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雞缸杯的十二月花神杯,康熙帝的柔美一面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媲美雞缸杯的十二月花神杯,康熙帝的柔美一面

 

 

  遼寧博物館藏 清 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在瓷器收藏中,有人獨愛青花的古樸典雅,有人追求彩瓷的豔麗多姿,有人痴狂於顏色釉的五彩繽紛……哪種瓷器更美、哪種瓷器更具魅力,各花入各眼,至今沒有統一標準的評定。

  然而說到官窯瓷器中的酒杯,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會是那個2.8億元創造瓷器拍賣紀錄的「成化鬥彩雞缸杯」,亦或是藏家們夢寐以求的「康熙十二月令花卉杯」了。

  康熙十二月花卉杯其實是一組酒器,由十二隻形似仰鐘的小酒杯組成,每一隻酒杯上繪製有十二個月份的代表花卉,也即傳說中的花神,故而也稱之為「花神杯」。

  遼寧博物館藏 清 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康熙花神杯是根據傳統花朝節的傳說,選取百花中代表農曆十二月份的月令花卉繪製而成,一套十二件,分別為: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蓮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以及十二月水仙。(在各版本介紹中,對於十二月花卉的名字和排序還有不同的介紹,本文不做贅述。)杯體輕巧胎薄如紙,雪白瑩潤,達到了只見其釉而不見其胎的程度。一面以精緻的五彩描繪當月的花卉一種,配以叢石草木、飛禽小蟲;另一面以青花題寫相配的唐人名詩佳句,並鈐一青花「賞」字方印,底圈足內落雙行六字年號款。這種精心設計、精巧迷人的杯子,結合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四種藝術於一身,富有濃鬱的文人藝術氣息,是康熙朝瓷器的名品。

  花神杯與「愛酒」的督陶官

  「成化鬥彩雞缸杯」的產生是因為成化皇帝的「戀母情結」,然而具有雄才大略的清聖祖康熙大帝時代是如何創燒出這種小清新的酒杯的?說法有兩種,一是: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鎮恢復御窯廠,研製新風格的各種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鎮御窯廠為宮廷燒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紋杯」,第一次把「詩、書、畫、印」在同一器皿上並用,每隻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並題上相應的詩句,慣稱「十二月花神杯」。

  河南省博物館藏 清 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但是筆者認為第二種推測更加有說服力。有專家指出:「花神杯」的創燒時間應與康熙年間《廣芳群譜》這部農藝植物學著作出版以及康熙官窯燒造極盛有關。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命劉灝等按照明人王象晉編的《群芳譜》格式,在擴充材料基礎上編撰的《廣芳群譜》正式出版,全書共100卷,大多都是與植物栽培有關,特別是花卉類,除記述每種花卉的形態特徵外,還都附有與之相關的歷代傳記、題跋和詩詞等文藝作品,這部著作的出現為詩花組合的十二花卉杯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十二花卉杯創燒時間應在《廣芳群譜》完成之後。

  「迎春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杏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

  康熙朝有兩位著名的督陶官:臧應選和郎廷極,有什麼依據說花神杯是郎廷極所燒呢?乾隆本《浮梁縣誌》最早記載御窯廠在康熙十年燒造,但是很快,由於吳三桂之亂,戰火延及景德鎮,不僅官窯停燒,民窯也停燒。康熙十九年才下令景德鎮恢復御窯廠,而康熙二十二年至康熙二十七年,臧應選作督陶官時的臧窯是康熙官窯的第一個高峰期。然而「臧窯」最大的特點是顏色釉品種的發展,並沒有在造型上有新的創造,據《景德鎮陶錄》記載,「臧窯」瓷器的特點是坯體細膩、質地瑩潤細薄、釉色豐富,尤其是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4個品種最為著名;同時還有澆黃、澆紫、澆綠、吹紅(即豇豆紅釉)、吹青(即灑藍釉)也非常漂亮。康熙任命郎廷極為江西巡撫兼任景德鎮御窯督陶官,郎廷極在任時,仿古創新,創燒了很多風格各異的新品種,使康熙官窯燒造達到一個頂峰,習慣上將這一時期御窯燒制的瓷器稱為「郎窯」瓷。關於「郎窯」的成就,據清人劉廷璣《在園雜誌》記載,他的仿古器物十分逼真,與真品無二,尤其在仿製明代宣德、成化時期的器物時,在釉色、橘皮棕眼以及款識上都極為相像。特別是郎窯仿成化的青花、白釉脫胎等瓷器的燒造成功,無疑為十二月花卉杯這種胎薄體輕、造型俊秀的瓷器名品的出現奠定了技術基礎。此外,還有一點應該引起關注的是,郎廷極不僅是制瓷高手,還是一個酒文化研究專家,他著有《勝飲歌》和《勝飲篇》等書,在書中他對酒籌、酒令及人們在傳統習俗影響下公認為宜飲酒的28個良辰美景,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載,比如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這與十二月花卉酒杯不得不說是某種映襯。

  由此可見,正是《廣芳群譜》一書的出版,與同時代既是制瓷高手又是酒文化研究專家的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官窯瓷器這一特殊背景的機緣巧遇,促成了十二月花神杯的成功燒造。

  從花神杯的製作工藝看康熙帝的喜好

  十二月花神杯的畫面構圖採用的是中國古代「左文右圖」的傳統方式,一杯一花,一花一詩,每個杯子的詩句之後,都由一個青花篆書「賞」字印款,由此可以猜測這花神杯製作之初,應該是康熙皇帝擬於宮廷賞賜的御用之物。花神杯是清代官窯瓷器中首次將詩、書、畫、印集於一體,使其具有鮮明的文人意蘊。透過小小的花神杯,也可以大略看出一代帝王的文化喜好。

  十二月花卉杯上都題寫有用青花料書寫的一首與之相對應的詩歌,這些詩歌大部分取自於《全唐詩》當中,由此也反映出康熙皇帝對於唐詩的喜愛。康熙的詩歌啟蒙就源自於唐詩,從《南書房記注》中便可知康熙學習古代優秀詩文幾乎貫穿其每天的生活。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二月間有如此記載:「(二十二日)酉時,上召臣士奇至懋勤殿。上閱唐詩十首」、「(二十五日)酉時,上召臣士奇至懋勤殿。上閱唐詩七首」等…… 而在清初宗宋風氣抬頭的時候,康熙以帝王的特殊身份,推行唐詩,並與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命彭定求、沈三曾、中訥等十人編纂《全唐詩》,以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統籤》、清初季振宜的《唐詩》兩書為底本增訂而成,共收集二千二百餘人的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唐詩,成為史無前例的唐詩全集。

  「桃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

  「牡丹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石榴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蓮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從構圖風格來看,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構圖疏朗清新,大量留有白地,在主題花卉紋飾四周均未採取任何邊飾、錦地等裝飾,顯著地受到了清初著名花鳥畫家惲南田的影響。清代,景德鎮御窯廠隸屬清宮造辦處,其產品主要是供宮廷使用,所以其紋飾、造型等均是由宮廷提供畫樣,康熙帝喜歡工藝美術,時而也會親自監督完成創燒,這點也正反映了康熙帝對於文人繪畫作品的喜愛。

  「蘭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廣殿輕香發,高臺遠吹吟

  「桂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在繪畫技法上,傳統五彩採用的是平塗法,即使用色料平均拓塗,但在十二月花卉杯中卻出現了明顯的渲染之法進行明暗層次處理,花頭上設色較深,然後由花頭向花心逐漸減淡。這種處理色調的方法可以說是受到西洋油畫技法的影響;而在枝幹、花葉、山石的穿插上還明顯地借鑑了西方油畫透視方法。歐洲人自明代中晚期開始即紛至沓來,能夠深入中國內陸者絕大多數為傳教士,他們帶來了與中華傳統文化很不相同的各類美術製品,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日益加深的影響。康熙的求知慾很強烈,他邀請了很多西方傳教士為自己講解西學,鼓勵西畫創作並引進西洋畫師,一時間開創東西方美術交流與融合,而這種風格也延續到了瓷器的製作上。

  媲美成化「雞缸杯」 何以難創市場神話? 

  花神杯部分拍賣紀錄

  2015香港秋拍,一件「清康熙 五彩芙蓉花花神杯 」以428萬港幣成交,再次掀起大家對花神杯的熱烈討論,而這個價格似乎已經是筆者能查到的有記錄的較高價格了。能與成化雞缸杯媲美的花神杯,價格何以差距如此之大呢,即便是以單只價格乘以12倍,也是不能與2.8億相比較。

  「菊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在談論價格之前,先來梳理下花神杯是何時進入藏家視野的?有一本著名陶瓷文獻《陶雅》,是清末「寂園叟」所著。此人姓劉,生於光緒年間,在民國十幾年的時候去世,是清末民國時候的鑑賞家。他在《陶雅》中曾專門提及康熙五彩花神杯:「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彩花以有黃色小兔者為最美,菊與荷鴛者為下。昔者十二杯不過數金,所在多有,今則黃兔者一隻,已過十笏矣。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試戛戛乎其難。青花價值且亦不甚相懸也。」 由此知道至少在清代中晚期的時候,一整套十二杯的價格並不是很貴而且數量很多。

  「月季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到了二十一世紀,最早的拍賣紀錄可查的是1995年,然上拍者均遭遇流標。1996年,香港蘇富比上拍的一隻五彩花神杯就拍出24.1萬人民幣。2013年一件清康熙·青花五彩月季花神杯在北京匡時以207萬元成交,而其上一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是在倫敦佳士得2011年春拍中,當時的估價為15000至25000英鎊,成交價為14.525萬英鎊,按照當時的匯率,基本上在150萬元人民幣左右,兩年的漲幅達到了40%,可見價格已然不低。

  「梅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花神杯價格之所以高,無非有兩點:第一,花神杯集詩、書、畫、印於一身,藝術造詣很高,蘊含文人情懷;第二,花神杯一套十二隻,湊齊一套相當困難。然而之所以價格又不能與雞缸杯相提並論,首先,花神杯的存世量較大,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幾套外,在20世紀50至80年代,故宮博物院曾調撥一批給地方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現所藏的完整的一套十二月花卉詩句杯,就是20世紀50年代故宮博物院所調撥。湖北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和開封博物館等都有成套或部分的五彩十二月花卉杯,南京博物院還有一套青花的十二月花卉杯。而散落在民間的零散的花神杯數量無法統計,幾乎每年拍賣會上都會上拍或單只或成對,成套的出現極為少見。

  「水仙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春風弄玉來清畫,夜月凌波上大堤

  據了解,1996年,天津文物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上,曾出現過一套十二月花神杯,估價僅幾萬元,經過幾輪激烈競價,以將近200萬元人民幣成交,這在當時已屬天價,那個時候成交價超五十萬的書畫、瓷器已經是非常珍貴了,現在拿出來都是上千萬的重器。同年,香港蘇富比曾上拍過一套「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神杯」,僅估價就達450-550萬港幣,最終流標。

  花神杯常見,但拍場難見完整成套器,如若出現,花神杯的神話也將變為現實。

  (註:文中十二隻花卉杯並非一套完整花神杯中所選。)

  作者:鄭曉芬

  編輯:大白

 

 

相關焦點

  • 媲美雞缸杯的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到底有多美
    (在各版本介紹中,對於十二月花卉的名字和排序還有不同的介紹,本文不做贅述。)杯體輕巧胎薄如紙,雪白瑩潤,達到了只見其釉而不見其胎的程度。一面以精緻的五彩描繪當月的花卉一種,配以叢石草木、飛禽小蟲;另一面以青花題寫相配的唐人名詩佳句,並鈐一青花「賞」字方印,底圈足內落雙行六字年號款。這種精心設計、精巧迷人的杯子,結合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四種藝術於一身,富有濃鬱的文人藝術氣息,是康熙朝瓷器的名品。
  • 十二月花神杯1.33億創康熙五彩瓷世界紀錄
    近日保利拍賣一套十二月花神杯以1.33億的高價成交。創造花神杯及康熙五彩瓷世界紀錄,同時也是2020年古董首件過億拍品。 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鎮御窯廠為宮廷燒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紋杯」,第一次把「詩、書、畫、印」在同一器皿上並用,每隻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並題上相應的詩句,稱為「十二月花神杯」。
  • 遊國博賞國寶,如果您有一套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會每月換一隻嗎
    不必說莊嚴的寶座、璽印、穆穆聖容和綿鄉繡華服,不必說名貴的鑫金銀器、琺瑯和御筆名人書畫,也不必說清代帝王使用過的刀劍、弓箭、甲冑和官修典籍,單是這一套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就有無限的光彩,讓人不忍移目,流連忘返。十二隻精美的杯子一字排開,每隻高5釐米,口徑6.7釐米,底徑2.7釐米,面向觀眾的一面清晰地展示著12種花卉。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丨帶你走入康熙花神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帶你走入康熙花神杯的微觀庭園 十二月令花神杯為康熙官窯之曠世奇珍,依月令之數為一套每杯各自代表一個月令,一花一月,前繪畫,後題詩,雅緻絕倫。杯上所寫的詩句皆為五言或七言唐詩,每首詩後皆鈐方形篆書「賞」字印。詩句內容與杯上的繪畫互相呼應,又跟月份、時節、花期相關,各種創作元素互相緊扣,足見工匠之巧思。詩書畫印、瓷藝、花藝,在十二個小杯上共冶一爐,反映康熙一朝文人典雅的審美情趣。而今讓我們一起更細緻地逐件賞析,欣賞杯上的微觀庭園,走入花神杯中的自然世界。
  • 清「康熙帝」幾次成功的軍事行動
    在這裡我們就講一下「清朝」初期創造了「太平盛世」的皇帝「康熙帝」。「康熙帝」是我非常喜歡和崇拜的一位皇帝,包括現在有很多『影視劇』也對他推崇拍攝和杜撰。在這裡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康熙」時期,他是怎樣平定內亂和攘外的。
  • 明代鬥彩雞缸碗一對
    此明代鬥彩雞缸碗一對,碗敞口微撇,口下漸斂。碗體小巧,輪廓線柔韌,直中隱曲,曲中顯直,呈現出端莊婉麗、清雅雋秀的風韻。底心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 王輔臣率軍歸降清朝,康熙帝下詔免罪,他為何還要自殺?
    後來,康熙帝派遣大軍徵討,最終將其擊敗,最後王輔臣被迫投降。在歷史上,康熙帝雖然赦免了王輔臣的罪過,但他依然選擇自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史料記載,王輔臣在明朝末年參加了農民起義,他武藝高強、馳馬若飛,人稱「馬鷂子」。後來,王輔臣投奔了明朝官軍,在大同總兵姜瓖的麾下。因王輔臣長得高大威猛,加上武藝很好,因此有人稱其為「活呂布」。
  • 古董拍賣3.32億,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拔頭籌
    核心提示: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西周早期青銅卣和一枚清乾隆昌化雞血石蒼龍教子鈕寶璽,都以超過2300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是當晚拍出價格最高的三件拍品。
  • 命途多舛的康熙帝寢陵
    康熙帝畫像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廟號「聖祖」,年號「康熙」,清朝第四任皇帝,入關後第二任皇帝。康熙帝一生誅鰲拜,奪回了皇權,平三藩、親徵噶爾丹、抗擊沙俄、收復臺灣,確保了領土完整,開創了康乾盛世局面,被後世學者譽為「千年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於暢春園,享年六十九歲,葬於景陵。
  • 文創|賞十二月花神 品十二月花語
    花神杯胎薄透光,瑩澤細膩;紋飾色彩鮮麗清新,繪製生動自然,是康熙五彩瓷器的精品。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所用花卉與後來乾隆時期承德所建花神廟(即「匯萬總春之廟」)中供奉的十二花神種類、順序一致,皆為北方所熟悉的花卉
  • 如何評價清聖祖康熙帝?
    聖祖爺康熙帝雖然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但由於有大量歷史遺留問題沒能得到解決,所以康熙帝對於清朝來說,是有開創之功的。 康熙繼位之初,東南尚有鄭氏割據臺澎,南方的三藩跨州連郡,北部蒙古問題懸而未決,西域地區準噶爾崛起,江南士大夫各懷鬼胎,反清復明運動風起雲湧。
  • 暢春園與康熙帝的「居園理政」
    深居宮禁這種封閉的統治和生活方式,並不符合馳騁入關的清朝統治者的需要,也不符合康熙帝的個性和要求。作為康乾盛世的開創之君,康熙帝具有非常寶貴的開放心態。正是這種開放,促成了此後清朝的興盛,也決定了康熙帝不可能拘泥於深居宮苑的生活和施政方式。而「居園理政」正是他在實踐中對既有模式的一種改造。
  • 話說清五帝錢之康熙通寶和它們的康熙帝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聊聊康熙帝和他的行用錢——康熙通寶,這裡先拋一個「磚」,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見識也可以發出來大家分享一下。康熙的本名愛新覺羅·玄燁,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被人們尊為「千古一帝」。康熙在位達61年,開創了「康乾盛世」。
  • 可以和朱麗葉媲美的康斯坦茨
    這是夏天拍的,顏色淺了很多康斯坦茨來自英國,它是大衛奧斯汀月季公司2014年推出的一款灌木月季。康斯坦茨的抗病性非常好,它的枝條雖然沒有朱麗葉的直立性好,但因它的花色外面是深粉色,裡面是淺粉或者粉白色,有的裡面是淺黃色,這種顏色的柔和搭配,顯得它非常精緻可愛,這樣的色彩如果枝條偏硬朗,會讓它失去柔美可人的一面。
  • 施琅在收復臺灣後,曾上書康熙帝應趁勢拿下日本,為何沒被同意?
    施琅在收復臺灣後,曾上書康熙帝趁勢拿下日本,以絕後患,為何最終沒被同意呢?施琅,福建泉州晉江龍湖衙口人。他早年是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的部將,後來隨鄭成功與清廷抗爭,曾立下汗馬功勞。可是好景不長,兩人最終因「曾德事件」分道揚鑣,施琅的父親施大宣以及弟弟施顯被鄭成功斬首示眾,從此二人勢不兩立。此後施琅投降清朝,不久便被升任為福建水師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