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
環球時報
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
劉太戈先生
編者按:「不少中國父母攜孩子來美國旅遊……中國駐美國使館特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項……」
環球時報駐美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孫衛赤 張然然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每年暑假,都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安排孩子去海外遊學,不僅形成龐大的市場,也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相關調查顯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泰國為中國家庭遊學熱門目的地「TOP10」,2017年出國遊學86萬人次,2018年預計將達105萬人次。
」海外遊學的好處自不必說,很多孩子的確收穫頗豐,但其中存在的一些現象也值得關注,如遊學低齡化等。業內人士提醒: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遊學前的功課,減少盲目性。
一、遊學是正規教育的「大眾化補充」
劉蕊(化名)是深圳一所小學的學生,過去因成績中等,在學校中總是顯得缺少自信,但到英國遊學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她。遊學中包含潛水、打高爾夫、攀巖等活動,當項目負責老師發現她打高爾夫天分很好後,就不斷鼓勵她。這讓劉蕊增加了自信,回來後在學校也有了新的表現。劉蕊的父母覺得這次遊學「非常值」。
談到這個案例,深圳三一遊學創始人、CEO劉太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人說人的個性難以改變,但事實上,人的品質、觀念和眼界都是可以培養或改變的。」
遊學介乎遊與學之間,既不是單純的旅遊,也不是純粹的留學,它的內容貫穿了語言學習和參觀遊覽。
實踐證明,遊學不僅可以拓寬孩子的國際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培養孩子的個性以及國際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維習慣,還可以訓練孩子相對獨立的生存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幫助他們接受西方先進教育理念。
遊學正成為正規教育的一種「大眾化補充」,日漸進入各國的正統教育體系。而在中國,越來越多望子成龍的父母把眼光投向了海外教育資源,因此海外遊學的數量從2012年開始急劇膨脹。
二、 魚龍混雜的巨大市場
美國的旅遊從業者普遍認為,遊學對青少年未來的發展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這是必須肯定的,但存在的問題也相當多,需要國內的教育機構、遊學機構和家長重視起來。
較為優質的夏校,一般要求1個老師最多照顧5個孩子,但有些中國的遊學團考慮到成本,會讓領隊老師帶10到20個學生,中國孩子最多的遊學團甚至超過了100人,隨同的只有四五個中國老師和三四個本地工作人員,而這幾個白人面孔看上去都很年輕,像是高中生或大學生義工。
除此之外,海外遊學行業還存在一些亂象。海外遊學毛利率目前高達30%甚至更高,而普通旅遊產品只有4%,在利益驅動下,加上行業門檻低,大量的機構和個人都加入其中,造成行業力量良莠不齊。
劉太戈說:「目前海外遊學市場已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大大小小的玩家都進來了,但目前沒有一個玩家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因此整個市場顯得非常分散和混亂。」
此外,由於海外產品與國內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行業中存在虛假信息泛濫的現象,一些家長最後發現,實際遊學中並未包含某些組織機構宣傳時的承諾內容。還有的家長對海外遊學項目並不了解,也未做太多功課,在選擇劣質遊學項目後所得甚少,有時還會導致孩子對遊學國家以及學校出現反感和排斥,這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 家長要消除恐慌和攀比心態
海外遊學低齡化的趨勢引起業內人士關注。據劉太戈介紹:「70後送孩子海外遊學的年齡一般限定於孩子15歲之後,而『80後一般在孩子8歲時就開始短期遊學,更有甚者讓上幼兒園的孩子也加入遊學大軍。這其中有兩種不太理性的心態:一是恐慌,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的孩子出去我的孩子也要出去;另外一種是攀比,別人能海外遊學,我為什麼不能。」
針對此類現象,首先家長應該擺正心態,要結合自家孩子的年齡層、興趣愛好、自身水平等情況去選擇合適的項目,否則容易造成孩子體驗不佳的情況。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遊學內容的選擇可以更豐富一些,比如除了語言學習課程之外,再加上文化探索的部分,更加深入地融入當地文化中去。
海外遊學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完備的體系,在選擇項目的過程中,切勿盲從盲信,包裝華麗的項目,深究之下往往名不副實。
只要家長根據自身的需求,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認真篩選,一定能選到較為優質的項目。
本文轉載自環球時報,轉載中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