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

2020-12-23 三一遊學

號外

環球時報

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

劉太戈先生

編者按:「不少中國父母攜孩子來美國旅遊……中國駐美國使館特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項……」

環球時報駐美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孫衛赤 張然然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每年暑假,都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安排孩子去海外遊學,不僅形成龐大的市場,也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相關調查顯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泰國為中國家庭遊學熱門目的地「TOP10」2017年出國遊學86萬人次,2018年預計將達105萬人次。

」海外遊學的好處自不必說,很多孩子的確收穫頗豐,但其中存在的一些現象也值得關注,如遊學低齡化等。業內人士提醒: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遊學前的功課,減少盲目性。

一、遊學是正規教育的「大眾化補充」

劉蕊(化名)是深圳一所小學的學生,過去因成績中等,在學校中總是顯得缺少自信,但到英國遊學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她。遊學中包含潛水、打高爾夫、攀巖等活動,當項目負責老師發現她打高爾夫天分很好後,就不斷鼓勵她。這讓劉蕊增加了自信,回來後在學校也有了新的表現。劉蕊的父母覺得這次遊學「非常值」。

談到這個案例,深圳三一遊學創始人、CEO劉太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人說人的個性難以改變,但事實上,人的品質、觀念和眼界都是可以培養或改變的。」

遊學介乎遊與學之間,既不是單純的旅遊,也不是純粹的留學,它的內容貫穿了語言學習和參觀遊覽。

實踐證明,遊學不僅可以拓寬孩子的國際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培養孩子的個性以及國際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維習慣,還可以訓練孩子相對獨立的生存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幫助他們接受西方先進教育理念。

遊學正成為正規教育的一種「大眾化補充」,日漸進入各國的正統教育體系。而在中國,越來越多望子成龍的父母把眼光投向了海外教育資源,因此海外遊學的數量從2012年開始急劇膨脹。

二、 魚龍混雜的巨大市場

美國的旅遊從業者普遍認為,遊學對青少年未來的發展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這是必須肯定的,但存在的問題也相當多,需要國內的教育機構、遊學機構和家長重視起來。

較為優質的夏校,一般要求1個老師最多照顧5個孩子,但有些中國的遊學團考慮到成本,會讓領隊老師帶10到20個學生,中國孩子最多的遊學團甚至超過了100人,隨同的只有四五個中國老師和三四個本地工作人員,而這幾個白人面孔看上去都很年輕,像是高中生或大學生義工。

除此之外,海外遊學行業還存在一些亂象。海外遊學毛利率目前高達30%甚至更高,而普通旅遊產品只有4%,在利益驅動下,加上行業門檻低,大量的機構和個人都加入其中,造成行業力量良莠不齊

劉太戈說:「目前海外遊學市場已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大大小小的玩家都進來了,但目前沒有一個玩家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因此整個市場顯得非常分散和混亂。」

此外,由於海外產品與國內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行業中存在虛假信息泛濫的現象,一些家長最後發現,實際遊學中並未包含某些組織機構宣傳時的承諾內容。還有的家長對海外遊學項目並不了解,也未做太多功課,在選擇劣質遊學項目後所得甚少,有時還會導致孩子對遊學國家以及學校出現反感和排斥,這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 家長要消除恐慌和攀比心態

海外遊學低齡化的趨勢引起業內人士關注。據劉太戈介紹:「70後送孩子海外遊學的年齡一般限定於孩子15歲之後,而『80後一般在孩子8歲時就開始短期遊學,更有甚者讓上幼兒園的孩子也加入遊學大軍。這其中有兩種不太理性的心態:一是恐慌,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的孩子出去我的孩子也要出去;另外一種是攀比,別人能海外遊學,我為什麼不能。

針對此類現象,首先家長應該擺正心態,要結合自家孩子的年齡層、興趣愛好、自身水平等情況去選擇合適的項目,否則容易造成孩子體驗不佳的情況。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遊學內容的選擇可以更豐富一些,比如除了語言學習課程之外,再加上文化探索的部分,更加深入地融入當地文化中去。

海外遊學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完備的體系,在選擇項目的過程中,切勿盲從盲信,包裝華麗的項目,深究之下往往名不副實。

只要家長根據自身的需求,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認真篩選,一定能選到較為優質的項目。

本文轉載自環球時報,轉載中略有刪改

相關焦點

  • 密齡環球遊學之旅第五站——峇里島
    原標題:密齡環球遊學之旅第五站——峇里島 遊學不止步,密齡創輝煌「峇里島」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一個浪漫神聖的結婚聖地吸引海內外明星蜂擁追逐繼杜拜、新加坡、日本、法國之後密齡環球遊學第五站帶你走進這座夢幻之島
  • 2019 DHV-II 環球之旅第八站——遊學沙巴,築夢遠航
    海外遊學,極致蛻變!2019年11月19日,DHV-II環球之旅第八站沙巴千人奢華遊盛大開啟!DHV-II品牌團隊在DHV-II創始人張馨月的帶領下同遊沙巴,開啟了一場別具一格的度假盛宴!
  • 遊學第六天 || 玩不盡的環球影城
    12月,日本大阪環球影視城獲得了太平洋同盟團體(PAG,香港投資公司)約2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的投資,意圖進一步進軍亞洲市場。  2014年7月15日,日本環球影城斥資450億日圓擴建的哈利·波特園區開幕。新園區內會有多個景點和遊戲,包括魔法學校、活米村,而霍格華茲城堡內有4K超高清影像,及特別音響效果配合,遊客可與哈利波特一同體驗空中飛行的冒險。
  • 《環球時報》走進海航貴賓室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沈  洛《環球時報》美國版致力拓展發行渠道,與更多航空公司展開合作。從2016年7月7日起,美國版成為中國海南航空公司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貴賓室的提供閱讀報紙。海航是繼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之後,與《環球時報》美國版在美國合作的第二家航空公司。
  • 環球時報胡錫進:我是河南人,河南汝州人……
    胡錫進,人稱老胡,他是環球時報總編輯,也是一位擁有超千萬粉絲的網際網路大V。 12月15日下午,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檸檬融創學苑高峰論壇上,與大河網絡傳媒集團董事長孟磊和頂端新聞記者,展開了一場「不設限」的對話。
  • 對話前環球小姐李佑芸:足球運動充滿激情
    李佑芸,暱稱「蘿拉佑佑」,2011環球小姐。模特出道的她有很多身份,資深經紀人,國內著名紅人孵化平臺YOU物公館創始人,國內及國際眾多社會現象級藝人幕後推手,新媒體現象級事件操盤手,中國紅人行業引導領袖之一,新媒體紅人培訓系統營運長。
  • 習大大盛讚三一智利救援:中國製造助兩國「守望相助」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三一重工智利援救行動:「這一次,中國製造不僅對智利滿懷同情之心,還帶來了巨大的希望。」《環球時報》評論道:三一重工將「中國製造」推向了世界,打響了「中國製造」的品牌,使中國製造不只是一個關注者,而是一個營救生命、創造奇蹟的參與者。
  • 環球時報2020年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0年,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紀雙城認為,英國有協議「脫歐」,避免了國際市場陷入新的動蕩,也讓外界關注「脫歐」後的英國如何實現自殖民帝國時代以來最具歷史性的轉型。
  • 環球時報記者探訪香港九龍待拆遷社區 店鋪關門人煙寥寥
    8日上午11時許,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來到香港九龍紅磡「劏房」社區。這是非常老的社區,居住條件很差。特區政府計劃拆除這些老舊「劏房」,改建高樓,但受到來自反對派的重重阻力,部分租戶也反對拆房,因為改建高樓後價格太高,他們無法承受。(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聰 黎巧毅 崔天也)這也體現了香港社會目前存在的深層次民生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遇到的困難。
  • 《環球時報》追蹤「維珍航班中國乘客受辱事件」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中國女乘客李維(化名)近日在維珍航班上遭遇種族歧視和不公待遇一事引發國內輿論關注,《環球時報》記者17日就此事進行了跟蹤採訪。李維日前在社交網站上發表文章,講述了她3月1日搭乘維珍航空VS250次由倫敦飛往上海航班時的這段遭遇。
  • 臺海觀瀾 單挑環球時報,蔡英文當局想幹啥
    她的戰車不但衝媒體而來,而且跨越臺灣海峽,炮口直指北京,要和環球時報單挑。11月3日,臺灣「國安局」發布消息,稱影響臺灣選舉的假新聞來源主要有6個Facebook粉絲團和3個網站。其中3個網站一個在香港,兩個在北京:環球時報的環球網和新華社的新華網。
  • 環球時報:小巨蛋將空巢青年列為品牌關鍵命題
    原標題:環球時報:小巨蛋將空巢青年列為品牌關鍵命題  2017年12月11日環球時報以《小巨蛋劍指空巢青年》對小巨蛋牙膏做了全面報導;以空巢青年這樣的社會化新概念深度對小巨蛋牙膏《2018年營銷報告》做了核心解讀。
  • 對話「戀愛公司」創始人:從美國酒吧帶回搭訕秘訣
    對話「戀愛公司」創始人:從美國酒吧帶回搭訕秘訣 2018-01-21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美媒對話中國「戀愛公司」創始人:從美國酒吧帶回搭訕秘訣  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導 美媒稱,近年來,由於中國性別數量的不平衡以及日益自由的戀愛文化,專門為男士設計的約會課程開始盛行。一些課程班採取集中性訓練,教給男性學員們如何穿著打扮,並會帶他們去商場裡和女生搭話。
  • 朝中社指名道姓批評中國 環球時報:不與朝鮮論戰,不對它擁核妥協
    據環球時報今天(4日)報導,朝中社3日晚間發表題為《不要再做動搖朝中關係基礎的魯莽言行》(附文末)署名評論,點名批評中國官方媒體刊登多篇有關朝核問題的文章「事理不分」,構成了「對朝鮮自主合法權利和尊嚴的侵害」。
  •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日本的「人口困境」有多嚴重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編者按:日本的「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可謂老生常談,但每次只要媒體報導一些十分具衝擊力的數據或事實,仍能吸引大量關注度。1月初,一項「近七成日本人認為不一定需要結婚」的調查結果便一度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榜。
  • 美記者稱解放軍「很難拿下澎湖」《環球時報》:鬧出大笑話
    不過,該篇文章被《環球時報》形容是「鬧出大笑話」,並指艾克斯是「軍事記者、電影製片人」,報導引發頗多爭議。艾克斯在專文中提到,解放軍拿下澎湖的每一小時,臺灣也能啟動南部海邊的軍力,動員200萬名的後備軍人,美軍同時可以派兩至三艘航空母艦群到臺灣周邊,解放軍在澎湖升起旗幟時,美軍轟炸機可能已準備帶來隱形巡航飛彈,「在任何入侵的劇本中,時間並不站在中國這邊。」
  • 環球時報:「萬爺在巴黎」的講述令人感慨萬千
    原標題:單仁平:「萬爺在巴黎」的講述令人感慨萬千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近日刊發專欄作家許知遠的文章《萬爺在巴黎》,講述了作者與萬潤南的會面和談話。萬潤南是昔日四通集團的創始人,上世紀80年代中關村的頂級風雲人物,後被定性為1989年政治風波的「幕後黑手」之一。他在那之後出走西方,成為海外民運的重要頭面人物。
  •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付國豪已經平安
    我代表環球時報的同事們向他表達敬意,也轉告了他全國網友們對他的支持和稱讚,還告訴他,他的事情上了熱搜。他說很不好意思,不知道該怎麼感謝大家對他的關心。說真的,國豪受這麼大委屈,首先想到的卻是給報社和同事們添了麻煩,他的這種樸實讓我當時鼻子都有點發酸。昨夜,#付國豪#上了熱搜。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中國燈節,讓法國小城名利雙收
    【環球時報報導 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距首都巴黎650公裡之遙的法國南部小城加亞克,正因連續舉辦兩屆中國彩燈節而「名利雙收」。《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程到恍若變身為東方古城的加亞克賞燈,在異國他鄉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傳統節日氣氛,還有法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深深迷戀。
  • 環球時報:在藏南「失蹤」的5名印度人是假扮獵人的情報人員
    環球時報:在藏南「失蹤」的5名印度人是假扮獵人的情報人員 2020-09-12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