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4日13時23分訊(程雙清)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愛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寓教於樂體驗中國文化?一場英語嘉年華帶你暢遊「文化之路」。23日晚,重慶市巴南區融匯小學校第五屆英語嘉年華——2020-2021年度匯文課程之美言美語成果展示傾情開幕,掀起一場「中國文化」浪潮。
據悉,此次活動以「Cultural Road, Let's go! 文化之路,一起出發吧!」為主題,宣傳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突出學校建校十年來英語學科的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形成自己的自然拼讀、繪本教學教研等活動特色,在分層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同時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發展學生各方面才能。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英語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力平,外籍教師 Stefan Edwin Lewandowski,巴南區教委外事幹部張偉,李家沱教育督導責任區辦公室副主任陳松林,巴南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英語教研員陶徵以及學校領導出席了此次活動。
英語配音秀
俄羅斯、伊朗、德國 滿滿的文化特色
「I see your monsters, I see your pain……」「see me fly, I’m proud of fly up high……」活動開始前,學生們進行了拉歌環節,隨機抽取班級進行英語歌曲演唱。孩子們充滿童真的歌聲,引得現場氛圍極為活躍,熱鬧非凡。活動伊始,融匯小學校校長衡永芹與教師們為現場觀眾講述了「The Belt and Road」(一帶一路)的交流意義。
俄羅斯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家,也是這次的文化之旅的第一站。「Russia’s winter is very cold. You can see snow in everywhere. Look, here comes the winter.」師生配合默契,語言生動,用英語介紹俄羅斯的經濟文化環境。德國配音秀中,學生們先表達自己對德國的印象,然後再為大家展示了一個真正的德國是怎樣的,更用英語歌曲演唱出德國的文化特色,如傳統節日與足球力量。
「This is a land with mystery and beauty, modernization and tradition. This is Iran. 」這就是伊朗。在絲綢之路時代,伊朗曾作為「波斯」與中國相互交流,建立了許多人類文明。嘉年華舞臺上,不僅有伊朗文化介紹配音秀,還有伊朗舞蹈表演,盡情展示著伊朗文化特色。
中國故事秀
西遊記、孟母三遷、花木蘭 滿滿的熟悉故事
《西遊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學生們從小閱讀,更從電視上觀看。今日,他們還把「Monkey Subdues White Skeleton Demon」(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搬上英語嘉年華的舞臺。演繹過程中,不僅引用經典歌曲「Only You」,更創新形式,跟上潮流,引人入勝。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必要方式,也是中國教育的傳播途徑。小演員們用情景劇方式,講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揭示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教育哲理。
《花木蘭》表演中,學生們用他們勇敢豪邁的動作與聲音演繹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勢。
中西文化碰撞秀
古典樂器、樂隊表演、單詞拼讀 滿滿的新奇魅力
譜寫文化交融的師生交誼舞一出場,惹得現場一片歡呼聲……當天晚上,師生們沿著先輩的足跡,傾情演繹,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開啟了一場文化之旅。青花瓷舉世聞名,作為古人智慧凝結的瓷器,歷史悠久,其美麗不可言說。舞臺上,學生們用二胡、葫蘆絲、古箏等古典樂器演繹了一首《青花瓷》,帶領大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帶上墨鏡,彈起吉他,打起架子鼓,拿上話筒,三個酷勁男孩在臺上盡情表演,將中文歌曲翻譯為英語,用樂隊的表演方式,展現他們的精彩自信。單詞拼讀環節,現場學生自願上臺進行單詞拼讀遊戲。在外籍教師Stefan Edwin Lewandowski的指導下,學生們越戰越勇,成功拼讀了不少單詞,擴充了詞彙量。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張偉、陶徵與衡永芹為獲得融匯小學2020-2021學年第五屆英語嘉年華「中國文化手抄報大賽」一等獎的學生進行了頒獎。學校用多樣的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中去,認真做好中國小少年。
此次活動學校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學生競賽、文藝匯演的形式,組織全校學生積極參加創意單詞設計、諺語詩歌書寫、手抄報製作比賽,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各方面才能。此外,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在基礎知識學習以外,積極參與校園生活,積極融入集體生活,提高實踐能力,放眼世界,掀文化「浪潮」,唱響「Cultural Road,Let's go」的時代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