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搬進世園會浙江園,600多種植物多數首次來北方

2020-12-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步入北京世園會的浙江園區,如同走進了一幅畫卷。遠遠便能望見一道瀑布和古色古香的亭榭,用浙江特色的湖石營造的假山瀑布,營造出山高林密、峰雄瀑飛的山林景觀,山頂也是園區水系的源頭,既寓意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

浙江展園運用豐富的園藝材質、浙派園林的造景手法,通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空間來表達浙江特殊的自然山水格局。以「這山這水浙如畫,這鄉這愁浙人家」為設計主題。園中包含600多種,其中多數植物首次離開南方種植在北方。

600餘種植物實現三季花開

園區入口處,迎面是一組寬約17米的水墨牆照壁,原型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部分,採用納米噴繪技術,搭配山石、水景、燈光與地刻,成為許多觀眾爭相合影的對象。

跨過「浙裡」月洞門,穿過小徑便來到了園內的農家小院。茶田、菜園、竹林、石斛、古井等元素,反映著浙江的生活情境。

浙江園中,共種植了600多種植物。浙江園工作人員鮑婷婷介紹,本次展大量運用了浙江特色的品種,包括浙江楠、浙江樟、浙江安息香、天目鐵木、鐵皮石斛、杜鵑、繡球等。通過花境、小品、草坪、小橋、流水、扇面「匯芳軒」等景觀元素,營建豐富多彩的花園類型,展現「花園浙江」的效果。此次展會長達5個多月,跨越三個季節,但浙江園將春、夏、秋各季觀賞植物合理搭配,實現三季花開、芬芳滿園的景觀效果。

自帶加溼器適宜植物生長

園區內,「霧森」系統每天自動釋放多次,噴出的白色水霧圍繞在植物周圍,既能幫助植物保溼,又能營造煙雨江南般的夢幻效果。大量浙江特色植物對生長環境以及溼度要求較高,南北方溫度、溼度的差異,無法達到植物生長的溼度要求。

「除了根部澆灌,葉片和植株的保溼也是需要的。園區中多數的植物,多數是第一次來到北方,因為氣候條件的差異,將江南水鄉搬到北京可並不容易。如何讓它們適應北京的氣候,也是關鍵問題。」鮑婷婷表示,移栽植物時,挖土要比南方深挖30釐米,園丁每天還給園內所有植物澆兩遍水。為了保證更高的成活率,在種植物前,浙江園的土壤是完完全全被浙江的原生土壤重新覆蓋過的。同時根據植物類型不同,調整土壤的酸鹼度。「經過10個月的施工與調整,才達到了現在如詩如畫的效果。」

虛擬無死角的VR遊園體驗

浙江園的植物中包括普陀鵝耳櫪、天目鐵木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和具有「活化石」之稱的金錢松、銀杏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天目鐵木全世界僅有5株野生的,分布在西天目山,是非常珍稀的植物,引起很多遊客的關注。」

許多遊客通過「形色」APP對準園區中的樹木與花草,很快就可以得到詳細的信息,以及背景故事等趣味連結。

鮑婷婷表示,為了方便觀眾參觀,浙江園還採用了VR遊園系統,通過設置漫遊點、場景效果、自動旋轉等功能,實現線上360°旋轉實景展示,無視覺死角進行虛擬漫遊,全方位展示,滿足遊客線上的沉浸式體驗。同時,浙江園中沒有一口雨水井,園區中採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打造,所有落在園內的水,都會匯聚到一起,最後循環澆灌植物。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趙喜斌

攝影:甘南 監製:陳巖

流程編輯:洪園園

相關焦點

  • 世園會浙江園——湖山詩敘 棲蝶雅院
    步入園門,迎面就是《富春山居圖》照壁,呈現出浙江園濃鬱的山水風景特點。「《富春山居圖》是描繪浙江富春江兩岸初秋秀美景色的名畫,我們將園林造景與傳世佳作相融合,以『浙人家』為題,展現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畫卷。」浙江園設計師盧山說。
  • 《富春山居圖》中的永恆風景--瀟灑桐廬
    這是一幅膾炙人口的傳世名作:她堪稱中國山水畫作之"神品",卻飽經滄桑;她被譽為"畫中蘭亭",卻身處兩地,魂牽華夏兒女--她就是元代四大山水畫家之一黃公望創作的《富春山居圖》。  這個6月,分藏於杭州、臺北的《富春山居圖》之《剩山圖》、《無用師卷》終於等來了在臺北合璧的一天。
  • 《富春山居圖》的前世今生緣
    流傳:幾度易手 被焚殉葬 一分為二1350年黃公望將此圖題款送給無用上人,《富春山居圖》便有了第一位主人,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此畫作成之初,無用上人就「顧慮有巧取豪奪者」,不幸被他言中。
  • 《富春山居圖》顛沛流離的一生
    《富春山居圖》從構思、動筆到最終的繪製完成大約用了七年時間。《富春山居圖》完成後,黃公望將此圖題款送給全真教同門師弟鄭樗(字無用),它便有了第一位藏主,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在繪畫未完成之時,無用就"顧慮有巧取豪奪者",便早早讓黃公望在上邊題款。但是這副名畫仍未擺脫一生多舛的命運。
  • 真假難辨的《富春山居圖》
    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九峰雪霽圖》等。慘遭劫難:《富春山居圖》完成後,黃公望將此圖送給全真教同門師弟鄭樗(字無用),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明成化年間《富春山居圖》由沈周所藏,萬曆24年被董其昌所得並於卷後添加長跋。期間凡見此畫者如鄒之麟、惲南田、王時敏、周天球等均於畫上題跋,這就更使得《富春山居圖》成為稀世珍寶。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浙江日報3月17日杭州訊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富春山居圖——名畫名家
    這樣一幅千古傑作,是怎麼被一分為二的呢原來清順治年間,宜興收藏家吳洪裕得到了《富春山居圖》,珍愛至極。但凡畫痴,總有異於常人之處。這位吳老爺子在將死之際,對《富春山居圖》念念不忘,於是家人取出畫展開在他面前。他看了半晌,嘴裡居然吐出一個字:「燒」。
  • 《富春山居圖》在臺北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圖》在臺北合璧展出 2019年05月09日 13:45:35來源:浙江在線   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
  • 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寓意深刻
    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寓意深刻 2011年03月07日 15:5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新華網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將在11月前合展《富春山居圖》,大陸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副會長安民表示,《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寓意著兩岸終將分久必合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2018-06-01 21:2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童笑男7年前(2011年)的6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60多年後曠世合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7年後的今天,一幅由臺灣書畫家羅永貴創作的近
  • 來自「富春山居圖實景地」的盛情邀約
    富陽,古稱富春,因境內有「一川如畫」的富春江而得名,是孫權故裡,鬱達夫故鄉,更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對富春江兩岸富春山水的高度讚美。泛舟偶過富春江的文學家吳均,以優美絕倫的文字為富春山水傳神;作為隱居於富春江奇山異水實景中的畫家黃公望,以豐潤華滋的繪畫語言為富春山水寫照。富陽,是「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是「山居原鄉」。「富春山水」「富春山居」是富陽的城市特色和氣質稟賦。
  •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持續至18日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崔靜)由海峽兩岸畫家聯袂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8日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此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新富春山居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大陸著名山水畫家宋雨桂主筆,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兩岸畫家歷時一年創作完成。
  • 兩岸畫家圓卷《富春山居圖》邀約真跡合璧
    新華網杭州3月20日電(記者 馮源)來自海峽兩岸的九位山水畫家20日上午在富春江畔將《富春山居圖》臨摹於長卷上,同時還體味古意,試補了原圖的殘缺部分。與此同時,他們發出了希望兩岸《富春山居圖》真跡能夠在這一名畫誕生地浙江富陽合璧展出的邀約。
  • 天機·富春山居圖
    國讎家恨,糾纏百轉,一切都隨《富春山居圖》的起伏命運,迎來奇幻的結局……短兵相接黃公望後來無意間發現了祖先陸秀夫寶藏收藏地的秘密,他為了不使寶藏的秘密在自己死後徹底泯滅,便匠心獨具地把跟陸秀夫寶藏有關的信息藏在了他所繪的這幅《富春山居圖》裡面。所以換句話說,《富春山居圖》不但是一幅傑出的繪畫作品,更是一幅內有大玄機的藏寶圖。
  • 《富春山居圖》開機 劉長樂:打響文化大發展頭炮
    就在傳世國寶《富春山居圖》今年六月在臺灣故宮博物院順利合璧聯展不久,電影《富春山居圖》也宣布正式開機,影片以合璧展出這一新聞事件為故事背景,虛構了一段形似007電影的奪寶故事。影片講述輾轉流失的中國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即將展出,卻遭國際黑市開出天價,英倫大盜和日本黑幫聞風而動,江湖各路人馬各展其能,在生死邊緣進行對決。
  • 《富春山居圖》在 浙博「畫印重逢」
    《富春山居圖》在 浙博「畫印重逢」據新華社電 一枚珍貴的田黃石印章,見證了國寶級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段傳奇經歷。近日,一場簡短的捐贈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曾經加蓋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上的這枚「銘心絕品」田黃印能與原畫重逢了。《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春江上的景色,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在清朝初年,它遭遇火劫,燒成兩段,也就是現在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和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
  •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 蘇軾《行香子·過七裡瀨》 3D動畫寫實《富春山居圖境》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浙江在線3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每件鎮館之寶背後都有一個悠長的故事,一段鮮活的歷史。第八期,我們將講述這張名畫的前世今生。一頁杭州,一頁臺北。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
  • 義烏南江畔再現「富春山居圖」
    南江江畔,山青水碧,水流潺潺,如同一幅長長的「富春山居圖」。與大自然零距離,對城裡大部分孩子來說很稀缺。大人帶著孩子在南江抓魚撈蝦,輕鬆自在。鍾村附近南江江畔,市民們在戶外野炊。江中淺水區,大人和孩子們在嬉戲,戲水,抓魚,摸螺螄……南江,是義烏境內的一條主要河道之一,有著義烏版「富春山居圖」的美譽。《名勝志》裡記載:「群山縈連,草木如畫。」古代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到此遊覽之後,頗為動心,在《水經注》卷四十「浙江水」中描述道:「谷水又東經烏傷縣之雲黃山,山下臨溪水。水際石壁傑立,高一百許丈。」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此段是富春山居圖的主要景點匯集地,因此山的奇秀、水的靈韻、人的風情等更是色彩斑斕,處處充滿詩情畫意。此段眾多的景點可見:富春江七裡瀧風光帶和「嚴陵問古」、「桐君山」、「子胥野渡」、富春江印象漂流、浙西普陀之稱的圓通禪寺、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江畔瑤琳仙境、分水儒橋村落景區等等。桐廬段古村落較多,這兒更能親身體會《富春山居圖》中的意境,在古村中感受當地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