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東京旅遊,遊客都要慕名去逛新宿。這裡有大型電器店,藥妝店,百貨商場,各種服裝店,還有各種飯店,居酒屋,卡拉OK歌廳,應有盡有。東京新宿的歌舞伎町,只看名字,似乎和傳統文化有關,當年第一次來新宿時,獨自一人走進這條街,到處都是拉皮條的小哥,才發現走錯路,趕緊逃了出來。新宿據說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當年在這裡拉皮條的中國人,現在竟然也有人成了名流。
90年代,中日兩國的黑社會曾經在此爭奪地盤。現在的歌舞伎町,仍然燈紅酒綠,光怪陸離,是聞名亞洲的不夜城,也是著名的歡樂街,這裡有居酒屋、賭博店、色情旅館、還有各種夜店,滿足形形色色的人們的欲望。夜店也分幾種,美國電影裡的那種喝酒跳舞的夜店一般要去六本木或者澀谷,新宿的夜店大多是日本特色的,坐著喝酒聊天的。
新宿的夜店和銀座不同,銀座的夜店主要面向公司的老闆和政治家,這些人逛夜店可以使用各種經費,不用自己掏腰包,所以出手闊綽,而新宿的夜店主要面對普通民眾。夜店的魅力在於模擬戀愛,店裡僱一些女孩和帥哥,讓他們和客人一起喝酒聊天,提供一個非日常的空間。
讓客人喝得高興,聊到痛快,慢慢地喜歡上其中一個女孩或者帥哥,成為粉絲,然後暗示可以去店外約會,先去卡拉OK唱歌,或者去逛街吃飯買東西,還有情人約會等等,讓客人不斷花錢。比如開香檳,開白蘭地,開生日派對,讓客人送名貴手錶或許名牌包包,店員之間根據人氣和營業額排名次,夜店的廁所裡貼著坐檯女郎們的名單,上面標註著客人的指名次數,競爭誰是當月的第一。客人花錢越多,坐檯女郎的名次就越靠前,最有人氣的便可以坐上No1的交椅。
夜店在日本社會是比較罕見的個人競爭機制,夜店裡女孩或者帥哥不論學歷,也不論資歷,完全憑個人的口才和魅力,只看營業額,誰能獲得最多的客人點名,誰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No1,也就是店裡的「一哥」或者「一姐」。店裡將女孩或者帥哥的照片貼在外面,讓客人點名。
如果坐上「一哥」的位子的話,會享受特權,本人也有一種優越感,有的店專為「一哥」特設包房,有的店規定「一哥」可以唱卡拉OK壓軸的歌曲。從「一哥」開始排座次,帥哥們天天都要競爭。如果排不上座次,或者是剛進店的新手,就要為前輩打下手,替前輩們喝酒捧場,學習如何討客人的歡心,如何用巧妙的語言表現自己的魅力,抓住客人的心。不僅要在店裡努力,下班後也要和客人用Line聯繫,聊天增進感情,增加點名次數。
帥哥們不僅單憑外貌和身材,他們要學會洞察客人的心理,並不是一味低三下四地陪笑,而是通過交談,取得客人的信賴,在心理上成為朋友、成為男友、甚至成為偶像,甘心為他們保持「一哥」的座次花錢,客人會產生一種錯覺,是自己培養了帥哥,最終客人也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其實,有錢的女人也很孤獨和空虛。
在夜店工作的魅力就是個人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魅力,這種魅力最終表現為數字,每到月底,客人的數字換算成工資和獎金等收入,收入按照營業額提成,當眾頒發工資和獎金。一般的日本公司發工資都匯到銀行,不發現金,而夜店為了激發店員的熱情,在眾目睽睽之下發工資,現金裝在信封裡,依次發給店員,成績優劣,一目了然。「一哥」的工資信封裡的現金鼓脹,可以立在桌子上。
新宿的夜店為了讓客人體驗非日常的空間,店主便推出歌舞表演,或者香檳為大家助興,這就形成了日本特色的酒吧文化。夜店的經營模式是一種無名的小人物通過努力成為「明星」的追夢手段。於是,秋元康把這種模式導入了AKB48組合,讓她們在秋葉原的小劇場實現自己夢想。我們可以驗證一下AKB48的推銷手段和夜店的經營模式何其相似。
其一,女孩們夢想成為明星,賣力表演,努力取悅觀眾,觀眾則盡力買票捧場。觀眾和女孩們的距離非常近,簡直觸手可及,女孩們在小舞臺上跳舞演,超短裙隨舞蹈上下紛飛,以此來撩撥粉絲的心,這種近距離就如同夜店一樣,使客人產生親近感和錯覺。除了在劇場演出,女孩們臺下與粉絲互動,如推銷CD唱片,握手和合影。粉絲為了能和自己的偶像握手要買CD,要拍合影,也要買CD。
其二,這些女孩不是往日明星的類型,她們沒有驚人的美貌,也沒有美妙動聽的歌喉,甚至沒有超群的身材,在眾多的普通女孩中插入幾個可愛型的小美女,樹立幾個偶像,讓女孩們競爭成為團隊的「一姐」。她們的成功,讓眾多的家長和女孩的幻想變成了夢想,立志成為偶像,這些女孩們認為上電視就能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於是,偶像團隊不斷擴大,不僅發展到了名古屋等地方城市,還擴展到了上海,曼谷等海外市場。
其三,AKB48組合的培養方式和寶冢歌舞團完全不同,寶冢歌舞團要嚴格訓練聲樂和舞蹈,無論登臺表演還是在鏡頭前都具備專業素質,而AKB48她們是粉絲身邊的偶像,她們在臺上主要跳舞,歌曲只要清新明快就可以,而且是合唱,不需要專業歌手的水平。
其四,每年要舉辦總選舉,排座次,場面轟轟烈烈,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參加總選舉的偶像,需要粉絲們買CD,每一張唱片中有一張投票,這就是競爭人氣。這是典型的夜店手法。她們的粉絲大多是中年男人,有的粉絲為了抬高自己的偶像的排名,不惜花重金買選票,一次選舉竟然砸上1000萬日元。
這種夜店模式造就的明星,雖然能名噪一時,但是也成為大眾化時代的消費品,很少能成為演藝界的明星。同時,模擬戀愛,把握不好,「愛」驟然會轉為「恨」,近距離接觸偶像的模式產生了刺傷偶像的負面事件,這在夜店裡也時有發生。
同樣,在夜店裡工作,並不是令人羨慕的職業,一些在學校不愛讀書的年輕人最終走進了這個行業,但是這個行業也為這些在學校裡「失敗」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重新表現自我,表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個人之間競爭,夜店之間競爭,要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就要不斷努力,就要咬緊牙關,頂住壓力。其實,新宿的霓虹燈的背後,有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
(來源:陽光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