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扛起復古書風的大旗,成就自己,照亮書壇,於今可鑑

2020-12-23 曉閣書畫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一首《嶽鄂王墓》道盡了趙孟滿腔無可奈何的悲涼,身為皇室後裔,對朝廷昏庸腐敗的失落溢於言表。既不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也不甘心為沒落的皇族殉葬。歷史浪潮浮沉跌宕,身不由己隨波飄搖。一位超越宋人,直抵晉唐,與歐陽修,顏真卿,柳公權並肩的大書家,後世品評毀譽雜陳。歷史沒有如果,不能假設。我們只能沿著書法的印記去追尋那個扛著書法復古主義大旗的身影。

趙孟書法作品

蒙古族入主中原,實行帶有濃厚種族歧視的民族政策,中原漢人位列第三等級,而漢民族又按職業分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生的地位甚至在娼妓之下。與此同時,元朝長時間廢止科舉,知識分子向上晉升的道路被阻隔,今不如昔喟嘆,抑鬱沉寂的情緒把文化階層的心理渲染的更加落寞。懷舊復古成為時代的情結,這也奠定了元代書壇復古思潮產生的社會心理基礎,使得在元代書壇復古主義的行列,有著一大批書法家,學者參與進來,但趙孟當屬成就最高的,站立於潮頭的旗手。

書法在經歷了晉唐發展,已步入巔峰,技法純熟,理論完備,佳作頻出,大師雲集。入宋以來,書家們對唐人書法崇尚法度的傳統不再奉若圭皋,宋四家中唯有蔡襄恪守唐法,雖然備受稱頌,被蘇東坡評為本朝第一,歐陽修也稱「君謨獨步當世」,但終究未能以一己之力延續崇尚法度的傳統。蘇軾,黃庭堅,米芾所倡導的尚意書風雄踞北宋書壇,尚意本身並無指摘之處,只是追隨者已不再具備蘇黃米等書家在傳統上所積澱的高度,過分的突出個性,使得書法在歧途上漸行漸遠。時至南宋,張孝祥,吳琚,張即之,雖能領一時之風騷,但尚意書風已是檣櫓之末。

元代初期,尚意書風式微,書家們也開始對宋代書法進行全面的反思和總結。當時主盟文壇的虞集在《道園集古錄》中總結到:大抵宋人書,自蔡君謨以上猶有前代意,其後東坡,山谷(黃庭堅號山谷道人)風靡從之,而魏晉之法盡矣。米氏父子最盛行,舉世學其奇怪,不惟江南然,金朝有用其法者,亦以善書得名,而流弊南方特盛,遂有於湖(張孝祥號於湖居士)之險,至於即之(張即之)之惡謬極矣。可謂怒陳宋代尚意書風背離傳統,流毒泛濫。我們姑且不論這樣的論斷是對是錯,但確為對尚意書風反思的發軔,並流露出強烈的對書法回歸傳統的意願。鮮于樞在《評草帖》中寫道「張長史,懷素,高閒皆善草書。長史癲逸,時出於法度之外,懷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閒用筆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壞,不可復理」,批駁了兩宋草書對於傳統的背離。

當然,時代的最強音當屬趙孟,其蘭亭十三跋中用筆千古不易的名言,時至今日仍是眾多書法愛好者的座右銘。「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這樣的論述主要是針對兩宋書風的流弊所提出的,倡導恢復晉唐書家的古法用筆。當是時,這樣的聲音無異於萬鈞之雷霆,振聾發聵。尊重傳統技法和儒雅精神,趙孟在復古浪潮中乘風破浪,其藝術水平也成為自元代以後唯一能比肩唐人的大家,《元史》稱之為「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

在趙孟的影響和帶動下,元朝書壇言必稱二王,書必出古意,復古思潮已蔚然成風。在趙孟,鮮于樞,鄧文原等書家對復古書風的推崇下,元代書壇對於篆書,隸書的學習和研究也盛行於世。恪守古法,並非全都力求流美俊秀,書承二王血脈,以篆隸等碑刻為法則的書法也蓬勃發展,可謂百花齊放。除了在書法實踐上表現出復古主義的巨大影響力,在書法理論上也有大批的書家致力於對古法的梳理以及對技巧的探索,而且成果豐碩。趙的《書則》匯集漢晉書論精華,釋薄光所著《雪庵字要》以永字為例,推崇八法。無論是在實踐還是理論上,趙孟所倡導的復古主義,在給後世留下無數藝術瑰寶的同時,也讓復古主義的主帥趙孟超越宋人,直抵晉唐,於歐顏柳並肩。

作為現代人,用穿越的目光去審視復古主義的理論和實踐,趙孟提出的復古主義,以及用筆千古不易的命題,可能會在某些方面失之偏頗,但絕不是後世有些攻訐趙孟的論調所表述的那樣,這只是簡單的回歸和守舊。趙孟以行真相通的晉人筆法改造顏柳的頓挫用筆,創造了極具個性的趙體,而且經過了時間的檢驗,為後世學書者心慕手追,這便是元代書法復古風潮結出的最為豔羨之碩果吧。

所謂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之於書法也是無縫對接的。書法從初期的鬆散自由,到形成法度,歷經晉唐成就了書法的巔峰,當法度變的刻板,甚至是一種束縛的時候,由蘇,黃,米領銜的宋代書家們追求自由,表現個性的尚意書風,打破了法度形成的刻板和束縛,筆墨中表現的玄妙之至令人神往。當個性變成散漫,甚至是師心自用,足以為家的無度自由,此時,恢復古則,重回法度,讓書法再次綻放出了精彩。趙孟復古的旗幟,能否讓當今混亂的書壇看到一個光明的方向?

相關焦點

  • 趙孟,扛起復古書風的大旗,成就自己,照亮書壇,於今可鑑
    我們只能沿著書法的印記去追尋那個扛著書法復古主義大旗的身影。懷舊復古成為時代的情結,這也奠定了元代書壇復古思潮產生的社會心理基礎,使得在元代書壇復古主義的行列,有著一大批書法家,學者參與進來,但趙孟當屬成就最高的,站立於潮頭的旗手。書法在經歷了晉唐發展,已步入巔峰,技法純熟,理論完備,佳作頻出,大師雲集。
  • 趙孟頫,扛起復古書風的大旗,成就自己,照亮書壇,於今可鑑
    我們只能沿著書法的印記去追尋那個扛著書法復古主義大旗的身影。懷舊復古成為時代的情結,這也奠定了元代書壇復古思潮產生的社會心理基礎,使得在元代書壇復古主義的行列,有著一大批書法家,學者參與進來,但趙孟頫當屬成就最高的,站立於潮頭的旗手。
  • 細數趙孟與鮮于樞書的書法情誼,中國書法史上最偉大的友誼
    這種輕,在書法圈內也頗為盛行,特別是在頂級書家之間,沒有人覺得自己的書法次於別人。孫過庭《書譜》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說的是謝安問王獻之:「你感覺你的字比你父親的如何?」獻之答道:「當然超過他」。其他書家之間類似的品評典故多如雲煙。同為泰鬥級書家的趙孟和鮮于樞,則彼此欽佩,相互影響,成就了一段書壇佳話。
  • 300多年的館閣體極品,當今書壇無很少人比肩,連啟功都為之嘆服
    沈度書法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皇帝,都非常推崇趙孟、董其昌的書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所有讀書人書風均以流暢圓轉,瀟灑秀逸,婉麗飄逸,雍容有度為主,也稱之為「館閣體」!梁詩正書法屬於典型的傳統書風,具有很深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底子,並吸納顏真卿、趙孟、柳公權、董其昌等人筆法,雋秀從容已具有他自家風神!啟功先生非常喜歡梁詩正的書法,曾經花費大量的時間臨寫梁詩正墨跡,他不止一次說過:300年來,梁詩正屬於少見書法大家,我很佩服他!
  • 元朝著名書法家,除了趙孟還有他
    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 書法藝術|「趙體」書風走向成熟的前奏——淺論趙孟《山堂詩》立軸...
    「黃惇《從杭州到大都》提出:「十年中(1299-1309),他的書法進入了完全成熟的階段,不僅僅是趙孟風格的形成,還體現在這一時期,他幾乎在重溫自己走過的書學道路……」綜合上述宋濂、葉德輝、傅申和黃惇等人的說法,再看書於1303年的《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楷書卷》,顯然,趙孟彼時的書法風格已完全臻於成熟。
  • 元代趙孟書畫成就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被引入宮,覲見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見趙孟才氣豪邁,神採煥發,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興,讓他位坐右丞葉李之上。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忽必烈授趙孟為兵部郎中。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趙孟外出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深受寵遇,延佑三年(1316年)七月,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用一品例,推恩三代。
  • 他一生追隨王羲之書風,提倡書法復古,被稱為楷書四大家之一!
    趙子昂提倡書法復古,他的書風直追晉唐風韻。當後人在欣賞趙子昂書法的時候,會被他的才情和深厚的書法造詣所吸引,他吸取眾家之所長,開創了元代書法新風。南宋之後書壇出現了一種頹勢,趙子昂以晉唐書法為宗,讓書法又綻放了原有的光彩。
  • 微波美食扛起方便食品的大旗
    微波美食文化勢必在方便食品這一行業中扛起一面大旗,真不愧是微波5分鐘,快樂一整天。中國有超13億的消費人口,目前城鎮化率已超過50%。更多的人進入城市,走進工廠或寫字樓,生活節奏加快,留給做飯的時間開始逐漸減少,這為快餐市場和速食食品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
  • 書法家趣事丨元代的書壇領袖——趙孟
    元代的書壇領袖——趙孟(fǔ)南宋滅亡後,趙孟回到家鄉,閉關讀書十年。他以為自己以後大概就在吳興鄉下當個隱士,買買字畫過日子得了。元世祖忽必烈可以說是灰常喜歡趙孟了,說他為「神仙中人」。正好趙孟也是一心想報效國家,決定出山做官。工作期間趙孟和其他漢族官員積極建議推進「恢復科舉」「編修圖書」「開設學館」等跟教育相關的大事情,做出了巨大貢獻。忽必烈去世後,趙孟離開了待了8年的官場,回到了故鄉吳興。閒居4年,經常和四方才士談人生、詩詞歌賦。在寫作品的過程中,他極力給別人安利王羲之的筆法。
  • 淺談:趙孟書法的風格特徵
    上追晉唐得其古意趙孟的行書古樸雅致,用筆沉著,得古人之法,有晉唐之韻。後世的書家、評論家也多以「古意」來評價他的書法。趙孟古韻雅致的書法風格不僅得力於他「復古」的數學思想還與其身體力行的實踐密不可分。這給趙孟的復古書學思想留下了深深的影響,引領著趙孟上追晉魏之古法。宋濂有云:「趙魏公留心字學甚勤,羲獻帖凡臨數百過,所以盛名充塞四海……」,可見趙孟一生於二王用功尤勤。趙孟在其五十七歲時,偶得王羲之的傳世名作《蘭亭序》。他對《蘭亭序》格外傾心,心摹手追,留下了大量的仿臨墨跡。
  • 《移動迷宮3》託馬斯扛起救世大旗
    《移動迷宮3》託馬斯扛起救世大旗
  • 與趙孟頫齊名,但卻沒有傳記流傳的復古書法家
    但都是宋人"尚意"和輕視古法造成的結果,所以,當時燥露纖弱的"怒張筋脈"之書充斥書壇。只有到趙孟頫以恢復晉唐為號召,以崇韻尚法為宗旨,力掃宋人書法的流弊,書壇才開始有了新的生機。在這一託古改制的書法革新運動中,鮮于樞是起了重要作用並卓有成就的書法家。
  • 才女管道昇,詩書畫三絕,嫁給趙孟,琴瑟和鳴,完滿女人的標杆
    管道昇書法作品從現存的資料來看,管道昇的書風頗似趙孟,而且管道昇26歲才嫁給趙孟,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管道昇一定不是嫁給趙孟才學寫字的,結合元三家的書法,也從側面反映了元初期書法風格的復古之潮流,只是趙孟成就最高,屬集大成者。
  • 美國放下旗幟改衝鋒策略,中國能否扛起全球化大旗?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美國戰略上早已放棄了推行全球化,另一方面美國正在尋找自己在其新的世界大環境中對自己最為有利、能夠維繫自己世界霸權的定位。事實上,哪怕到現在,美國依然沒有找好自己的定位,歐巴馬的8年任期美國的戰略雖局部有小成,但總體上是失敗的,俄羅斯和中國不但沒有遏制住,還讓兩個大國直接抱團了。
  • 宋朝一幅「狂野」的楷書,這字大氣磅礴,縱橫書壇800多年
    如果說,北宋的書壇是「宋四家」撐起來的話,那麼南宋的書壇便是因為張即之而顯赫。張即之楷書《杜甫戲為雙松圖歌》張即之學書之路跟其他大家並無特異之處,開始以唐人為宗,深入學習過「歐體」、「顏體」跟「褚體」,後來在許多年裡受到了米芾書風的影響
  • 書法的傳承者,趙孟
    當今書法界,公認的楷書四大家是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其中前三位都是唐代,而趙孟和他們整整隔了一個朝代-宋朝(不包括五代十國)。眾所周知,唐末群雄逐鹿,藩鎮割據,誰不想稱王?那是一個戰火紛飛。亂世梟雄紛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