的新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