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名勝古蹟多與宗教有關。普濟禪院、媽祖閣、蓬峰廟被稱為澳門三大古剎,喪權辱國的中美《望廈條約》就是於1844年在普濟禪院內籤訂的。天主教的玫瑰堂、望德堂、大堂、板樟堂等亦很有名,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就是聖保祿教堂火災後遺留下的前壁。在澳門的鬧市中,設有不少幽靜的公園供市民休憩,二龍喉公園、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白鴿巢公園、石排灣郊野公園等都各有特色,而盧廉若公園更以其蘇州園林的特點而吸引無數遊客。松山燈塔、大炮臺以及路環的竹灣、黑沙灣海灘也都是遊客的好去處。
長期以來,澳門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秀麗的自然風光,舒適宜人的氣候和獨特的、中西結合的、華洋雜處的文化史跡和市井風情,種類齊全、內容豐富的博彩旅遊,人員和貨幣出入自由、方便快捷的管理制度以及背靠美麗富饒的珠江三角洲等有利條件,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前來遊覽、觀光、娛樂。澳門也由此而名揚中外,使這個彈丸小島在亞洲乃至世界旅遊市場上都佔有一席之地。
澳門旅遊業從60年代開始全面興起,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澳門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博彩業是吸引大批遊客到澳門的重要原因。澳門號稱世界三大賭城之一,被稱為「東方蒙地卡羅」,來澳的遊客有八九成是為「博彩」而來,博彩旅遊與觀光旅遊的比例為七比三,可以說賭博帶動了澳門的旅遊業,使澳門成為一個多姿多彩的旅遊勝地。
其次,400多年中西方文化交匯的歷史給澳門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獨特的文化風情。澳門有被稱為三大廟宇的媽閣廟、普濟禪院、蓮峰廟以及大三巴牌坊、大炮臺、東望洋山的燈塔、西望洋山的主教堂等人文景觀,自然資源有海水、沙灘、綠地等,都是人們避暑、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另外,澳門是自由港,大多數進口物品可獲免稅,價格低廉,是遊客的購物天堂;澳門眾多的酒店也可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港澳之間每天有水翼船和直升機往來,交通便利,發達的香港旅遊業也為澳門招來大批遊客。同時,澳門還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它地處珠江三角洲南緣,距香港僅60海裡,離東南亞各國及日本也都不太遠。1995年正式啟用的澳門國際機場改變了澳門過去以水路、陸路為主的交通狀況,對外交往和聯繫的能力大大加強。已先後開通的澳門至內地、臺灣、韓國、新加隆⑻┕⒙砝次餮羌捌鹹蜒饋⑷鶚康擾分薰業男磯嗵鹺較擼故瀾綹韉氐撓慰塗梢圓輝偃頻老愀鄱苯永窗模俳稅拿怕糜我檔姆⒄埂6慰偷腦黽櫻彩溝冒拿諾牟鴕怠⒂槔忠怠⒔煌ê捅齬蕕玫攪訟嚶Φ姆⒄埂?lt;/p>
澳門的遊客來源除了傳統的亞太國家和地區,如香港、臺灣、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以及葡萄牙之外,來自中國內地和歐美等地的遊客也逐年呈上升趨勢。1965年來澳旅客人次率先衝破100萬大關,1972年及1979年分別達200萬和300萬人次,進入1980年即突破400萬人次,1987年逾500萬人次,1991年達600萬人次,1994年增至700萬人次,1996年全澳門旅客總數達815.1萬,首次突破800萬大關,全年旅遊業總收入達270億澳門元,躍居澳門四大經濟支柱的首位,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龍頭。1997年在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等因素的影響下,來澳遊客人數下跌,但總數仍達到700多萬人次。來澳旅客人數上升,旅遊稅收益亦相對增加。自1993年開始,澳門旅遊稅收益已超過1億元,當中以1994年的1.24億元最為突出。但由於1997年旅客數字急挫,旅遊稅收相對回落至1.01億元。
除了來澳旅客增多之外,澳門酒店及飲食業等與旅遊業相關的場所,亦因應旅遊市場的擴大而增加。1996年澳門酒店共有43家,較1995年增加6家;飲食場所由1995年的885家增至1996年的965家。另一方面,在國際機場的利好因素帶動下,澳門居民外遊的意欲也相當高漲。1996年澳門居民隨團遊的人數為6.8萬人次,較1995年增加47%。與此同時,澳門旅行社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增至逾百家,進一步活躍了旅遊市場。1997年澳門旅遊業從業人員佔澳門總勞動人口的1/4,收入佔澳門生產總值的42%,成為澳門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
近年來,澳門政府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著重發展旅遊業和服務業。為了進一步促進澳門旅遊業的發展,澳門興建了新的旅遊景點和文化設施,像郊野公園、黑沙公園、竹灣公園、澳門博物館、澳門文化中心、大型的海洋公園、會議展覽中心的建造,阿婆井的重修、路環石排灣公園計劃,還推出了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國際煙花匯演、龍舟賽、車賽等文化活動。同時在澳門舉行各類大型的國際及地區性會議,以增加因參加會議來澳的旅客人數。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澳門還經常舉辦「澳門旅遊」等宣傳活動,介紹澳門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使澳門的旅遊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