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湧全祿村西江河邊,多人穿過護欄野泳。本報記者 盧興江 攝
夏日高溫,本是蓄水防洪之用的水庫、河道,卻成了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們的「泳池」。殊不知,涼爽的背後,緊跟著的是死亡惡魔。
5月5日下午4時,大湧居民胡先生和邱先生相約前往靠近全祿村的西江護堤壩遊泳解暑。遊了大約40分鐘準備上岸時,胡先生突然聽到身後的邱先生求救,並眼看著邱先生身體下沉。胡先生拼命遊上岸,快速找來竹竿搭救,但為時已晚。兩天後,人們在附近水域發現了溺亡的邱先生。
這個悲劇前一天的5月4日,警方連續接到來自東升鎮、三角鎮、南頭鎮居民的3起溺水報警,有4人溺水失蹤。
溺水之殤連年不休,原因何在?該如何更有效管理?本報記者實地走訪部分野泳黑點,並採訪公安部門、救援專家等,以求破解難題。
原因分析
水底暗流湧動潛藏危機
市水務局工作人員蔡健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018年6月,根據中山溺水事故情況,水務局曾曝光了45個野泳黑點,溺亡事故從數量上確有減少,但是悲劇還是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野泳者自我防護意識薄弱,對險情判斷不足。「有些水域,表面看起來平靜,但下面卻暗流湧動。不知水情的人下水後,容易被水下的水草纏住,有時也會遇到冷水導致腿部抽筋,造成溺亡事故。」
沒有處罰權只能勸離
緣何野泳者很容易就進到水庫、河湧?水庫、河湧為何易發溺水或溺亡事故?曾在市水庫水電工程管理中心工作的陳先生分析說,近幾年來,水務部門非常重視對水庫、江河的管理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完善防護,安裝升級防護網、警示標識等,但往往是你這邊剛剛查缺補漏,那邊就遭遇破壞了,可謂防不勝防。水務部門固然對於河道水庫等公開水域有監管義務,但對於「闖入者」沒有行政處罰的權力,只能採取勸離、驅趕,可是前腳剛走,他們後腳又進去了。
黑點走訪
大湧鎮全祿村西江邊:每天都有人「破網」野泳野釣
6月3日,中山最高氣溫30℃。
下午3點我們來到大湧鎮全祿村西江邊時,堤壩上的冷飲小吃攤一個挨著一個,太陽傘的遮擋下,許多市民或穿著短袖或光著膀子,坐在椅子喝茶聊天。路的另一側停有上百輛電動車與小汽車,數百米的堤壩儼然就是一個市民休閒廣場。
堤壩靠西江一側加裝了兩米高的墨綠色鐵絲材質防護網,禁止遊泳和禁止垂釣的標誌高懸而醒目,有的防護網還設置有帶刺的鐵圈。不過,記者看到,防護網被撕開了一些口子,有人鑽出前往西江遊泳垂釣,對危險告示牌熟視無睹。
靠近路邊攤位的防護網被撕開一道三米寬的口子,有人坐在防護堤上聊天,有人下到河床,在樹蔭下聽濤、乘涼,更多的人則下到河裡遊泳,站在堤壩上拋竿釣魚。西江河邊連著有十多個防洪堤壩,每個堤壩上都有人,數了數,大致總人數超百人。難以理解的是,還有家長帶著七八歲的孩子下到河裡玩耍。詢問其中三名野遊者是否熟悉西江河的水情,均表示不知。
流動攤販劉女士告訴記者,這個點遊泳的人數還不算多,下午五點左右才是尖峰時段,可以說百米河堤全都是人。但是不管哪個時間段,入夏以來,每天都有很多人過來遊泳。
查詢媒體公開的報導,只是這一河段,5年來,溺亡事故就不下10起,而且絕大多數為青少年,打工者居多。2011年7月15日,居民李國花12歲的女兒和鄰居家13歲的女兒正是在這個河段溺水而亡,同村一名35歲男子緊急救援時,也被江水捲走。
五桂山秀麗湖:溺亡事故地 市民仍在暢遊
五桂山秀麗湖雖然沒有被水務局列入45個野遊黑點,但近幾年來溺水事故也不少。2018年6月1日,兩名少年來到秀麗湖遊泳解暑,結果16歲的小王不幸溺亡。
6月3日下午,記者輾轉來到小王溺亡的地點時,現場有一塊告示牌寫著:「禁止遊泳 禁止垂釣」,兩米多高的防護網被野泳者撕開一道兩米寬的口子。站在缺口處望去,不遠處仍有五六位市民在水庫上遊遊泳。記者準備離開現場時,4名青年男子驅車前來,將車停在缺口旁,從後備箱拿出魚竿,還向記者詢問哪個地方適合垂釣或周邊有無野炊的地方,對懸掛在一旁「嚴禁在水閘管理範圍內遊泳、釣魚、玩耍」的標示牌視而不見。
問及是否聽說過水庫曾發生過多起溺水事故,一位男青年表示聽說過,同時表示釣魚不會有危險。
齊抓共管
溺水之殤連年不休,如何才能減少或避免悲劇重演?記者隨後採訪到相關負責人以及救援專家,請他們獻計獻策。
自覺抵制 莫靠近野泳「黑點」
大湧公安分局旗南派出所副所長 楊永新:
大湧全祿村西江一帶是我們所的巡防重點,我自己也曾下到西江成功救人,也多次帶隊前往事發地巡防,勸導野泳市民,提醒市民西江河邊水淺,但河中的水很深,垂釣和遊泳都很不安全。我們掌握的情況是,西江大湧河段最深的地方超過20米,由於採砂等原因,水下環境極其複雜,可謂暗流洶湧,險境重重。許多野泳者遊著遊著就沉下去,回不來了。市民一是提高安全意識,自覺抵制到西江野遊和垂釣,二是夏季來臨,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小孩,切莫靠近事故「黑點」。
善意勸阻 不當「局外人」
中山市戶外運動協會會長 何文林:
自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泊和水庫的水情變化多樣,即便對水性好的人也存在致命的危險。而且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野泳,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患者,遊泳就很容易誘發疾病瞬間發作。當然,野泳的隱患除了家長和學校開展教育外,也應該引起社會的共同關注,遇到未成年人在池塘、水庫玩水,應馬上勸,不當「局外人」,要知道,一句善意的勸告,就能減少一次溺水事故。
量力而行 不盲目施救
中山藍天社會公益服務隊隊長楊偉華:
近幾年來,我曾和隊友們參加過多次溺水救援,但遺憾的是,很多救援因時間差徒勞無功。對於防範溺水,我提幾點建議:從中山近幾年野泳導致的溺亡事故分析,青少年人居多,外來務工人員居多,建議用人單位防溺水宣傳教育常態化;從每年發生的水域事故情況看,魚塘和水庫是溺亡重災區之一,水利管理部門應不厭其煩查缺補漏或升級防護措施;從多起溺亡事故分析,許多都是救人不成,把自己也給搭進去了,所以施救者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施救,立即求助並及時報警是上策。
事故回顧
少年兒童溺亡事件頻發
近期,廣西、河南、陝西等地分別發生多起學生溺水事件,多名學生溺亡。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特發布2020年第2號預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舉一反三,多措並舉,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防溺水工作,把工作做實做細,盡最大努力防止此類事件發生。
實際上,預警的必要性在中山早就得到驗證。近年的暑期,中山都會發生少年兒童溺亡事故。
2017年8月19日下午1點28分,小欖工業大道績東二路段發生一起少年落水事故。小欖消防大隊趕到與現場群眾一起搜索,遺憾的是,找到小孩的時候,小孩已經溺水身亡。
2018年6月3日下午,一少年在南朗鎮南塘水庫遊泳時不幸溺亡。 溺水者裴某16歲,河南人,事發時剛來中山打工。
2019年8月19日6時40分,橫欄鎮指南村糧倉後面魚塘,一名陸姓男孩溺水而亡,而父母正是塘主。在老家廣西讀書的男孩暑假來橫欄玩耍,不幸再也無法回到課堂。
2020年第2號預警發出後,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迅速將預警在全市各中小學轉發,並提出了工作要求。各鎮區教育部門也積極行動,比如港口鎮,5月13日上午,民主小學、民主社區、東街派出所、民主小學家委會召開聯席會議,明確各部門的責任,確立了「聯防、聯動、聯治」治理機制。
他山之石
東莞:警示牌+防護設施+專人巡查
和中山一樣,東莞也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城市,溺水事件也曾頻頻發生,而該市為此採取了系列舉措。其中,東莞多個鎮出臺了防溺水方案,如《塘廈鎮防範學生溺水專項工作方案》。東莞防溺水的經驗是,設置大量警示牌,在各個山塘水庫、河流、湖泊等區域樹立標語,禁止下水遊泳;在事故多發段設置密集的防護設施,有些河段甚至被直接封死;專人巡查必不可少,一到暑期,東莞會安排大批治安巡防員在重點河段巡邏,發現有人在河邊逗留,就會提醒他們水深湍急,切勿下河遊泳,儘可能勸導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