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近來疫情原因,寡人得時間終於把想看已久的《琅琊榜》看完了。不得不說,寡人近半年看了兩部好的國產劇,一部是《軍師聯盟(上下)》,另一部就是《琅琊榜》。因為《軍師聯盟》和寡人要寫的三國系列關係太近,會有空寫三國系列時慢慢分析,所以這裡就把《琅琊榜》講了。
先說好的。
首先,因為這是一部能被推出參考時代的架空歷史——這應該是南北朝時期的,最有可能講的是梁武帝蕭衍時期,所以從這個時期上來看,片子裡的眾多服飾、家具、擺設等細節非常之考究,不論是坐靠的那種椅子,還是屏風門等。或許會有人表示這部劇裡的擺設怎麼那麼的日式,只能說,在唐朝之前我國的主流家居款式的確就是這樣。
其次,這是一部演技極其良好的劇。
被吐槽最多的主演胡歌的面癱臉,嗯那是因為戲劇設定的原因,但是實際上胡歌在絕大多數的對手戲和內心戲中並不是面癱,眼睛、身姿都是活的。而知道胡歌的觀眾也都知道,他和梅長蘇在劫後重生上有著極其的相似,特別是當他在戲中神來一筆出現「李逍遙」三個字時,那是在說,他靠著李逍遙一角人氣爆棚,而現在和梅長蘇一樣浴火重生。
丁勇岱把一個需要制衡關係而又多疑的皇帝演活了,王勁松演的言侯和王永泉演的夏江那一場對決戲、劉奕君演的謝玉在生日宴後期那一場戲、王永泉的夏江和胡歌在懸鏡司天牢的那一場戲都是可以見到氣場爆棚演技炸裂的老戲骨範兒——是的,特別說一句王勁松,在《軍師聯盟》裡把跟曹操演對手戲的荀彧演活了,在《琅琊榜》裡雖然言侯爺的戲份並不多但每一場都很出彩。
另外,還有兩個特別要提的女配,一個是楊雨婷演的越貴妃,那絕對是依靠眼睛裡都是戲把一個在後宮裡最受寵愛、然後失寵、然後又爭寵的女人演活了以至於看到她的戲就想罵人;還有一個是劉敏濤的靜妃,雖然角色定位要求她必須沒有太多的表情在臉上還要控制聲線,但每一場戲都在波瀾不驚的表情下怒刷主演光環。
第三,說到劇本了。
首先嘛是因為眾多演員的出彩演技把主演群體全都演活了,每個主要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面孔而並不是臉譜化的形象,對於一部出場主演如此多的劇來說這是很難得的。
然後是整個劇本的確是一環扣一環非常的緊湊,很多地方特別是細節的處理很妙例如蕭景睿對梅長蘇的稱呼、靖王對睿王的稱呼變化等,看到劇中間鬥倒謝玉、劇2/3鬥倒夏江、劇末鬥倒梁帝時絕對是三個high到爆的場面。
然後輪到說不好的。
第一,就是節奏有問題。
不知道這部片子是集數控制還是什麼原因,即使是54集的未刪節版,刷下來還是感覺速度太快,太多和主線相關的內容並沒有鋪墊或解釋清楚(例如身為平民的梅長蘇能在沒有特殊理由的情況下進皇家內廷去見皇祖母這劇情突然出現時怎麼看怎麼不可思議——何況當時還有很多其他女眷在場,理論上這是有違常理的)、好多件事也並沒有一個很好的事後收尾(例如夏冬本來想刺殺謝玉還跑了一圈幾個省這件事,在交代謝玉後來死時卻在兩件事之間有沒有任何關聯性這一點卻完全沒有交代了),這種事情發生了很多次,導致節奏進展顯得太快,而一些事情又收得太粗糙太草率。
第二,是幾大利益集團鬥爭的陣營實在是有點弱爆了。
太子一黨只有一個謝玉,睿王一黨只有一個藝伎參謀和一個不頂用的師爺,靖王一黨只有兩個武將,剩下的不是臉譜化的廢物就是被梅長蘇安排滲透了的,這怎麼看怎麼有點像柯南裡悲催的黑衣集團。
而那些每個陣營裡的尚書們將軍們,在一旦遇到事情時就跟無頭蒼蠅一樣跑去找主子庇護完全沒有任何手段,這不是顯得梅長蘇厲害,而是顯得這堆人太低能,這顯然也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雖然一個作品不可能將所有人的智商和情緒及出招都面面俱到的安排好,但這樣表現主角光環就有點有問題了。
第三,是主角的智商碾壓問題。
作為一個為復仇籌謀了十多年、依靠江南第一大幫派安排好了各種事情的人來說,梅長蘇的確可以打所有人各種措手不及,但是整部劇看下來,除了對他精妙的鬥爭手腕和利用人心達到目的的手法表示讚嘆外並沒有別的了,他連一個像樣的對手也沒有。第一個可以成為對手的是謝玉,結果在劇情一半時就跪了;第二個可以成為對手的是夏江,結果布局能力上顯示出此人智商實在是不行;第三個可以成為對手的是梁帝,那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而是因為他是整部劇所有人必須要維護而又必須要幹掉的皇帝光環加成。
就是因為這樣,好像給人的感覺看上來所有人都是活在梅長蘇的局中,而梅長蘇是那個開了上帝視角的布局者——這就好比開掛的福爾摩斯在劇情中沒有莫裡亞蒂教授作為對手,而開掛的司馬懿在劇情裡也沒有諸葛亮作為對手一樣,怎麼看怎麼覺得寂寞無趣。寡人認為《軍師聯盟》好於《琅琊榜》就是因為雖然司馬懿也是最後勝利者,但那好歹是真的踩著一個個對手出來的——雖然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主角光環太閃耀。所以,可能沒有塑造出一個真正的梅長蘇的對手,是這部劇最大的問題了。
第四,還有一個問題,是因為這部劇雖然是架空歷史但還是有著歷史的基礎,而很多廟堂之上、戰場之上的處理就太空洞太淺薄了一些。
廟堂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各派鬥法的手段在政治上細節描寫不夠讓這部劇落於宮鬥的套路;而戰場上的,寡人認為最大的車禍就是最後睿王反叛時那一場戲,霓凰郡主居然能那樣突進敵陣擒賊擒王,參考一下真實歷史中比較近的真田幸村突德川家康本陣情況,那種擒賊擒王的極其低的成功概率應該是用非常不同的謀劃或死傷慘烈的犧牲換來的,即使想表現霓凰郡主英勇或者打了個敵軍措手不及,也應該有更多衝陣之類的描寫鋪墊而不讓這個事情顯得像是霓凰郡主一來就手到擒來,這種鋪墊從劇中的處理上並沒有反映出來——所以,這個問題歸結還是寡人之前說的,進度太快一些地方處理得太糙。
所以,這兩個地方的失真是讓這部劇不能和《康熙王朝》這種帶有一定架空成分的歷史演義劇最大不能比的地方。
再多說幾句。
一個是女主。
這部劇有女主麼?這是一個大男主的戲,和《軍師聯盟》一樣是個男人間鬥法的戲,當然因為涉及宮廷和奪嫡所以也有很多後宮戲在,但女主戲實際上是沒有的——這是和去年寡人看的另一個有點像的《聽雪樓》最大的不同,雖然《琅琊榜》和《聽雪樓》的男主設定、男主勢力設定、男主無敵光環設定是一樣的。
當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流行這種病嬌卻又無敵的男主形象,《琅琊榜》和《聽雪樓》都是出自網絡武俠,形象設定卻驚人的相似。《聽雪樓》的蕭憶情是集高智商、高武藝、高才學、高權謀、高顏值、高勢力統御力和病嬌狀態於一身,而再看看《琅琊榜》的梅長蘇,除了高武藝沒有之外其他基本上一模一樣——well,所以一定要在他身邊安排一個高武藝而沒有其他甚至心性如孩童的飛流。
而比比《琅琊榜》的霓凰郡主,《聽雪樓》(小說)的人中龍鳳裡舒靖容的女主戲確實更豐富,或許《琅琊榜》小說裡不是這樣?有知道的童鞋可以留言說說。而之前說的《軍師聯盟》,女主也是劉濤演的,明顯《軍師聯盟》的張春華的戲份要比《琅琊榜》中霓凰郡主的要多得多,個性刻畫也比起霓凰來更加明顯。
另一個是,上面說了很久的架空歷史問題。
憑劇中沒有椅子用榻榻米,這個細節就可以推測是唐朝之前,而物質條件那麼豐富的,就可以推出是秦朝之後。從漢朝到唐朝間存在分裂的時期只有三國、東晉南北朝兩個時期,而劇中的首都是金陵也就是南京,註定了這是南北朝時期,加上國號為梁,所以推測是南朝梁的概率最大。
人物對比可知,梁武帝蕭衍靠軍隊奪權上位、長壽符合劇中梁帝設定;長子蕭統(昭明太子)文武雙全而早逝形象符合祁王的形象;三子簡文帝蕭綱有可能對應的就是皇太子蕭景宣(當然實際上蕭綱完全比蕭景宣的形象正面);而睿王蕭景桓在梁武帝子孫裡沒有可以對應的,結合梁的歷史事件來看,最像的應該是投降梁朝然後發起叛亂殺死了梁武帝的侯景,雖然在劇中他是失敗了的;靖王的話,應該就是幹掉了侯景後上位的梁還算好一點的皇帝梁元帝蕭繹,只不過這個蕭繹並沒有靖王那麼出彩了而且在位時間很短。
而再推測,梅長蘇的歷史原型有可能是糅合了陶弘景、陳慶之和陳霸先的——陶弘景是號稱山中宰相、無所不會的符合梅長蘇平民的身份、足智多謀和無所不會;陳慶之是不能開弓的白袍戰神,符合梅長蘇身體病弱卻擅謀略而且能打的設定,但是這兩人都是梁武帝時期的人物而且是梁武帝關係很近的人,這又或多或少有點衝突;
而梁朝掘墓人陳霸先符合文治武功皆好的形象也符合顛覆梁廷的影子,但陳霸先明顯平民出身、人物勇武設定和梅長蘇不合。所以,梅長蘇沒有完全的歷史原型對應。而寡人覺得,基於陶弘景在山中隱居及在道教和醫學上的成就,他和琅琊閣主藺晨反而更接近,那麼梅長蘇身上有著更多的陳慶之的影子則更合理。
最後關於霓凰郡主,南朝梁雖然有統治雲南但並沒有太多統治記錄,也就沒辦法強行找個歷史原型了。考慮到霓凰郡主姓穆,而明朝的雲南王府姓沐(沐英是初代雲南王,到清朝時沐王府還保留著),或許有一定關聯性吧。
綜合評價:
這個劇在細節上把握得很好,演員演技炸裂,控制多巴胺分泌得當,這三點讓這部劇在近年眾多劣質國產電視劇中顯得鶴立雞群是存在的。但架空歷史處理得並不好,劇情節奏太快而交代前後不完整,以及主角太明顯的布局者視角與完美男主無所不能的光環讓整部劇不論是對手或隊友都顯得像弱雞,這是敗筆。所以,只能說,這是一部劇本有問題,但靠著演員演技炸裂和製作精良撐起來的高分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