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旅遊業也成為了當前熱門行業之一,我國有眾多的旅遊景點,每到大小節假日,景點都是人山人海,有大自然形成的自然風光,也有古人們的遺留下來的歷史人物古蹟,古鎮已然成為一個十分不錯選擇。如果身在紹興的你,只知道西塘、烏鎮、南潯等地方,可就太不了解咱們大美紹興的文化底蘊了,今天,就給大伙兒講講咱紹興的豐惠古鎮。
豐惠古鎮位於紹興市上虞區的東南,四明山西麓,姚江的發源處。這裡自古人文鼎盛,史不絕傳。如果從春秋末期,越國大夫範蠡激流勇退來此垂釣算起,至少已有2500年歷史。唐朝長慶二年(822),豐惠成為上虞縣城,到1954年縣政府北遷,有1100多年作為縣城的歷史。千百年來,雖歷經風霜雨雪,仍屹立不倒,在歲月裡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老街即豐惠大街,自東向西長約1.5公裡,是古縣城商業貿易的主軸線,沿街河而建,中間是石板路,兩邊是鱗次櫛比的商家店鋪,曾是商賈雲集的繁華之地。又有縣前街、南街、西南門街、東西小街、十字街等老街,8條街構成了千年古縣城繁華的商貿中心。1954年縣城遷到百官鎮後,豐惠因地處偏僻,雖然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卻也保留了更多的古樸原味,古蹟古橋頗多。
自2017年起,古鎮先後投入2億多元用來改建古鎮,發展旅遊產業。現在老街兩旁的建築多為清朝晚期至民國時期的磚木排門式建築風格,而且在經過維修之後,早已是煥然一新,從建築本身上缺少一些古樸的感覺。據說是之前一些老的建築,都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炸毀了,已經失去了維修的基礎,沒有辦法只能是翻新重建。但這裡有古城牆的千年滄桑,也有古縣衙的稀疏記憶,街河石橋、臺門巷弄比比皆是;名人故居、商行店鋪隨處可見。
古城內的九獅橋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古橋,始建於宋朝,據說兩廣總督林則徐到鎮海視察海防,曾坐船穿過此橋。九獅橋,又名等慈橋因橋在等慈寺前得名,後來因為橋上有九尊石獅,故改名為九獅橋,據資料介紹,橋全長27米,寬近9米,通高超6米,淨跨徑10米,橋拱用長方形條石錯縫疊砌,拱頂用青石板錯縫平鋪。但現如今,用來鎮守大橋的九尊石獅早已無跡可尋,石板上也長滿了青苔,有著濃厚的歷史感。
這裡自古人文鼎盛,史不絕傳,也撫育成長了一代代先賢達人,舉不勝舉,比如被譽為文化界民族脊梁的胡愈之,茶聖吳覺農,教育界先賢範壽康等,在先賢的故居,看他們的文史陳列,可以憶古思今,慎古追遠。
豐惠古鎮邊,東有萬頃良田,南有萬畝梅林,西有千畝湖泊,北有十裡後山,自然風光秀麗,有玉水秀色、懸石飛瀑,空氣清新。古運河,流經豐惠,並繞城而流;風光旖旎的鳳鳴山,守候在豐惠古鎮邊。已經在規模開發的古鎮,可惜人氣不足,許多重新修建的仿古建築裡,是空蕩蕩的,沒有居民也沒有商業。後期如果能夠恢復孔廟,城隍廟,關帝廟,土地廟及相關古建築群,復原古城的風貌,定能成為紹興旅遊產業的一張名片。
那麼,您有聽說過豐惠古鎮嗎?對於這個古鎮您都有哪些建議?如果有機會你願意到這裡走走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