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發格局
世界上主要的航發巨頭有通用、普惠、羅羅、CFM及其他們合資控股的公司,在2019年的民用航發領域,佔據世界航發的90%市場份額。而在軍事領域更是處於絕對壟斷和技術領先地位。
民用航發領域
民用航發的市場狀況,看看民用航空就一目了然了,目前世界上的民用航空市場被波音和空客壟斷,只有在支線市場才有了巴西航空和龐巴迪航空,但是這兩家航空公司的航發仍然採購通用或者羅羅公司。
因此我們只需要看波音和空客,羅羅公司主要致力於大推力發動機,目前為波音787、A350、龐巴迪公務機環球6500、A330NEO等機型提供動力,通用控股的CFM主要為中程大飛機提供動力,其中波音737MAX只使用LEAP發動機,同時佔據A320neo 67%的份額。另外通用GE大推力發動機還為波音787、A350等寬體客機提供動力。
因此從國際民用航發領域來看,基本上就是通用一家獨大,CFM國際本就是通用與法國賽峰公司合資公司,羅羅公司僅僅佔據一部分寬體客機航發市場,另外普惠公司在民用航發領域的市場份額也不高。
因此從國際民用航發格局來看,就是美國一家獨大,但是隨著中俄民用航空的發展,俄羅斯的PD14和PD35發動機的研發成功,俄羅斯也將掌握民用航發技術,而中國更是加快了長江大推力發動機的發展,用於替換C919的LEAP-C發動機和PD35發動機,所以說,未來國際民用航發技術將掌握在中美俄手中,雖然在市場份額上很難對通用、普惠、羅羅公司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從國際民用航發技術格局上來說,技術將掌握在中美俄手中。
或許有小夥伴會問,為什麼沒有英國和法國?
法國的陣風使用的發動機和CFM航發公司的技術都是通用提供的,所以從技術格局上來說,是一個體系的,英國雖然有著獨立的技術力量,但是從獨立性上,大家都懂的。
軍用發動機領域
相對於民用發動機來說,軍用發動機技術更加先進,當然引進的難度也就更大,所以或許好多國家可以引進民用發動機,但是軍用發動機是嚴格控制的。而軍用發動機的先進技術也將為民用發動機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國際軍用發動機市場,也是主要掌握在中美俄手中。或許在民用航發領域稍微落後,但是在軍用航發領域,無論是一直保持在第一陣容的俄羅斯還是後起之秀的中國,都已經奮起直追,勇往直前了。
目前通用公司主要為:F15、F16、F18等戰鬥機提供發動機,B2A、B1B轟炸機和C5M超大型運輸機提供大推力發動機。另外可以為鷹獅等其他國家戰機提供發動機。標杆發動機F100和F414延伸了多個型號,性能優異。
普惠公司主要為:F16、F22戰鬥機,B52H、C17等大型運輸機和轟炸機提供動力。其為五代戰機研製的F119和F135發動機是目前最先進的五代航發,而且F135的最大推力已經達到了22噸,這個數據已經是大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的數據了。
另外我們還看到了法國陣風使用的M88發動機,是由斯奈克瑪公司與通用合作的產品,其實就是美式發動機。所以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法國的航發技術都在通用公司的手中。
再就是颱風戰鬥機使用的EJ200發動機,被稱為最好的小涵道比中推,但是也離不開通用或者普惠的技術。
除了美系的航發,在軍用航發領域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的技術也非常先進,包括大家比較了解的RD93、AL31、AL41系列發動機,以及轟炸機圖160使用的NK32和伊爾76運輸機使用的D30發動機等等,因為這些發動機除了NK32外,基本都被我們引進過。
而中國航發就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茁壯成長起來的,從小涵道比中推大推,到大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一步一個腳印,艱難奮進,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了。
上面這張表格就能清晰地看出,中國航發的布局和發展,目前小涵道比中推渦扇13系列和渦扇19已經研製完成,太行發動機渦扇10系列也已經成熟運營,渦扇15和渦扇20也即將開花結果。而在民用領域的長江大推力發動機,國家也在加緊研製,2021年央視已經曝光最先進的鈦鋁合金渦輪葉片技術裝機考核,CJ2000發動機也在加緊研製。
2020年開始,中國國產航發已經崛起,成為了獨立於美系和俄系技術之外的第三個掌握先進航發技術和製造能力的國家。
目前國際航發格局,已然是中美俄三足鼎立。而對於第六代航發的研製,混合動力發動機以及太空發動機的研製,誰領先,誰將掌握航空裝備的發言權,成為航空規則的制定者。
加油,中國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