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團圓佳節。八月十五,賞月飲酒,思念遠方的親人。
但在民間,又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俗語。賞過了昨晚的明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月色」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說起關於中秋的詩詞,人們首先想起的大概就是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了。這首《水調歌頭》是蘇軾中秋之夜寫給弟弟蘇轍的。
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幾經貶謫,最遠甚至到了當年荒無人煙的海南。然而,東坡先生天性曠達,真正是把酸甜苦辣都過成了詩。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道盡了人生真諦。
如果窮通難料,那就不妨細細品味生命的每一種饋贈吧!至少,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值得牽念的人。
那就是幸福!
望月懷古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的這首《望月懷古》也是中秋詠月詩中的「爆款」。許多人也許不能完整背出整首詩。但是每年中秋,在各種晚會、遊園會、廣告中,你一定看到過「海上生明月」這句話,它儼然已成為中秋節最得人心的「廣告語」。
不過,最讓小編感慨的是,張九齡這首詩的名字叫做《望月懷古》,而今天我們讀張九齡,他也已是千年前的古人。後來的後來,我們也會成為古人……
然而,那一輪明月,卻是永遠不變的。
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浪漫的月亮和「詩仙」李白絕對是最相配的。李白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月亮愛好者」,甚至傳說中他人生的終章也是因為酒醉撈月,跌入湖中而亡。
李白一生寫過許多與月亮有關的詩,比如《月下獨酌》、比如《古朗月行》,又比如《關山月》。但思之再三,小編還是選了《靜夜思》。雖然這首詩從我們牙牙學語起就開始背誦,早已少了神秘感和新鮮感。但也正因為這個緣故,這首「床前明月光」,似乎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如果要讓人舉出一首詩代表唐詩,我想很多人脫口而出就會是「床前明月光」吧。
人世間最能引起共鳴的情感,往往寫出來,都是很普通的文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的詩,以通俗易懂,「老嫗盡解」著名。一句「昔年八月十五夜」,一句「今年八月十五夜」,高度重複,似乎很不符合寫詩的規範。但恰恰是這兩句,看似平平淡淡,卻讓人生出一種光陰似水,逝者如斯的傷感,甚至是恐懼。
讀這首詩,小編總是情不自禁想起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相似、月如舊、人易老,情深不壽。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皓月當空、桂香襲人,似乎人間的美景都已經齊備了。可是王建的這首詩,卻充滿了悽冷寂寞之感呢?就好像「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落寞。
熱鬧是別人的熱鬧、歡樂是別人的歡樂。而「我」心中的思念,又有誰知呢?
明明如月,那些穿越千年的詩詞,哪一句最感動你呢?
誰,又是你心中的白月光呢?
歲月輪轉,人生易老。
但只要心中有情,每一天的月亮,都可以是訴說衷情的對象。
【來源:三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