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文登市澤興鎮胡格學校六年級胡新同學的論文《我栽植的蘋果樹為啥早豐產?》,在93首屆「聶榮臻杯」全國少年科技論文評獎中獲得了一等獎。
看似容易卻艱辛。這個實驗還要從胡新6歲那年說起。一天,胡新跟爸爸去栽蘋果樹,遇事好問的胡新在旁問爸爸:「蘋果樹幾年結果?」爸告訴他:「一般6年見花,下年結果,10年后豐產。」胡新忙問爸爸:「能不能想法子早產早吃呢?」爸爸笑著搖搖頭
這天,他徵得爸爸的同意,自己動手栽了4棵小蘋果樹。為了不讓大人插手,小胡新還同爸爸立下了「條約」,這4棵蘋果樹,由他管理。這一年,他依照果農的管理方法,照葫蘆畫瓢。儘管當時腦子裡的「?」號連成串,可憑著他的細心觀察和模仿,他栽種的4棵小蘋果樹長得還真不錯哩!
大第二年,小胡新入學了,並被老師破格選進了「課外果樹栽培組」。通過參加興趣小組活動,他大開眼界。於是,他把學到的知同自己栽培管理果樹的方法進行了觀察、比較,這下,他有點急了,輔導老師的指點是:幼樹栽植成活後先定幹,並根據整形要,選取角度開張和方位好的枝,進行背下留芽剪截,培養出第一主枝,並且要隨時注意觀察,加強夏管。而這一切小胡新都沒有到,只是機械地模仿著爸爸過去的管理方法,結果,樹長得枝條密旺盛,不成樹形,不符合修剪技術要求。
怎麼辦?拔掉重栽?顯然荒唐!可重新修剪整形又該從哪裡下?小胡新焦急地圍著果樹直打轉,不知如何才好。可轉念一想,這誰呢?自己不正是照爸爸的「6年見花,下年結果」的管理方法畫瓢?是啊,栽培管理果樹是門科學,不然,又咋說「蘋果好吃樹難」?找科技輔導老師去!
第二天,科技輔導老師來了。通過老師手把手面對面地認真講,耐心指點,小胡新見識大增,一個個疑難解除了,一個個問號也開伸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