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青羊區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奠基儀式隆重舉行,青羊區三大產業功能區18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近百億元,涵蓋文博藝術、影視娛樂、文化金融、航空科技、創新設計、生命健康等多個領域。
活動現場,奠基開工建設的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受到廣泛關注,圍繞消費升級,結合城市特質和成都產業布局,以創新設計和科技服務為引領,打造設計與科技交互、產業與生活共享、城市與生態融合的「成都智造」產業集群高地。
「今年我們三大產業功能區有40個建設項目,總投資約371.8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71.14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18個,總投資約89.2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18.98億元。」青羊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優」戰略部署,深入貫徹「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工作精神,圍繞「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總體定位,以總部經濟為引領,大力發展金融、文博、商務商貿三大主導產業。堅持以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產業鏈為核心,加快推進三大產業功能區項目建設,持續推動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
熱點項目
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
六大亮點打造國際新一代產業園區
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規劃面積700畝,擬投資100億元。作為青羊總部經濟功能區的南區,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旨在整合上下遊產業鏈,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使之成為一個產業橫向完整、縱向深入的創新設計產業集群,為西部乃至全國創新設計企業及機構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打造科技金融、人才培養、科研轉化、智慧財產權、展示交流五大服務平臺,構建產業生態體系。
該項目按照「融合創新設計能力、創新轉化以及創新體驗為一體」的原則,充分考慮建築特色、功能區定位、產業集群發展等因素,在產學研融合、產業鏈融合、產城融合方面形成產業交融互鑑,在精細、精準、人性化方面全面提升園區服務品質和附加價值,構建超大型城市產業綜合體。
項目定位創新設計集群靈動空間,打造西部創新經濟產業高地;定位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創新體驗場所,打造西部創新生活消費首選典範;定位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服務高地,打造中國創新技術轉化中心。
不僅如此,整個園區將按照集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的國際新一代產業園區建設理念科學規劃,打造六大亮點:立體公園、自由天街、立體交通、TOD開發、智慧園區、24h多元場景。
目前,園區已與成都電子科大、西南交大、江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國內十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聯合成立了「成都智造」產學研聯盟,為高端創智人群注入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高質量打造總部經濟新高地
青羊總部經濟功能區:
規劃三大產業社區 主營業務收入超400億元
實際上,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只是青羊區三大產業功能區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的小小縮影。
樹木蔥蘢,蔭翳蔽日;鳥語花香,水流潺潺……作為成都市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青羊總部經濟功能區位於青羊區實施「雙擎驅動」戰略的青羊新城核心區域,規劃面積5.75平方公裡,目前規劃了三個產業社區,分別是航空科技產業社區、創意設計產業社區、生命健康產社區。
航空科技產業社區內青羊總部基地佔地面積1860畝,規劃載體面積240萬平方米。包含日月大道以北的工業總部基地佔地1089畝,已建成花園式專業樓宇220棟;日月大道以南正在建設的總部經濟基地規劃面積700餘畝,規劃載體面積104萬平方米。創意設計產業社區規劃面積900餘畝,規劃載體面積107萬平方米。生命健康產業社區規劃面積1300餘畝,規劃載體面積130萬平方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成都市首批TOD綜合開發示範項目,生命健康產業社區已初步形成一體化設計方案,計劃建設「健康產業公園」「健康智谷」等配套設施,形成精準醫療、人工智慧醫療、高端醫療健康管理服務為一體的醫療健康產業集群。
當前,功能區正在加快建設總部經濟基地、創新設計產業園和綠地跨貿港。其中,總部經濟基地一期16.2萬平方米主體和成都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5萬平方米主體已完工;正在加快建設總部經濟基地二期35.5萬平方米,預計今年年內主體完工;創新設計產業園5月正式開工建設。
打造少城文創產業新標杆
少城國際文創矽谷:
總投資超百億 13個項目加快建設
「2019年,少城國際文創矽谷建設項目達13個,包括尋香道、文殊坊二期、寬窄匠造所等,計劃總投資107.8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54億元。」青羊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少城國際文創矽谷今年計劃新開工項目7個,計劃總投資37.9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13億元。
據介紹,少城國際文創矽谷,正從「人城產」城市發展邏輯出發,厚積千年古蜀文化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以打造「國際文博創意創新谷、千年成都文脈彰顯地、市井文化特色活力城」為總體定位,規劃形成以少城文創核心區為引領,文殊坊、少城、祠堂街、草堂、峨影等五大片區為帶動,發展文創為支撐與展示的「一核引領、多心帶片、街巷支撐」的活力街巷產業生態圈空間結構,著力構建以文博藝術、影視娛樂為主導,音樂演藝、文博旅遊為配套的「2+2」產業體系,建設「成都市文博藝術·影視娛樂全產業鏈創新示範標杆」。
其中,尋香道計劃總投資25億元。項目涉及沿河綠道景觀提升、公園景觀提升、周邊交通優化、公服設施配套、建築風貌提升、光彩夜景建設及範圍內閒置地塊的開發建設。按照「一道、五香、十八景」的總體規劃,以梅花為特色主題,將「花香、書香、藝香、道香、食香」融入「二十裡尋香道」,形成「二十裡路香不斷,梅花長廊博物館」的花香盛景,打造成都歷史文化聚集地、國際文化品牌策源地。
文殊坊二期,以文殊坊一期周邊所屬空地作為項目規劃用地,佔地約87畝,規劃建築面積約1400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54億元。項目包括核心區和拓展區兩個部分,圍繞「文化藝術集聚、傳統文化創新、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演藝體驗」四大產業。面向文化生產型、文創服務型、文創孵化型機構,重點引進國內外大型文化機構設立西南總部,配套引進文化中介和文化金融機構入駐,建設文化創業港,聚集文創小微企業構建文創產業生態圈。
位於青羊區長順上街125號的寬窄匠造所,建築面積約5千平方米,地上7層,計劃總投資4000萬元。項目以原蜀風園(少城小學綜合樓)為載體,通過「以改代拆」的模式,改造形成以「匠人、匠造、匠心」為核心精神的創意城市生活美學空間,集文創指數發布、民藝課程培訓、場景化體驗、文創集合店零售等功能於一體,融合消費場景、體驗場景和教育場景,創新多元的文創商業模式,形成國家級的城市文創窗口,助力成都建設西部文創中心。
再造成都金融商務新高地
成都中心金融商務功能區:
60餘家優質企業落戶 擬投資金額達260億
成都中心金融商務功能區位於成都市最核心區域,是成都歷史的源頭、天府文化的起點。功能區堅持以「功能複合、職住平衡、服務完善、宜業宜居」為發展導向,圍繞「國際金融高地·高端商務門戶·天府文化中心」的發展目標,加快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提升產業發展能級。作為四川省首個省級金融業集聚區,2018年被確定為成都市「現代服務業試點功能區」 唯一一個金融業試點功能區,承擔城市有機更新試點任務。
聚焦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制定了《功能區產業發展規劃》,初步形成功能區「1+3+3」產業體系——即以文化金融為特色,重點發展銀行保險、資本市場、高端商務,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數字金融、專業服務。實施主導產業提質增量行動,2018年實現地均全口徑稅收達14.6億元/平方公裡,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4家。加快主導產業市場主體集聚,現擁有成都銀行、國金證券、中鐵信託等金融機構全國總部和省級法人機構70餘家,集聚「六類500強」企業79家,外資企業189家,各類金融中介服務機構1200餘家。成功引進四川優必選控股、九寬科技、九次方數字星河等10餘個新經濟項目,推動設立西南財大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
聚焦高品質生活加快塑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區。實施樓宇增量、樓宇強能、騰籠引鳳、運營提升四大工程,圍繞「建、轉、改、升」,加快推動領地中心、豐德成達等項目建設。按照「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區」要求,加快對凱樂廣場、順吉大廈等18棟樓宇進行改造提升。建立樓宇產業準入目錄製度和入駐企業評估制度,推動非核心功能載體轉向,推動樓宇低端業態轉型和社區底商調遷升級,2018年梳理騰退10餘萬平方米樓宇用以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天府文化公園項目,進一步優化騾馬市、天府廣場城市TOD一體化設計,努力打造公園城市中央會客廳。
聚焦高效能供給加快完善產業生態圈。發揮金融資源集聚優勢,搭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2018年,功能區參與或組織產融對接活動12次,大力推廣科創貸、壯大貸等創新金融產品,與15家銀行籤訂「銀稅互動」協議。建立功能區企業直接融資需求庫、擬上市掛牌企業資料庫,幫助企業直接融資總計198億元。強化土地要素供給,著力加快土地上市,基本完成拆遷200餘畝。提升人才要素供給,深化校院企地合作,與西南財大等6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籤訂合作協議,開展項目合作4項。相繼出臺《促進文化金融融合發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形成多層次的政策支持體系。
下一步,成都中心金融商務功能區將秉持「人城產」理念,準確把握「城市規劃建設者、生態圈構建者、投資促進者」三個定位,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構建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城市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