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北京世園會的浙江園區,如同走進了一幅畫卷。遠遠便能望見一道瀑布和古色古香的亭榭,用浙江特色的湖石營造的假山瀑布,營造出山高林密、峰雄瀑飛的山林景觀,山頂也是園區水系的源頭,既寓意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
浙江展園運用豐富的園藝材質、浙派園林的造景手法,通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空間來表達浙江特殊的自然山水格局。以「這山這水浙如畫,這鄉這愁浙人家」為設計主題。園中包含600多種,其中多數植物首次離開南方種植在北方。
600餘種植物實現三季花開
園區入口處,迎面是一組寬約17米的水墨牆照壁,原型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部分,採用納米噴繪技術,搭配山石、水景、燈光與地刻,成為許多觀眾爭相合影的對象。
跨過「浙裡」月洞門,穿過小徑便來到了園內的農家小院。茶田、菜園、竹林、石斛、古井等元素,反映著浙江的生活情境。
浙江園中,共種植了600多種植物。浙江園工作人員鮑婷婷介紹,本次展大量運用了浙江特色的品種,包括浙江楠、浙江樟、浙江安息香、天目鐵木、鐵皮石斛、杜鵑、繡球等。通過花境、小品、草坪、小橋、流水、扇面「匯芳軒」等景觀元素,營建豐富多彩的花園類型,展現「花園浙江」的效果。此次展會長達5個多月,跨越三個季節,但浙江園將春、夏、秋各季觀賞植物合理搭配,實現三季花開、芬芳滿園的景觀效果。
自帶加溼器適宜植物生長
園區內,「霧森」系統每天自動釋放多次,噴出的白色水霧圍繞在植物周圍,既能幫助植物保溼,又能營造煙雨江南般的夢幻效果。大量浙江特色植物對生長環境以及溼度要求較高,南北方溫度、溼度的差異,無法達到植物生長的溼度要求。
「除了根部澆灌,葉片和植株的保溼也是需要的。園區中多數的植物,多數是第一次來到北方,因為氣候條件的差異,將江南水鄉搬到北京可並不容易。如何讓它們適應北京的氣候,也是關鍵問題。」鮑婷婷表示,移栽植物時,挖土要比南方深挖30釐米,園丁每天還給園內所有植物澆兩遍水。為了保證更高的成活率,在種植物前,浙江園的土壤是完完全全被浙江的原生土壤重新覆蓋過的。同時根據植物類型不同,調整土壤的酸鹼度。「經過10個月的施工與調整,才達到了現在如詩如畫的效果。」
虛擬無死角的VR遊園體驗
浙江園的植物中包括普陀鵝耳櫪、天目鐵木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和具有「活化石」之稱的金錢松、銀杏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天目鐵木全世界僅有5株野生的,分布在西天目山,是非常珍稀的植物,引起很多遊客的關注。」
許多遊客通過「形色」APP對準園區中的樹木與花草,很快就可以得到詳細的信息,以及背景故事等趣味連結。
鮑婷婷表示,為了方便觀眾參觀,浙江園還採用了VR遊園系統,通過設置漫遊點、場景效果、自動旋轉等功能,實現線上360°旋轉實景展示,無視覺死角進行虛擬漫遊,全方位展示,滿足遊客線上的沉浸式體驗。同時,浙江園中沒有一口雨水井,園區中採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打造,所有落在園內的水,都會匯聚到一起,最後循環澆灌植物。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趙喜斌
攝影:甘南 監製:陳巖
流程編輯:洪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