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
0124節氣有三候,候即五日為一候。
一般偏重於氣象或者動植物變化的!
但還有開花的補充,即24番花信,這可不是舶來詞。是早就有之了。
據傳來自於百花開放故事。
傳統三候是氣象和萬物表現,而且24番花信則是從小寒到穀雨這八個節氣以花為主的三候。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沒錯,這些花在古詩詞中都可以找到。
本文就只寫杏花、桃花、海棠和梨花。
02海棠:胭脂誰與勻淡,偏向臉邊濃
01、晏殊 【訴衷情·海棠珠綴一重重】
海棠珠綴一重重。清曉近簾櫳。胭脂誰與勻淡,偏向臉邊濃。看葉嫩,惜花紅。意無窮。如花似葉,歲歲年年,共佔春風。
02、金朝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03、唐代何希堯【海棠】
著雨胭脂點點消,半開時節最妖嬈。誰家更有黃金屋,深鎖東風貯阿嬌。
03杏花:團雪上晴梢,紅明映碧寥
01、唐代 · 溫憲《杏花》,正面描寫杏花之美。
團雪上晴梢,紅明映碧寥。店香風起夜,村白雨休朝。靜落猶和蒂,繁開正蔽條。澹然閒賞久,無以破妖嬈。春物競相妒,杏花應最嬌。杏花開時先紅,開後變白,如一團雪。所以「團雪上晴梢,紅明遇碧寥」
02、唐代 · 吳融《杏花》,用側面寫法襯託杏花之魅力。
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銷。願作南華蝶,翩翩繞此條。詩人對杏花之愛,恨不得變成蝴蝶繞枝飛了。可見愛之深。
03、唐代 · 鄭谷《杏花》
不學梅欺雪,輕紅照碧池。小桃新謝後,雙燕卻來時。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臨軒須貌取,風雨易離披。
04、唐代 · 溫庭筠《杏花》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杳杳豔歌春日午,出牆何處隔朱門。杏花開時非常繁茂,層層疊疊的,而且一夜之時就完全綻放。
04桃花: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01、唐代· 吳融 【桃花】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桃花開的豔時,紅紅的桃花,真如「丹彩灼春融」。
有人說不能同桃花合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桃花太美容易顯人醜吧?
02、唐代 · 元稹 【桃花】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桃花落時確實令人「傷春」,黛玉葬花也是因為傷春吧?
03、唐代 · 周樸【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 桃花落時確實惹人嘆惜啊!
04、宋代 · 徐俯【春遊湖】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寫出去遊春把桃花寫得如此生動,不只是桃花整個春景都寫得有趣活潑!
05梨花:素肌應怯餘寒,豔陽佔立青蕪地
01、宋代 周邦彥【水龍吟·梨花】
素肌應怯餘寒,豔陽佔立青蕪地。樊川照日,靈關遮路,殘紅斂避。傳火樓臺,妒花風雨,長門深閉。亞簾櫳半溼,一枝在手,偏勾引、黃昏淚。別有風前月底。布繁英、滿園歌吹。朱鉛退盡,潘妃卻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縞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何人比。 用工筆描繪出梨花亭亭玉立於豔陽普照的綠草地上,合時合地,靜穆歸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李白有詩:「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這首詞以穠豔著稱,但實際則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上片結以情語,下片舊至比興,塑造了梨花無人可比的精神風致,音韻有不盡。塑造了梨花無人可比的精神風致,音韻有不盡。
02、唐代· 丘為 【左掖梨花】
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梨花如雪,雪如梨花。互相借代,不過梨花總欺雪,因為梨花不但白還有香氣。
03、宋代·丘處機 【 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道家之人筆下的詩詞,總是那麼清新脫俗,空靈無限。
道家之人的畫也是如此,也許他們更不會拘束於世俗之約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