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大偵探辦完事回家。
在一個岔路口,一個年輕的女郎揮手想搭車,大偵探就讓她上來了。
向前開的沒多遠,後面就有車跟上來,車燈很刺眼。
女郎回頭看了一下。
「後面是我丈夫和他的朋友,這下完了,他一定誤會了,會殺了咱們的。」
「是嗎?」
「不過他們都見錢眼開,等下你給他們點錢就可以啦。」
「我看應該給你一副手銬,你們用這種方式騙了多少錢?」
大家可以猜出大偵探是怎麼識破他們的嗎?這裡的「猜」當然不是像猜硬幣一樣瞎矇,而是推理的結果。推理是由一個或者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出另一個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在推理中,我們把已知的判斷叫做前提,把由已知事實推出的判斷叫做結論。上面的推理故事中,事情的經過就是前提,我們需要給出的推論結果就是結論。言歸正傳,這個故事中,後面的車燈很刺眼,女郎是根本看不見車上的人的。大偵探通過觀察和推理識破了她們的騙術。
在推理的幫助下,我們能撥亂反正,還原事情的真相。推理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我們需要根據已知的內容慢慢推敲,步步為營才能得出答案。偵探的推理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對推理過程的了解和勤加練習的結果。
推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除了警察破案,科學推理等我們比較熟悉的領域外,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推理。比如我們要給一個朋友買生日禮物,買什麼好呢?這就需要根據這個朋友的日常喜好、性格等挑選出他喜歡的。日本人曾經利用報紙和新聞上關於我國大慶油田的零星報導,成功的推測出大慶油田的大小和產油量。日本人的推理過程是這樣的:他們看到中國畫報刊登的鐵人王進喜身穿棉襖,背景上有積雪,推測出油田在東北三省的偏北處;大慶油田什麼時候出油呢?估計是1964年,因為這一年,王進喜參加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如果不出油,他是不會被選為人大代表的;日本人還準確推測出了大慶油田的產量和油井的直徑,依據是人民日報一副鑽塔的照片和人民日報上刊登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冥王星的發現也是科學家們推理的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海王星的實際運行軌道和計算出來的軌道有一定差距,他們推測,海王星軌道之外還存在一個未知行星,這顆行星對它的吸引力影響了它的軌道,但是這顆行星太遠太暗了,經過幾代人近一個世紀的努力,冥王星在1936年2月18日才被發現。可見,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大到科學發現、國家政策的制定,都離不開推理。
那麼我們如何保證推理的結論是正確的呢?一般而言,推理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前提要真實,也就是說前提應該反映真實的內容。如果前提是地球是方的,那麼肯定推出結論,我們能找到地球的邊緣。之所以出現這個錯誤的結論,是因為推理中的前提是錯誤的。第二,推理形式要符合邏輯規則,不是偶然形成的。比如你在一次逛街的時候錢包被一個戴墨鏡的人偷了,然後你就認為戴墨鏡的人都是小偷。這就是一個錯誤的推理。因為小偷和戴墨鏡之間不存在必然的關係。小偷可能戴墨鏡,也可能摘下墨鏡,戴墨鏡的人可能是小偷,也不一定是小偷。
推理能力是一個人應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職場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應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清晰有條理,合乎邏輯。
我們如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呢?
要豐富基本常識,保證推力前提的正確性。
要養成從多角度認識事物的習慣。
要豐富有關思維的理論知識。
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1,有一個大家庭,父母共養有7個子女,從大到小分別是ABCDEFG,這7個孩子的情況是這樣的:(1)A有3個妹妹;(2)B有1個哥哥;(3)C是老三,她有2個妹妹;(4)E有2個弟弟。從以上情況可以得出,這7個孩子的性別分別是( )。
A. A男,B女, C女,D女,E男,F男,G男
B. A男,B男,C女,D女,E男,F女,G男
C. A男,B男,C女,D女,E女,F男,G男
D. A男,B女,C男,D女,E女,F男,G男
2,易教授去宮老師家做客,到門口後不知道宮老師住幾樓,便問在門口乘涼的老奶奶和幾個小朋友。小麗說:「宮老師不住一樓。」小梅說:「宮老師不住二樓。」小芳說:「宮老師不住三樓。」小紅說:「宮老師不住四樓。」小玉說:「這樓只有四層,宮老師不住四樓只有住露天了。」這時,老奶奶笑著對易教授說:「這些孩子真調皮,但多數說的都是真話,只有一個人說了假話。」
據此,可以推出:( )
A. 宮老師住一樓
B. 宮老師住二樓
C. 宮老師住三樓
D. 宮老師住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