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醫療業:兩個月激增1000多家「消毒產品」企業

2020-12-20 環京津網

原標題:疫情下的醫療業:兩個月激增1000多家「消毒產品」企業 強生、東北製藥等多家上市企業紛紛跟潮入局

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牛荷)此次疫情中,原本不受關注的衛生防護物資,一夜之間成為了大眾關注焦點。暴增的衛生防護物資需求,推動了大量相關企業復工復產、甚至「跨界」轉產。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3月6日,全國經營範圍含「消毒產品」的企業約6.3萬家,其中,1121家經營範圍含「消毒產品」的企業成立於2020年。

多家上市企業紛紛入局「消毒產品」

今年2月以來,全國出現了「消毒產品」擴產熱潮,多家企業紛紛入局。

強生(中國)有限公司、東北製藥(SZ:000597)、比亞迪(SZ:002594)、青島金王(SZ:002094)、金海環境(SH:603311)、國光股份(SZ:002749)等多家公司或其子公司在經營範圍內增加了「消毒產品」業務。

另外,西隴科學(SZ:002584)、紅太陽(SZ:000525)、景峰醫藥(SZ:000908)、瑞普生物(SZ:300119)、紫鑫藥業(SZ:002118)、格林美(SZ:002340)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獲得《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

資料顯示,2月5日,比亞迪孫公司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新增「消毒液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2月13日,西隴科學公告稱,公司收到廣東省衛健委頒發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3月6日,西隴科學再度公告稱,公司完成工商變更登記,經營範圍新增「消毒產品」。

2月25日,紅太陽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南京生化」)、 控股子公司山東科信生物化學有限公司(「山東科信」)於近日分別獲得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頒發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

2月26日,東北製藥發布公告稱,經營範圍新增「液體消毒劑製造和銷售」。在之前的2月4日,東北製藥曾公告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東北製藥集團瀋陽第一製藥有限公司(「第一製藥」)分別取得瀋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頒發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和遼寧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 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註冊證》。

3月2日,青島金王的經營範圍新增「消毒用品」。青島金王董秘辦工作人員在回覆中國網財經時表示,「目前是經營範圍已經加上了,不過要實現消毒用品(如消毒噴霧等)的生產還需要進行一些資質申請、廠區的環境檢測、設備的檢測等,目前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3月4日,強生的運營主體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範圍新增「消毒產品的批發、銷售」。

3月6日,國光股份公告稱,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新增「消毒產品(不含危化品)」。國光股份董秘辦在回覆中國網財經時表示,「農業用的『消毒產品』此前已經在農業農村部做了登記,目前已在生產中。新增的消毒產品(比如84消毒液)可用於日常生活的消毒,也準備在衛生部門進行登記備案,不過需要辦理相關手續,目前正在進行備案中。」

「消毒產品」貨源充足但質量參差不齊

緣何企業紛紛盯上了「消毒產品」市場?據媒體報導,疫情期間,消毒劑等產品在電商平臺大賣。天貓數據顯示,2020年1月,消毒液和洗手液位列衛生防護用品的第二和第三位,僅次於口罩,銷售額分別達到2.4億元和1.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8倍和6倍。

而另一組數據顯示,2013年~2018年的五年間,我國消毒液市場仍取得了平均每年5%的增速,並在高端消毒液方面逐步實現了自給自足。其中,2018年我國消毒液市場規模達到105億元。

據工信部2月24日發布信息顯示,截至當日,在庫消殺產品生產企業達480多家。

2月26日,工信部官網顯示,截至2月20日,84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和酒精等主要消殺產品的日常量較1月底分別提高了207%、151%和270%,從總量上看,前期供需矛盾已明顯得到緩解。

隨後,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搜索「消毒產品」發現,目前有多家商鋪在銷售「消毒產品」,包括「消毒液」、「75%殺菌酒精棉片」、「消毒溼巾」、「消毒酒精噴霧」等產品。大部分商家均表示,產品是現貨,可以立即發貨,且存貨充足,不用擔心買不到的情況。

不過,充足「消毒產品」在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對消毒產品質量是否過關的思考。記者搜索聚投訴平臺和黑貓投訴平臺發現,迄今為止,上述兩平臺與「消毒」相關的投訴數量共計1326個。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3月9日,在黑貓投訴平臺與「消毒」相關的投訴數量高達980個,相關投訴內容涉及「疫情期間抬高消毒產品物價」、「虛假宣傳醫用酒精」、「銷售偽劣產品」等。其中,2月29日,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匿名投訴稱,「某電商平臺售賣的75%消毒酒精遠不及75%(和藥店買的75%消毒酒精對比),包外裝很差,字跡模糊,開口居然有黑色的髒東西,售賣假貨,且該商家並不具有醫用酒精消毒品銷售資質。」

聚投訴平臺目前與「消毒」相關的投訴數量達346個,其中有不少消費者投訴「消毒液實物與包裝不符」、「消毒產品虛假宣傳」、「高價銷售消毒產品」等內容。

其中,2月24日,盧女士在該平臺投訴稱,「疫情期間,商家利用75%酒精溼巾做噱頭達到引流效果,誘導消費者購買。收貨後經試用,發現產品無有明顯酒精味道,再查看實物成分是『笨扎氯銨』,並沒有任何酒精成分。」

相關焦點

  • 防護服企業一月激增826家,疫情之後過剩產能何去何從?
    3月16日,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搜於特」)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的10萬級淨化車間已裝修完成,並已投入生產使用。此前,搜於特公告稱斥資2億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醫療用品公司,該子公司經營範圍涉及醫用衛生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器械及相關產品,預計3月中旬投產。
  • 海南涉旅企業準備迎客 1000多家旅行社已上線國內遊產品
    記者了解到,海南涉旅企業對跨省遊的恢復並不「意外」,雖然旅行社在過去半年被按下「暫停鍵」,但工作並未完全停滯,加上此前有「海南人遊海南」活動作為過渡,海南旅遊業界對跨省遊的恢復早有準備。「近段時間來全國疫情也明顯好轉,因此許多旅行社也預測到可能會恢復團隊遊,大家此前就開始行動,例如陸續召回員工、加強員工培訓等。」
  • 【落實「六穩六保」·優化營商環境】這家香水企業轉產消毒產品...
    據悉,廣州雪蕾的主營業務為香水、香氛噴霧、家居散香、個人香氛身體護理產品、車載香氛及電子香氛品類。由於疫情的影響,國內及國際社會上對75%乙醇消毒噴霧、免洗消毒凝膠類產品需求激增,而雪蕾擁有甲級防爆車間,滿足生產消殺產品資質,於是在政府的扶持下,雪蕾開始轉產消毒類產品市場。
  • 疫情下的進博會:「雲籤約」火爆 參展企業過1000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下的進博會:「雲籤約」火爆 參展企業過1000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疫情對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影響如何?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了解到,進博會招商及籌備工作正有序地推進,在疫情防控期間,進口博覽局利用「雲籤約」、「邊招展,邊對接」等方式推進籌展工作。3月12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公布了首批143家參展企業的名單,其中不少是世界500強企業。這些企業的參展表明了外企對進博會和中國市場的重視。
  • 中國綠島科技向浙江省三門縣衛生健康局捐贈1000箱消毒產品
    中國綠島科技(02023)發布公告,該集團主要從事空氣清新劑、家居清潔劑、消毒系列、個人護理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當前,疫情洶湧而來,消毒工作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導致消毒產品供不應求。「疫情發展迅速,多生產一份消毒用品,就是為抗擊疫情多貢獻一份力量」,集團於2020年1月28日透過其附屬公司浙江綠島科技有限公司(綠島中國)向浙江省三門縣衛生健康局捐贈1000箱消毒產品,用於當地政府抗擊及防控疫情。
  • 中國綠島科技(02023)向浙江省三門縣衛生健康局捐贈1000箱消毒產品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中國綠島科技(02023)發布公告,該集團主要從事空氣清新劑、家居清潔劑、消毒系列、個人護理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當前,疫情洶湧而來,消毒工作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導致消毒產品供不應求。
  • 上海市衛計委公布47家消毒產品生產企業隨機監督抽查結果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2018年上海市消毒產品生產企業隨機監督抽查結果,39家單位抽查未發現問題,6家單位無法聯繫(檢查時單位已關閉等情形),2家單位被行政處罰。根據2018年國家消毒產品生產企業隨機監督抽查計劃任務清單,上海市共監督檢查消毒產品生產企業47家,其中第一類消毒產品生產企業8家,第二類消毒產品生產企業16家,第三類消毒產品生產企業23家。第一類消毒產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內容包括生產條件、生產過程、原材料衛生質量以及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標籤(銘牌)、說明書等。
  • 助力多家企業轉產防疫物資,嘉定這家企業無償提供技術支持
    助力多家企業轉產防疫物資,嘉定這家企業無償提供技術支持 2020-03-29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控疫情 交運1000餘輛單車每天不限次數全面消毒
    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通過交通工具傳播和擴散,交運1000餘輛公共自行車60個租賃點加大循環消毒次數。其一小時內免費騎行,全天租賃不限次數,疫情當前是市民出行首選交通工具。另外,交運溫馨巴士還成立「疫情防控消毒專人組」對高新區和藍色矽谷投放的交運單車的把手、座椅、刷卡掃碼處、車樁等位置重點擦拭消毒,確保市民騎行安全。1月31日上午,交運溫馨巴士高新區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姜彩文面戴口罩,手拿稀釋好的84消毒液,對停放在車樁上的單車逐一噴灑消毒。姜彩文還重點對準市民容易觸碰到單車的把手、座椅、刷卡掃碼處、車樁等位置反覆擦拭噴灑消毒。
  • 銀座集團「雲購物」助力抗擊疫情 線上業務量激增
    線上業務量激增「受疫情影響,從大年初二開始,蔬菜、麵食等民生用品成為了市民們的『搶手貨』」銀座廣場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銀座集團線上訂單在疫情期間出現爆發式增長。張暘介紹稱,2016年在網際網路購物興起的大環境下,銀座集團就開始嘗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2017年通過與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第三方配送服務企業合作,銀座集團進一步把商超零售與市民「菜籃子」進行了無縫對接,令「超市閃購」模式更加完善和靈活。
  • 北京稻香村糕點銷量回暖 肉食需求量激增近六成
    肉食車間滿負荷生產「受疫情影響,消費需求由享受型、體驗型向功能型轉變,肉食、速凍、主食類產品更適合居家生活方式,因此增長迅速。」北京稻香村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近期北京稻香村平均每日肉食供貨量都在60噸以上,最高時可達92噸。在這樣大的需求量下,原料使用量也急速增加。
  • 廣西柳州螺螄粉訂單激增 上遊企業忙擴產
    朱柳融 攝中新網柳州3月13日電(朱柳融)因受疫情影響,包含柳州螺螄粉在內的速食產品銷量激增,一度出現網友用「熱搜」催發貨的現象。13日,記者走訪廣西柳州市的螺螄粉上遊企業發現,企業正忙著擴產,以緩解袋裝螺螄粉供不應求的現狀。工人正在分裝包裝消毒完畢的酸豆角。
  • 紅太陽(000525.SZ)子公司獲得《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2月25日丨紅太陽(000525.SZ)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南京生化」)、控股子公司山東科信生物化學有限公司(「山東科信」)於近日分別獲得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頒發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
  • 廣東立案查處違法違規消毒產品案件57宗
    南都訊 記者代國輝 通訊員霍瑩瑩 疫情防控期間,全社會尤其是醫療機構對於消毒產品的需求非常大。對此,廣東省開啟疫情防控階段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產品備案「綠色通道」,並出臺了產品備案指南。在政策支持下,一度賣斷貨的消毒產品再度上架滿足公眾需求。然而,「綠色通道」開啟,一些違法違規生產消毒產品的行為也冒了出來。
  • 日本因為疫情失業增多,申請生活保護者激增,手裡只有1000日元
    作者/飄雪據5月31日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因為疫情日本各地失業人數增多申請生活保護的也激增。如上圖所示,淡藍色的圖線表示的是疫情前的2019年4月的申請保護的比例,深藍色的表示的是今年疫情期間的申請生活保護的比例。
  • ...崗位;抗擊疫情奢侈品美妝業轉產消毒液口罩;安踏、李寧等發布財報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本周焦點:受疫情影響,全球奢侈品、美妝、酒類品牌等紛紛轉產消毒液、口罩等醫用產品抗擊疫情。歐美零售商取消亞洲訂單重創數百萬工作崗位,沃爾瑪、亞馬遜和CVS等十幾家大型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周招聘近50萬美國人應對需求激增。此外,李寧、安踏、蒙牛、華潤啤酒、康師傅、海底撈等發布財報。
  • 疫情下的青島旅遊業:多家旅行社幾近顆粒無收
    對於上述數據,信網諮詢了包含青島中國國旅、盈科旅遊、旅遊百事通等在內的十家旅行社。在問及目前的狀態時,得到的答案均為按照旅遊部門規定,為有效的防控疫情,無法接團。至於何時可以正常營業,商家們稱需等待相關部門的通知,「我們也是十分著急。」旅遊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遇到系統性風險時,抗風險能力很弱。疫情期間,很多行業採取了有效的自救措施,但是對於旅行社來說,自救卻有些難度。
  • 「別用伏特加酒消毒了」,美國多家酒廠「轉行」生產洗手液
    綜合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多家酒廠利用自身優勢,將酒類產品生產線改為含酒精洗手液的生產線,以緩解疫情暴發期間洗手液產品急缺的問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月23日報導稱,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蒂託伏特加酒廠決定生產洗手液。
  • 研發錢幣消毒櫃 熱飯盒成「網紅」
    疫情襲來,也讓這裡的家電企業遭遇了一個難忘的「冬天」。記者了解到,疫情中,「宅經濟」強勢崛起,注重健康衛生的「消費觀」也再度被喚醒,一些健康家電、便捷小家電等產品銷售「逆勢而上」,成為行業矚目的對象。另外,疫情也加速了產品更新,緊扣健康家電主題,各類創新品類頻現。錢幣消毒櫃來了?
  • 破產重整企業第一單:除夕夜加班生產 100噸消毒酒精抗疫情
    總經理朱守富聲音裡透著疲憊,從1月24日除夕到2月1日,工廠一直在開工,他也一直都沒休息過,雖然企業剛剛破產重整成功,生產周轉還需要靠貸款,但是面對抗擊疫情的時刻,依然沒有失去一個企業應有的擔當,不僅加班加點完成生產任務,還向當地紅十字會、衛健委、機關、團體、社區等捐獻了15噸酒精用於抗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