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5點多,國家衛健委通過官方微信通報宣布了一組數據: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時,接受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為1541例,其中境外輸入205例。
這1541例感染者,以前是沒有向社會公布過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沒有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是,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卻是陽性。
此前在3月20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發表了題為: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 的報告,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但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這些隱性感染者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爆發。
無症狀感染者比例有多少
目前,對於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並沒有完全的統計數據。據匈牙利《新導報》報導,目前匈牙利出現了許多無症狀的確診感染者。3月12日,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流行病學家Gerardo Chowell發布的建模研究表明,在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的約700名感染者中,約有18%從未出現症狀。
3月13日發表於《國際傳染病雜誌》的一篇論文,研究調查了2月初從武漢撤離的565名日本公民,稱其中有13位疏散者被感染,其中4人(佔31%)從未出現症狀。而在今年2月初,國內有媒體梳理發現,至少有十幾個城市出現過無症狀感染者。
3月20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報告,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無獨有偶,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鄔堂春教授團隊也發布了相關研究,其表示:「根據我們最保守估計,至少59%的感染者沒有經過檢測,並可能感染他人。」
對於上述數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並不完全認同,他認為實際比例可能沒有那麼高。2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新冠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論文,其中提到截至2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共收到國內報告病例72314例,含有889例無症狀感染者,比例約佔1.2%。
關於無症狀感染者,專家怎麼說?
無症狀感染者會造成國內疫情第二波高峰嗎?無症狀很可怕嗎?來看看鐘南山和張文宏的解讀。4月1日,接受採訪時,鍾南山表示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引起大暴發。
鍾南山表示,因為我們有強有力的監測系統,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立即隔離,同時對相關接觸者也立即隔離觀察,第一時間切斷傳播鏈的話,不會出現像第一波那樣的疫情暴發。
鍾南山說:「新冠肺炎是一個全世界的病,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不採取措施,在全世界消除不了這一病毒,這是所有的國家都要共同來應對。因為現在包括美國都在採用強有力措施,最原始、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居家隔離。」
鍾南山表示,「我相信隨著各個國家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的話,是能夠控制下來的,我估計應該是4月底左右,疫情應該下來了。」
「無症狀沒有這麼可怕,但是不能忽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如是說。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近期聯合推出科普微課堂《大咖小灶》,張文宏針對疫情期間的一系列市民關心的科學問題予以解答。
張文宏說,既要重視,但是又不能過度解讀,這才是我們對待無症狀病例科學的態度。
視頻來源:上海廣播電視臺「看看新聞」
張文宏表示,中國的疫情現在控制得不錯,但將來航班如果開放,就會給防控帶來一些挑戰。
如何防住?張文宏表示,海關過來的人群,每個人都要隔離兩個禮拜,「但大家擔心隔離兩個禮拜夠不夠,如果是無症狀者,隔離了也不發病,不是找不到嗎?沒關係,現在所有的海關,我們隔離的人都會做核酸檢測,無症狀的人也可以被檢測出來。所以等於是兩道關卡,基本上無症狀(感染者)流到社會上的比例微乎其微。」
但萬一有(無症狀感染者流向社會),有辦法嗎?張文宏表示,發熱門診、哨點門診,這些都能夠把所謂的極少數「漏網之魚」(找到)。「因為無症狀的人,他有傳播性的時候,傳出來的人大部分也是會發病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把這個無症狀者找到。」他說。
健康人群如何防範「無症狀感染者」?張文宏說,防範有症狀、無症狀感染者,對於健康人群所採取的防範措施來講,是沒有差異的,「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還是要提高一份警惕,在全球疫情沒有完全結束之前,我們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必要的時候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我覺得這些方法應該是大家可以長期堅持的。」
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嗎?
來源:綜合自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看看新聞
編輯:賈曜宇
在看點一下,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