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絲友反饋,打音波音顫音一直吹不好。
這個音也是每天練習,單獨吹是沒有問題,但一到歌曲裡面運用起來,就用的不好了,很生硬,有些刻意,特別是波音,這個技巧是在本音上加的,
比如2的波音,但很多人吹成了232 ,時值佔了本拍,吹了2拍了,這樣拖節奏 ,後面伴奏也跟不上。
這個小問題,很多人都有,但我們要使每個手指靈活而有彈性,能持久、獨立地活動和相互配合,就需要進行嚴格地訓練。
3個小方法建議,希望對初學者有幫助!。
第一:吹奏時雙臂和手要鬆弛,手指自然彎曲,這個彎曲是樂器通用的,俗稱「握雞蛋」手式。彈古箏,鋼琴,葫蘆絲,等都是這樣。半握拳狀態,這是最放鬆的手式。
有時很到很多初學者的手型按的特別直,這個都是不太對的。太直的手型演奏起來缺少彈性。也不太美觀。這個可以看看一些名家高手演奏,手型都是非常放鬆,自然彎曲狀態。
第二:按孔時,手指不要抬得過高,大約離指孔1-1.5釐米左右。
手指過高動作不迅速,影響吹奏速度;手指太低會使音準變低、吹成半音或者變音了。
手指蓋閉音孔要嚴密,不能漏氣,但也不要僵硬。這個一定要多做手指操。多摸孔,要操持手感。吹顫音波音,這個手感特別重要。手感好,隨便一按下去就能波出來。如果沒有手感,波起來特別生硬。吹的歌曲也沒有律動感!
這個經常吹歌曲的人就能感覺出來。特別是吹蒙古風歌曲。運用波音特別多!
第三:平常不拿葫蘆絲,也可進行手指操練習,放鬆和擊打動作的訓練,頻率由慢漸快,越快越要保持松馳和彈性。這個可以放到桌子上或者大腿上都可以訓練。
無名指最不靈活,更要加強訓練,小指不用時,要輕貼附管,不要用小指活動來幫助其他手指。這樣在以後吹奏各種顫音和裝飾音時,就能輕鬆流暢,運用自如。
如果是吹9孔葫蘆絲,這個小指頭也是要專門的練習,這個跟無名指一樣,單獨練。
以上是一些初學者會遇到的小問題,大家覺得有幫助可以練習一下。
如果覺得有幫助,記得分享給絲友們學習喲。覺得好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