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板橋老街積淹水片區改造拓寬河道 300多歲青石板橋原地保留
圖為板橋老街河道上三百多歲的文物青石板橋。本報記者 李凱攝 本報訊(記者 李凱 通訊員 徐家連 童海劍) 為使板橋老街居民告別「汛期必淹」歷史,雨花臺區投資1.1億元對板橋老街積淹水片區進行改造。目前該工程已完成拆遷、招投標等工作,將於本周進場施工。據悉,為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板橋河道將向南拓寬,河道上300多歲的文物「青石板橋」將原地保留,並通過新建橋梁對接加長。 板橋老街長約3公裡,呈南北走向。
-
板橋老街環境整治方案升級
(記者 李凱 通訊員 惠子 徐家連)為使居民徹底告別汛期淹澇之苦、改變片區落後城市面貌,板橋老街改造方案再次調整升級。在原有水利消險工程基礎上,新方案將徵拆範圍進一步擴大,同時結合板橋河兩岸環境整治、支流黑臭河溝整治等措施提升城市品質。目前,老街100多戶集體戶正在進行徵拆談判和搬遷。
-
南京板橋河拉直S彎居民告別淹水 新建「箱涵橋」為300歲的板橋「保...
300歲的板橋 板橋老街是雨花臺區南部古雄街道的文化名片,蜿蜒的板橋河在這裡轉了一個「S」彎流入長江,同時300多歲的青石板橋也從這裡橫跨。不過由於河道較窄、河灣較多,河道行洪能力不足,近年來,板橋老街幾乎逢汛必淹。去年7月,板橋老街局部積淹水深達1.5米,大部分居民房屋受淹,財產損失達數百萬元。今年開始,古雄積水片區水利改造開工,工程將河道改直,同時加高河堤,讓老街人民告別「逢汛必淹」。
-
板橋老街,永遠的煙火地
前幾天,板橋老街張貼了雨花臺區人民政府最新的公告,對房屋進行徵收。一個繁華過,蕭條過的老街,終於迎來了它最終的宿命。圖源:@板橋那些事從被稱為「板橋第一樓」的徐家樓到宋美齡曾經走過的戎家巷;從隱藏在深宅中的戴坁故居到歷經幾百年滄桑的青石板橋。無一不是對板橋這座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古鎮滄桑巨變的最好見證。
-
南京「石婆婆」是誰?板橋華興村,請來了一位「石婆婆」!
南京市雨花臺區板橋新城管委會的板橋老街就有一段關於"石婆婆"的故事,最近,板橋新城管委會大方社區的老百姓將自家收藏的"石婆婆"像,送到華興村僑史館內。"石婆婆",一尊據傳刻於明代的石質雕像,刻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婆婆,人稱「石婆婆」像。村民在雕像前祈求孩子茁壯成長、健康平安,香火至今不斷。
-
瓜山未來社區有座一百多歲的青石板橋
去年11月底,拱墅區上塘街道瓜山的500多戶村民搬遷,吹響了瓜山未來社區建設的號角;今年8月份樣板房亮相,10月份迎來第一批住戶——這個省內目前唯一一個按照「系統化改造、插花式改建模式」的未來社區,高速刷新了杭州未來社區的建設步伐,成為未來居住環境的樣板。
-
南京「石婆婆」是誰?板橋華興村,請來了一位「石婆婆」!
南京市雨花臺區板橋新城管委會的板橋老街就有一段關於"石婆婆"的故事,最近,板橋新城管委會大方社區的老百姓將自家收藏的"石婆婆"像,送到華興村僑史館內。"石婆婆",一尊據傳刻於明代的石質雕像,刻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婆婆,人稱「石婆婆」像。村民在雕像前祈求孩子茁壯成長、健康平安,香火至今不斷。
-
當板橋老街PK高淳老街,who win?
,也不是每一處古建築能打動你的心靈。提起南京不容錯過的景點,高淳老街絕對排行前十,但是身在南京,提到老街情懷卻絕對不止高淳老街一處會讓你迫不及待地想帶上相機,前去走走,它就在城南的深處,同為老街,卻和高淳老街有著不一樣的氣質……彈棉花店、老式理髮店、修老電器的店……漫步老街,恍如走進了上個世紀。沒有精緻的裝飾,沒有江南水鄉老街的恬靜與水靈,凹凸不平的青板石路,破舊斑駁的木門上,滿是歲月老舊的印記。
-
鐵蹄下的板橋!
圖源:網絡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隨後,兇殘的日本侵略者開始了持續6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我30萬同胞慘遭屠戮。從1937年8月開始,「跑反」成為南京百姓的日常話題。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8月15日,日軍飛機空襲南京。轟炸對板橋的影響並不大。板橋遠離南京市區,一切仍然顯得寧靜與安謐,村民們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中國軍隊在上海戰場的失利,「日本人」「東洋鬼子」也成為村民們茶餘飯後的日常話題。日軍在江南沿線的暴行也在人們中間流傳。
-
汛期板橋老街還好嗎?雨花重點整治一批「老大難」積淹水片區
2016年汛期,我市遭遇特大暴雨侵襲,尤其是7月7日凌晨1點到5點,我區遭受特大暴雨襲擊,降雨中心在西善橋街道梅山二中,4小時累計降雨量261毫米,造成我區較大面積受淹、道路受阻,其中梅山中學體育場、板橋老街、雨花東路均受淹較嚴重。今年入梅十多天了,板橋老街、梅山中學體育場、雨花東路……這些備受關心的地段,積水了嗎?
-
南京板橋街道板橋社區舉行「家在板橋」迎新匯演
板橋街道板橋社區舉行「家在板橋」迎新匯演社會組織公益市集為居民提供暖心便民服務通訊員 張心童供圖南報網訊(通訊員 張心童 記者 馬道軍)12月27日,雨花臺區板橋街道板橋社區舉行「家在板橋」2020年迎新匯演暨社會組織促融合公益市集。
-
板橋:產業興 鄉村美
300餘年悠久歷史的板橋鎮名聲鵲起,隨之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還有四通八達的交通、如火如荼的產業。就重慶凱萊調味食品有限公司而言,該公司自營的「可益」花椒、藤椒種植示範基地1700多畝全部成功採果,實現了原料+加工的產業鏈經營,以及通過「企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方式逐步打造的5000畝原料基地,將於明年開始收果,使該條2500噸/年的花椒油標準化生產線原料充足率實現進一步提升。
-
廊簷老街憶板橋——永川區政協歷史文化遺存探尋之板橋篇
▲廊簷老街板橋鎮位於永川北部,建場於清康熙六十年,因場內橋多,又多為木板橋而得名。板橋鎮曾屬銅梁縣管轄。板橋老街長約1000米,兩側民居沿一條中軸線,對稱分布。板橋老街上的人老了一茬又一茬,房後的大樹也青了黃、黃了青,但老街卻依然保存著當年大致的模樣,街巷如故,風情如昔。至今,老街還保留著百年的鐵匠鋪、榨油房、釀酒坊、陶瓷作坊、縫紉鋪等巴渝最具民俗特色的傳統手工藝。
-
板橋,一個充滿文學底蘊的地方!
⊙王宏啟板橋,在南京人的心目中就是長江邊的一個千年古鎮。洶湧的江水奔騰至大勝關,在此一個停頓,一個拐彎,於是有了板橋灣。攝影:季太平「送歡板橋灣,相待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這是南朝民歌《三洲歌》裡記載的當年板橋的故事。說的是少女從板橋灣送別情人,一直送到江邊的三山磯,船走了,她仍然在磯頭佇望。
-
板橋花生唐煥彩新生,雨花吾悅年底開
歷經十年風雨兼程,花樣年商旅文已覆蓋全國30多個城市逾50個運營、項目資產管理面積達300萬㎡。其中,2014年9月開業的南京板橋花生唐作為華東區首開的自持項目,屬於街區商業;2019年9月28日,作為南京的第二個自持項目,喜年花生唐繽紛啟幕,啟幕首日客流逾10萬;2019年12月21日,南京旺角廣場盛大開業,作為南京首個開業的輕資產管理項目,招商率100%、開業率95%,開業首日客流逾15萬。
-
南京板橋還值得等嗎?
作為南京曾經新城中的佼佼者,板橋從建設之初就備受矚目,因與河西一河之隔,曾經更是被不少人稱之為奧南,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可想而知。而地鐵8號線更是其規劃中的一大亮點,隨著蓮花湖區域發展的逐漸成熟,板橋新城的城市面貌正在愈發的繁榮,但規劃中的地鐵8號線卻遲遲沒有動靜。
-
南京板橋火車站,李士群暗戰川島芳子
在雨花臺區板橋老街附近,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火車站——古雄站。古雄站是寧蕪鐵路上的一個小站。因為只承擔貨運,沒有客運,並不為人所知。
-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岱山地鐵直連河西,區位不輸板橋新城!
說到南京的雨花臺區,不少人會覺得這裡發展不均衡,有點冰火兩重天。雨花軟體園企業雲集,可謂南京高智商群體的聚集地,但西南部分的板橋新城卻稍有些滯後,發展多年卻一直不溫不火,除了蓮花湖旁即將完工的大型商業外,似乎其他方面這些年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
-
古鎮板橋興起「夜經濟」
入夜了,板橋古鎮的青龍街上,高老楊漿餃子店才張羅著起灶燒爐,不斷有城裡的資深老饕和慕名的年輕人前來,店鋪裡幾張桌子很快座無虛席等待美食上桌……在板橋古鎮和它家一樣「晝伏夜出」的小店還有20、30家,盞盞小燈點亮了古鎮的「夜經濟」,也讓板橋古鎮煥發別樣的光彩。
-
趣事:那個從林板橋掉進河裡的孩子
穿過幾戶舊派的房子,到達林板橋,過橋坡行一小段是金家弄。有石板無山林,林姓人家也不多,橋名由來無從探究。林板橋長不過六米,寬三米,厚長條青石鋪就,護欄也是青石壘砌,高約五尺,兩橋墩由三個成人才能合抱的大麻石構成,邊緣上挑,雕出禽鳥狀,古樸靈動。橋下遊動著惠濟河,明清時期人工開鑿而成。河水清澈,一米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