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達
在德國東南與奧地利鄰近的地方,有一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小鎮,名叫貝希特斯加登。這個小鎮位於阿爾卑斯山腳下,風景秀麗,四季分明。小鎮中不僅有冰川水形成的國王湖,最高海拔達兩千七百多米的瓦茨曼山,它還擁有被知名記者普理斯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一棟山頂別墅——鷹巢。而這個「鷹巢」最初的擁有者,就是那個野心勃勃的第三帝國的領導者——阿道夫·希特勒。
事實上,此別墅的本名為克爾斯坦宮,「鷹巢」這個名字,是普理斯在他的戰後報導中所給予的,因為第三帝國的國徽就是一隻老鷹。「鷹巢」的建造地附近,有著清幽的風景與地理的優勢。
早在1923年就深深吸引了來到這裡寫書的希特勒,在其掌握對納粹的統領權後,這裡先是被建成了一個避暑勝地,後又成為了納粹德國的第二政府駐地。希特勒便是在此地,籌劃了許多侵略行動,也接待了不少重要來客。
1938年,這座剛建造完工的山頂別墅就成為了希特勒的行宮,由希特勒最信任的部下馬丁·鮑曼主導,歷時十三個月,耗費了六千萬帝國馬克,參與建造的工人達六千餘人,其中有十二名工人在施工期間失去了生命。這座建造在上克爾斯坦山頂的城堡,擁有絕佳的視野,可以輕鬆俯瞰到德國甚至是不遠處的奧地利的蒼茫大地。國王湖的一半身影也從某座青山的旁邊顯露出來,山水相映成趣,妙不可言。
不過,僅僅擁有一千八百多米的海拔與絕美的風景,是不足以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這座別墅連通通往它的路的獨到之處,才是它真正折服瓦德·普理斯的地方。克爾斯坦山的山勢十分陡峭,有些地方的巖石几近垂直,首先要在這樣的山上開出一條通往山頂的路,就不容易。
於是,在不易修路的地方,鮑曼便選擇了開鑿隧道取而代之。這部分工程也是佔用工期最長的一部分。
通往別墅最艱難的一段路就在山頂,這裡過於崎嶇,即使修出一條路來,對當時會出入別墅的人員來說也十分危險。鮑曼又另闢蹊徑,直接在別墅的正下方開鑿出一道總長一百二十四米的垂直升降的電梯來。想要到達電梯底部,先要通過一條一百三十米的水平隧道。
來到隧道的盡頭,便可以看到一座華麗的大電梯。經過現代旅遊經營者的改造,現在這部電梯一次性最多可容納五十三人,僅需四十一秒便可將遊客們從底部送達上方真正的目的地。
據說,當時希特勒其實並不太喜歡這個電梯的設計,一是如此高的電梯萬一發生事故從高處墜下,電梯內的人就很難倖存了;二是他覺得電梯的機械裝置與屋頂連接在了一起,在山頂容易招致雷擊。儘管這座別墅有些地方不是盡如人意,不過在許多重要時刻希特勒還是會選擇在此會見客人,畢竟,這樣一棟山頂別墅所帶來的震撼感,以及希特勒因其而有的自信感,是其他建築所不能給予的。
別墅本身面積並不算很大,但功能一應俱全,灰色的斜屋頂遠遠看去,倒也有幾分像伏在山崖頂部休憩的老鷹,其設計者與擁有者的貪婪狂妄也是昭然若揭。別墅完工的同年,希特勒做出了帶領納粹吞併奧地利的決定,次年,又發動了對波蘭的閃擊戰,至此,大戰又一次爆發了。隨著戰事的推進,希特勒主要的指揮陣地也從「鷹巢」移至了「狼穴」。
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時,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下令其空軍隊伍對位於貝希特斯加登小鎮的納粹基地進行大規模轟炸,希特勒部隊曾經在此處建造的大部分房屋與工事都被摧毀了。位於克爾斯坦山山頂的「鷹巢」本也應該是轟炸目標,但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易擊中,在這場轟炸中倖免於難。「鷹巢」中有價值的東西都被當時先到的盟軍帶走了,只留下了這具還算堅實的建築。
如今,這棟克爾斯坦山山頂的別墅被改造成了一個具有獨特意義的餐館。許多國家的遊客都聽聞這棟別墅的故事而來,走一走這裡幽長的隧道,乘一乘這裡華麗的電梯,望一望這迤邐的阿爾卑斯山脈。
然後坐在希特勒的這棟人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別墅裡,看著墨索裡尼送給希特勒的紅色大理石壁爐,在這種奇妙的時空交錯中,試圖猜測著半個多世紀以前看到同樣風景的那些人,當時是懷著怎麼樣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